雖然全年進出口總額達到36420.59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2.5%,但與壹季度29.5%的增速和1-10期間24.3%的增速相比,減速趨勢相當明顯。特別是6月5438+2月進出口僅分別增長11.8%和13.4%。雖然進口同比增速比出口高2.7個百分點,但2月份下降到65438+比出口低0.6個百分點。
2012,1,再次加強了這種趨勢。剔除春節季節性調整因素,進出口、出口、進口同比增速分別放緩至6.2%、10.3%、1.5%。
確保進出口穩定增長
至關重要的
今年,世界經濟前景相當暗淡。65438+2002年10月24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大幅下調全球經濟增長預期至3.3%,去年9月為4.0%。其中美國估計增長1.7%。歐盟委員會近日預測,今年歐盟經濟將負增長0.3%。雖然德法英仍將勉強增長0.4-0.6%,但已不如從前。
10年前發達國家經濟衰退期間,中國對發達國家的出口由於成本優勢,仍保持壹定增長。但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這種情況發生了變化。2011年,美國從世界的進口比上年增長15.6%,而從中國的進口僅增長8.1%。因此,我們必須充分估計2012年對發達國家出口增長的困難。
不利的外部環境給中國經濟平穩較快增長增加了很大困難。在擴大內需的同時,穩定外需,確保進出口穩定增長非常重要。
有壹種觀點認為,中國需要將出口導向型經濟轉變為內需導向型經濟,所以降低外貿依存度無所謂。這種觀點是片面的。多年來,中國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仍然是內需(消費和投資),而不是外向型經濟。雖然繼續擴大內需無疑是正確的,但與此同時,對外貿易也不容小覷。過去三年的事實證明,國民經濟的平穩較快增長必須建立在內需和外需平衡增長的基礎上。如果外貿下滑,整個內需增長都會受到影響。在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的沖擊下,進出口雙雙大幅下滑,凈出口使當年GDP增長降低了3.7個百分點。為了保持8%的增長,國家采取了大規模的投資拉動政策。那壹年,資本形成推動GDP增長8.7個百分點。但今年不可能重復這種做法。因為我們面臨著同時抑制通貨膨脹和穩定信貸平衡的嚴峻任務,我們不能再搞超大規模的投資了。同時,過去三年的事實也證明,在出口惡化的任何壹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增速也會放緩。因此,在努力增加消費的同時,必須保證凈出口對GDP增長的正貢獻,努力貢獻1個百分點(2010和20165438分別只貢獻0.8和0.5個百分點)。
要實現這壹點,進出口都需要增長10%左右。就出口而言,難度不小。2011歐美日韓占我們出口總額的63.4%。從四季度以來的增速和經濟形勢來看,10%的增長很難。因此,需要繼續優化市場布局,大力開拓新興經濟體,開發國家市場。2011年,它們占中國出口的37.7%。到2015,要力爭提高5個百分點。
出口退稅政策
需要制度化
正如溫總理明確指出的,要保持國家外貿政策的穩定。如果有什麽變化,也會朝著有利的方向變化。
在這些政策中,最重要的是出口退稅政策。多年來,我國出口退稅政策反復調整,類似於有保有壓的操縱。這給企業帶來很大的不穩定性。按照WTO的壹般規則,所有國家的出口產品都應該是零稅率,這樣大家才能在同壹起跑線上公平競爭。我們應該在穩定外部需求的努力下將此制度化。
另壹個重要的是匯率政策,即人民幣匯率必須保持基本穩定。2010年6月至2011年末,人民幣對美元名義匯率累計上漲8.3%。但這並不是衡量匯率水平的科學標準。標準應該是國際清算銀行公布的壹籃子主要貨幣的實際有效匯率指數,以貿易加權並排除通貨膨脹。按照這個指數,這段時間人民幣對美元實際升值13.7%。自2005年7月匯改以來,已升值48.0%。這種大幅升值並沒有縮小美國對華貿易逆差,反而給中國出口企業帶來了很大困難。
加強出口信用保險、貿易便利化、加大對中小企業拓展海外市場的支持力度、推進中日韓自貿區進程等都將起到積極作用。
更重要的是加快轉變外貿發展方式,加快向自主品牌和高端高附加值方向發展。2012年將大踏步前進,尤其是在加工貿易轉型方面。同時,還將加快建設壹批國家級和省級外貿出口轉型示範基地,涵蓋服裝、醫藥、電子、輕工等諸多領域。困難的外部環境反過來會促進這壹進程。
擴大進口政策
應該更有選擇性。
擴大進口是另壹個重要方面。近年來,在擴大進口政策的推動下,我國進口增速連年超過出口,貿易順差逐步收窄。2011年,中國貿易順差占GDP的比重僅為2.13%,回到了2000年中國入世前的水平。在這種情況下,2012擴大進口的政策應更具選擇性,即重點擴大國民經濟建設所需的高新技術、關鍵設備和零部件的進口。2011年,高新技術產品進口僅比上年增長12.2%,不及進口總額增速(24.9%)的壹半。初級產品進口增長39.3%,豪華汽車進口增長40.8%。這顯然不符合整個國民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產業升級的方向。因此,調結構將是擴大進口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