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拼讀背後有哪些套路?

拼讀背後有哪些套路?

跟人拼單劃算嗎?小心,超低價搶購背後的套路很深。

“壹個人買東西不劃算。不如找個人壹起拼單。”

最近出現了壹種以“壹起購物”為特色的網購模式。在“抄底”的心理作用下,這類電商平臺迅速聚集了大量人氣。

但質疑的聲音從未停止。這種電商運營模式能走多遠?

網購獼猴桃便宜30%。

據悉,“壹起購物”最大的特點就是可以通過與他人合作,以更低的價格購買商品。購物平臺定位為“社交電商”,即“社交+電商”,將娛樂、社交融入電商運營。這有點類似於線下團購,但是因為商品和活動的種類多,吸引了很多用戶。

5日下午,濟南市民方女士點擊了手機上的壹個拼讀APP,她想給孩子拼壹個獼猴桃。壹個39元的直發獼猴桃,單獨購買的話原價22.9元,單獨拼的話只要15.9元。

當時正巧有網友發起了拼單。她加入後,拼序成功。支付15.9元後,商家準備發貨。

幾個月前,方女士通過朋友在微信上發的壹個鏈接了解到了這個團購電商。經過幾次水果拼法,她覺得不錯。“價格不高,她可以買南方水果、芒果、百香果等常規團。壹旦出現問題,壹般都能及時解決。”

記者調查發現,使用類似購物平臺的用戶以年輕人為主。很多二十多歲的女生經常為了零食等物品打架。剛畢業的大學生肖旭(音譯)說:“這些東西並不貴,妳也不必在意品牌。吃得開心就好。”有時候為了拼東西,她會動員同學壹起拼,這樣她就能買到便宜的東西,玩得開心。

零食質量差,有的沒吃就扔了。

但壹路走來,類似的購物平臺也收到了不少消費者的投訴。小銀是90後。前段時間,她在某拼搭APP上看到壹個活動,以遠低於市場價的價格購買了壹批辣條等零食,但是寄回家的產品讓她很失望。“質量不是很好,有壹部分後來就沒吃了。”在網上,對產品不滿的帖子屢見不鮮。

濟南市民小楊發現了購物平臺的另壹個問題:有時候購物並不是真的便宜。有壹次,小楊在某購物平臺上看中了某品牌的蒸箱。標註的原價是500多元。如果他單獨買,就是200元。如果他單獨買,也就1元錢,便宜了199元。

小楊又逛了逛天貓和JD.COM,發現199元就可以在這兩個平臺上買到這款蒸箱。他問客服能不能便宜點,對方說不能,最後他選擇了壹家大型電商平臺。“同樣的價格,我還是覺得大的電商平臺更放心。”

低價拼的背後是擴大用戶數量。

除了這些,很多購物平臺也經常推出超低價甚至免費的購物活動,但是成功率低引發了很多質疑。

8月底,從未下載過購物APP的馮女士在微信上收到了姐姐發來的購物鏈接——0元可以購買壹部價值3000多元的雙卡雙待手機,但需要10人購物。馮女士半信半疑,但還是想幫幫妹妹,於是點擊回車後拼寫出了順序。在這個過程中,還填寫了地址等個人信息。

當晚拼的很成功,參加的都是我姐的親戚朋友。馮女士心想,既然成功了,至少應該有壹個人能拿到手機。但三天後,她收到了中獎結果通知,卻要“在APP裏領獎”。點開之後,是購物平臺APP的下載地址。這時她覺得這很可能只是壹種促銷手段,並沒有放在心上。

後來姐姐告訴她,這個訂單的幸運兒是壹個她不認識的人,所以她不可能是拼單的10人之壹。這時,她仔細看了規則:活動是從所有拼出成功的訂單中隨機選擇壹個用戶。那麽,全國有多少人拼單成功,她無從得知。“如果有10000人,那麽我被抽中的概率是萬分之壹。”而且她也不知道這裏面有沒有貓膩。“誰知道贏家是真的還是虛擬的?”

在很多消費者看來,這種超低價甚至免費的活動,參與之後幾乎是失敗的。濟南市民蕭也說,她媽媽壹開始也經常玩這個,但是“100%的團最後都沒有退款,現在都不玩了。”

這些都讓馮女士覺得,平臺所謂的超低價格甚至0元購買活動,需要新用戶參與,只是通過幾何擴散擴大用戶數量的壹種手段。有人擔心,參與這類活動要付出的代價是大量用戶信息的泄露。

“我們關心的是價格、質量和購物體驗。如果是擲硬幣,我們只會失去對APP的信任,不會在這裏消費。”馮女士說。

這種模式最大的弊端就是以超低價格“引流”的做法不是長期的,只能是短期行為。時間久了,平臺本身的局限性和用戶不信任的問題日益凸顯。

壹旦消費體驗持續惡化,用戶的留存和復購率就會持續降低,形成惡性循環,這樣社交建立的引流機制就適得其反了。

提醒大家不要相信這樣的咒語,天上不會掉餡餅。

  • 上一篇:中國有哪些自然景觀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 下一篇:數學文化壹知半解(關於數學的壹知半解)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