掛面的生產工藝如下:
原輔料預處理→和面→熟化→壓片→切條→濕切→幹燥→切割→計量→包裝→檢驗→成品面條。
①和面操作要求“四定”,即面粉、鹽、和面頭及其他輔料要按比例定量加入;加水量應根據面粉濕面筋含量確定,壹般為25% ~ 32%,面團含水量不應低於365438±0%;加水的溫度應控制在30℃左右;攪拌時間是15分鐘,冬天應該長壹點,夏天應該短壹點。和面結束時,面團是松散的小顆粒,用手可以搓成團,輕輕壹揉就可以松散復原,橫截面有層次感。臥式直線攪拌器和臥式曲線攪拌器是最好的捏合設備。近年來,國外出現了先進的真空和面機,但價格昂貴。
(2)熟化:使用圓盤熟化機或臥式單軸熟化機對面團進行熟化、儲存和分配,時間壹般為10 ~ 15分鐘,需要制作掛面。
面團的溫度和水分不能與揉面後相差太大。生產實踐證明,面團復合後的二次熟化效果明顯,已被國內外生產廠家采用。
(3)壓片壹般采用復合壓延和減徑滾壓,技術參數如下:
壓延倍數:初壓面片厚度通常不小於4 ~ 5 mm,復合前增加的厚度為8 ~ 10 mm,最終面片小於10 mm,以保證壓延倍數為8 ~ 10倍,使面片致密光滑。
滾筒線速度:為了保證面條的質量和產量,最後壹個滾筒的線速度為30 ~ 35 m/min。
軋制道次和軋制比:軋制道次為6 ~ 7道,每道軋輥的理想軋制比依次為50%、40%、30%、25%、15%、10%。
輥徑:合理的壓片方法為異徑碾壓,輥徑排列為復合級,∮ 240mm,∮ 240mm,300mm軋制階段,∮ 240mm,∮ 180mm,∮ 150mm,∮ 120mm,∮ 90mm。
(4)切片成型由面刀完成。面刀的加工精度和安裝往往與面條的毛刺、疙瘩、扭曲、拉絲、粗細不壹致等缺陷有關。面刀為壹體組合式,形狀多為方形,基本規格分為1.0、1.5、2.0、3.0、6.0 mm五種,目前國內已開發出圓形或橢圓形面刀,解決了單壹條形的問題。面刀下方設有切刀,用於橫向切割濕面,其轉速可根據每根濕面的長度進行調節。
⑤烘幹粉絲是整個生產線中最昂貴、技術含量最高的壹道工序,對產品質量和生產成本有著非常重要的關系。生產中的脆面、濕面、酸面都是由於幹燥設備和工藝不合理造成的,必須高度重視。
現有的掛面幹燥技術壹般分為三類,即:
高溫快速幹燥法:這種方法是中國的傳統工藝。最高幹燥溫度約50℃,距離25 ~ 30米,時間約2 ~ 2.5小時。它具有投資少、幹燥快的優點。缺點是溫濕度難以控制,產品質量不穩定,容易出脆面,已逐漸被其他方法取代。
低溫慢幹法:是20世紀80年代從日本引進的掛面幹法。最高烘幹溫度小於35℃,距離約400米,時間長達7-8小時。這種方法的特點是模仿自然幹燥,生產穩定,產品質量可靠。缺點是投資大,幹燥成本高,維護麻煩,只適用於壹些大中型工廠。
中溫中速幹燥法:鑒於高溫快速幹燥法和低溫慢速幹燥法的優缺點,我國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成功研究了中溫中速幹燥法。該方法具有投資少、能耗低、生產效率高、產品質量好的特點,已在國內推廣。
中溫中速法適用於多排直烘室和單排後烘室。前者的運行長度應為40 ~ 50米,後者的後烘長度應為200米左右,烘制時間為4小時左右。
⑥切割壹般采用圓盤式刀具和往復式刀具。前者傳動系統簡單,生產效率高,但均勻性差,破碎損失多;後者的優點是均勻性好,破碎損失小,效率略低,傳動裝置較復雜。
⑦傳統的圓柱形紙包裝仍廣泛采用手工方式,難以實現機械化。密封包裝實現了自動計量包裝,主要是進口設備的廠家使用,是未來的發展方向。
⑧用濕面團頭處理面團頭時,應立即放回和面機或熟化機。幹面團頭可以通過浸泡或壓碎來處理,然後返回到和面機中。半幹面團頭壹般是浸泡,或者和幹面團頭壹起烘幹粉碎。浸泡法效果好,應用廣,但易酸敗變質。粉碎法要求面粉面粉的細度與面粉相同,回量不得超過15%。少數廠家使用打漿機,使幹面條頭粉碎浸泡,效果好,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