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勤於觀察,把握特點。學生寫作文,往往就事論事,想不開;或者平淡無奇,沒有特色。要改掉這些毛病,就要在觀察上下功夫。妳不能用母豬的耳朵做絲綢錢包。勤觀察就是找米做飯;善於觀察,就是抓住各種人、事、景的特點,寫出什麽樣子。抒情散文往往是借物、事、景抒情。只有仔細觀察,把握特點,抒情才能貼切自然。
好的散文能在實質上把握特征,筆墨不多,但很寫實。茅盾的《白楊禮贊》是抒情的傑作。作者通過描寫楊樹的樹幹、樹枝、樹葉和樹皮,歌頌了楊樹頑強、堅韌、團結、力爭上遊、奮發向上的精神。這是因為作者觀察細致,準確把握了楊樹的特性。
如何培養觀察能力?魯迅說:“各種註意,多讀書,不要壹下子就寫出來。”要處處留心,仔細觀察,深入觀察,反復觀察。訓練方法有很多,寫生活筆記,觀察筆記,練習素描。“好記性不如爛筆”。隨時寫下妳觀察到的情況。時間長了,妳就會建立並豐富寫作素材庫。
第二,巧串珠,融入感情。有些同學雖然註重觀察,積累了很多材料,但寫出來的東西只是壹堆材料,單調、平淡,沒有感情,所以把散文寫得“散亂”。要克服這個缺點,就要註意選材和構圖,把各種典型的素材像壹串珍珠壹樣用壹條線索串起來,做到形散而神不散。
劉的《長江三日記》采用日記的形式,按航次和時間順序組織材料。作者不僅描寫了航程,也描寫了壯麗的景色;既寫了現實鬥爭生活,又寫了歷史神話;既有對風景的強烈抒情,又有對人生的細膩探討。內容復雜,線索眾多,組織有序,脈絡清晰。
要學會把握選料、組料的線索,在記人、敘事、寫景、討論中融入自己的感受。
我們要投身於火熱的現實生活,以飽滿的政治熱情去觀察和體驗生活,贊美我們偉大的黨和社會主義祖國,贊美各行各業的英雄和模範人物。
第三,在描寫和意境創造上下功夫。學生的作文往往描寫不細致、不詳細,缺乏詩的意境。要避免這個缺點,就要學會如何細致入微地描繪和創造意境。
意境是通過具體生動的畫面來表達深刻的思想和健康的情感,從而達到內外壹體,深意與境界的交織,從而深深打動讀者,感染讀者,引起讀者豐富的聯想。
楊朔散文的獨特風格在於他在樸實無華的敘述中努力營造詩的意境。《茶花賦》構成了壹種優美的意境。作文的核心是茶花,到處都是用濃墨寫的茶花。但是,這不是客觀描述,而是對山茶花的選擇性描述。無論是寫茶花的海洋般的春天,還是五顏六色的茶花,以及茶花旺盛的生命力,都滲透著作者的感情。
要創造意境,就要有圖,要充滿感情。我們應該學會詳細地描述它,無論是通過素描、隱喻還是描述的方式,讓人們讀起來仿佛身臨其境,看起來仿佛身臨其境,聽起來仿佛身臨其境。
第四,善於學習,敢於創新。有的同學課內外看了很多作文,自己寫作文卻不能打破壹些規律,有的甚至機械模仿。要解決這個問題,在學習別人的寫作方法時,要註意結合自己的情況和自己的特點。“文章不可人雲亦雲”,學習不是為了模仿,而是為了創造。向前輩學習,努力超越。選材要新,立意要深。世界是多樣的,千變萬化的,有很多東西可以寫。只要肯動腦筋,恰當地運用意義和聯想,從自己最深的感受入手,就能從新的角度選材,發掘有積極意義的話題,會讓人感到耳目壹新,受到啟發和教育。
寫作沒有固定的方法,但有規律可循。以上只是提醒大家註意的幾個問題,不是“文章和做法”。陸遊的詩裏說:“要學詩,就得在詩外工作。”這個延伸:學習作文,課外工作。只要我們多讀、多記、多思考、多讀、多寫,在老師的正確指導下,壹定會在實踐中學會寫抒情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