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零
在很早的時候,人們認為“1”是“數字字符表”的開始,它進壹步引出了2、3、4、5等其他數字。這些數字的作用就是統計那些實物,比如蘋果、香蕉、梨。直到後來,當盒子裏沒有蘋果時,我才學會如何數盒子裏的蘋果。
2、數字系統
數字系統是處理“多少”的壹種方式。不同的文化在不同的時代采用了不同的方法,從基本的“1,2,3,many”到今天使用的高度復雜的十進制表示法。
3,π
π是數學中最著名的數字。忘記自然界所有其他常數,妳就不會忘記。π總是出現在列表的第壹位。如果數字也有奧斯卡,那麽π肯定年年得獎。
π或π是壹個圓的周長與其直徑的比值。它的值,也就是這兩個長度的比值,不依賴於周長的大小。無論周長是大是小,π的值都是常數。π來源於圓周,但在數學中無處不在,甚至涉及到那些與圓周無關的地方。
4、代數
代數給出了壹個全新的解題方法,壹個玩年的“回旋”法。這種“機動”就是“逆向思維”。我們來考慮這個問題。當數字25加上17時,結果是42。這是積極的想法。妳所需要做的就是把這些數字加起來。
但是,如果妳已經知道答案42,再問壹個不同的問題,妳現在想知道的是什麽數和25加起來是42。這裏需要用到逆向思維。要知道未知x的值,滿足方程25+x=42,然後,42減去25就知道答案了。
5、功能
萊昂哈德·歐拉是瑞士數學家和物理學家。歐拉是第壹個用“函數”這個詞來描述包含各種參數的表達式的人,比如:y?=?F(x),將微積分應用於物理學的先驅之壹。
2.數學提示
哥德巴赫猜想大約250年前,德國數學家哥德巴赫發現了任意大於5的整數都可以表示為三個素數之和的現象。
他驗證了很多數字,這個結論是正確的。但他找不到任何方法在理論上完全證明,於是在1742年6月7日寫了壹封信,問當時在柏林科學院工作的著名數學家歐拉。
歐拉認真思考過這個問題。他先逐壹查了壹個長長的數值表:6 = 2+2+2 = 3+38 = 2+3+3 = 3+59 = 3+3+3 = 2+7 10 = 2+3+5 = 5+5 11。38+07+71=97+3 101=97+2+2 102=97+2+3=97+5 …… 。
擴展哥德巴赫猜想大約250年前,德國數學家哥德巴赫發現了壹個現象,即任何大於5的整數都可以表示為三個素數之和。他驗證了很多數字,這個結論是正確的。
但他找不到任何方法在理論上完全證明,於是在1742年6月7日寫了壹封信,問當時在柏林科學院工作的著名數學家歐拉。歐拉認真思考過這個問題。
他先逐壹查了壹個長長的數值表:6 = 2+2+2 = 3+38 = 2+3+3 = 3+59 = 3+3+3 = 2+7 10 = 2+3+5 = 5+5 11。38+07+71 = 97+3 101 = 97+2 102 = 97+2+3 = 97+5 ...這個表可以無限擴展,每次擴展都增加了歐拉肯定哥德巴赫猜想的信心。而且他發現證明的問題其實應該分為兩部分。
即證明了所有大於2的偶數總能寫成兩個素數之和,所有大於7的奇數總能寫成三個素數之和。當他最終相信這個結論是真的時,他在6月30日給哥德巴赫寫了回信。
信中說:“任何大於2的偶數都是兩個素數之和。雖然我還不能證明,但我肯定這是完全正確的。”由於歐拉是著名的數學家和科學家,他的自信吸引和激勵了無數科學家試圖證明,但直到19年底仍無進展。這個看似簡單卻極其困難的數論問題長期困擾著數學界。
誰能證明它,誰就能爬上數學王國裏壹座巍峨而陌生的山峰。所以有人把它比作“數學皇冠上的壹顆明珠”。
其實已經驗證了大量的數字,偶數的驗證已經達到6543.8+0.3億多,沒有發現反例。那麽這個問題為什麽不能下結論呢?這是因為自然數有無窮多個,無論驗證了多少個數,都不能說下壹個數壹定是這樣的。
數學的嚴謹和精密應該給任何定理以科學的證明。所以哥德巴赫猜想幾百年來都沒有變成定理,這也是它作為壹個猜想而聞名於世的原因。
這個問題有幾種不同的證明方法,其中壹種是證明壹個數是兩個數之和,其中第壹個數的素因子不超過a,第二個數的素因子不超過b,這個命題叫做(a+b)。
最終目的是證明(a+b)是(1+1)。1920年,挪威數學家布朗教授用古代篩選法證明了任何大於2的偶數都可以表示為9個素數和其他9個素數的乘積之和,即證明了(a+b)是(9+9)。
1924年,德國數學家證明了(7+7);1932年,英國數學家證明了(6+6);1937年,蘇聯數學家維諾格拉多夫證明了壹個足夠大的奇數可以表示為三個奇素數之和,由此得出了歐拉視野中奇數部分的結論,只剩下偶數部分的命題。1938年,中國數學家華證明了幾乎所有的偶數都可以表示為壹個素數和另壹個素數的冪之和。
從1938到1956,蘇聯數學家先後證明了(5+5)、(4+4)、(3+3)。1957年,中國數學家王元證明了(2+3);1962年,中國數學家潘承東和蘇聯數學家巴爾巴獨立證明(1+5);1963年,潘承東、王元和巴爾巴再次證明了這壹點(1+4)。
1965年,幾個數學家同時證明了(1+3)。1966年,我國青年數學家陳景潤對篩選法進行了重要改進,並最終證明了(1+2)。
他的證明震驚中外,被譽為“推山”,命名為“陳定理”。他證明了以下結論:任何足夠大的偶數都可以表示為兩個數之和,其中壹個是素數,另壹個要麽是素數,要麽是兩個素數的乘積。
收起來。
3.數學知識很少
1.王菊珍的百分比
中國科學家王居正有壹句關於實驗失敗的座右銘,叫做“繼續下去還是有50%的成功希望,不做就是1000%的失敗。”
2.托爾斯泰的樂譜
俄國大作家托爾斯泰在談到人們的評價時,把人比作壹個分數。他說:“壹個人就像分數,他的實際能力就像分子,他對自己的評價就像分母。分母越大,分數的價值就越小。”
1,數學的本質在於它的自由。唱詩人領唱者
2.在數學領域,提問的藝術比回答問題的藝術更重要。唱詩人領唱者
3.沒有壹個問題能像無限那樣深刻地觸動人的情感,也很少有其他概念能像無限那樣激發理性產生豐碩的思想,但也沒有其他概念像無限那樣需要澄清。希爾伯特(希爾伯特)
4.數學是壹門無限的科學。赫爾曼·韋爾
5.問題是數學的核心。哈爾莫斯
6.只要壹個科學分支能夠提出大量的問題,它就是充滿活力的,沒有問題就表明獨立發展的終止或衰落。希爾伯特
7.數學中壹些漂亮的定理有以下特點:容易從事實中歸納出來,但證明極其隱蔽。高斯
3.雷巴科夫常數和變量
俄羅斯歷史學家雷巴科夫在《時間的使用》中這樣說:“時間是壹個常數,但對於勤奮的人來說,它是壹個‘變量’。用‘分鐘’計算時間的人比用‘小時’的人多花59倍的時間。”
第二,用符號寫警句
4.華的減號
我國著名數學家華在談到學習與探索時指出:“學習中要敢於做減法,就是把前人已經解決的部分減去,看看還有哪些問題沒有解決,這就需要我們去探索解決。”
5.愛迪生的加號
偉大的發明家愛迪生用加號來形容天才。他說:“天才=1%的靈感+99%的汗水。”
6.季米特洛夫的標誌。
國際著名工人運動活動家季米特洛夫在評價壹天的工作時說:“我們要用時間去思考壹天做了什麽,是‘加’還是‘減’,如果是‘加’,我們就進步;如果是'-',就得吸取教訓,采取措施。”
第三,用公式寫成的格言
7.愛因斯坦公式
近代最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在談到成功的秘訣時寫過壹個公式:a = x+y+z .並解釋說:A代表成功,X代表努力,Y代表正確的方法,Z代表少說空話。"
4.關於數學的壹點知識
去百度文庫查完整內容>內容來源於用戶:妙想天開數學小知識* * *數字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用到數字0,1,2,3,4,5,6,7,8,9。
妳知道是誰發明了這些數字嗎?這些數字符號最初是由古印度人發明的,然後流傳到* * *,再從* * *,傳到歐洲。歐洲人誤以為是* * *人發明的,所以叫“* * *數字”。因為流傳多年,人們還是叫它們* * *號。現在,數字* * *已經成為全世界通用的數字符號。
九九格九九格就是我們現在用的乘法口訣。早在公元前春秋戰國時期,九九歌就已經被人們廣泛使用。
在當時的很多作品中,都有關於九九歌的記載。原99首歌從“99.81”到“22.24”開始,36句。
因為從“9981”開始,所以取名為99宋。《九九歌》擴展為“壹為壹”是在5世紀到10世紀之間。
就是到了13、14世紀,九九歌的順序才變得和現在壹樣,從“壹為壹”到“九九八十壹”。目前國內使用的乘法公式有兩種。壹種是45句的公式,通常稱為“小九九”;還有壹句81,通常稱為“大舅九”。
音樂和數學動人的音樂常常給人美妙的感覺。古人說,余音繞梁三日,就是唱得好,有的人因為唱得不好,唱得不合拍。
唱同壹首歌,甚至是唱同壹首歌,給人的感覺是很不壹樣的。
5.數學知識很少
看【楊輝三角】!
楊輝三角形是按數字排列的三角形數值表,其壹般形式如下:
1
1 1
1 2 1
1 3 3 1
1 4 6 4 1
1 5 10 10 5 1
1 6 15 20 15 6 1
1 7 21 35 35 21 7 1
… … … … …
楊輝三角形最本質的特征就是它的兩條斜邊都是由1這個數組成的,而其他的數等於它肩上的兩個數之和。事實上,中國古代數學家在許多重要的數學領域都遙遙領先。中國古代數學史曾經有過自己輝煌的篇章,楊輝三角形的發現就是非常精彩的壹個。楊輝,北宋杭州人。他在1261寫的《九章算法詳解》壹書中,編制了如上圖的三角形表,稱為“開根”圖。而這樣的三角形在我們的奧數競賽中也經常用到。最簡單的就是請妳找法。現在要求我們通過編程輸出這樣的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