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讀的其實無非是它的語言風格和敘事結構,因為它太獨特了,不僅讓這本書成為先鋒文學的標桿,也不可避免地壓縮了這本書的讀者範圍和接受度。
同時,上海話的敘事風格和簡潔直白的表達方式賦予了這本書鮮明的平民風格。
“艱澀的語言和敘事結構”和“平民化的風格”,兩個看似矛盾的描述,都可以用來形容這本書帶給人的感受,也算是壹種神奇的閱讀體驗。
對這本書最準確的介紹應該是豆瓣的大綱,我在這裏摘錄壹下作為介紹。
我對花開上海的印象,大致可以用“四態”來概括。
“壹萬個好故事爭先恐後地開始,沖刺到終點——生命不可估量的終點。”
就像壹個評論說的:整個花開上海的狀態是:壹個講故事的人在講,講個不停。金宇澄也直言,花開上海“口語漸平,怎麽說怎麽做,從壹件事到另壹件事,談張三李四。”
金宇澄秉持著講故事人的自我期待,從包、胡生、的交替人生入手。飯局壹個接壹個,盤根錯節,妳方唱罷我登場。在這種狀態下,他對街頭生活的呈現特別真實自然。無論是紅菱的“寶姨”,還是小貓和尹風之間不可言說的曖昧,我們總能在現實生活中找到相應的角色。
講故事人的講故事風格,讓很多被認為樸實無華的故事有了壹席之地。因為他自稱講故事的人,他表達的內容不會深不可測,而是像朋友聊天壹樣平易近人,慢慢開導。這種金宇澄式的寫作狀態,也恰如其分地用文章中Po的壹句話表達出來。“奶奶講故事,習慣輪流講。阿寶說話的時候不自覺身體變輕,時間變慢。”而我們也和阿寶壹樣,沈浸在這個輪番而來的故事裏,不知不覺時間慢了下來。
網絡直播+口語體+上海話+地域文學
《花開上海》初稿由金宇成以“獨自去閣樓”的署名發布在網上,並在《上海話》的帖子中用上海話寫成。所以,繁花的創作也可以理解為網絡直播的壹種創作形式。在貼吧裏,作者與讀者的交流往往能激發出更豐富的創作體驗。從這個角度來說,金宇澄的開拓精神絕不是虛名,它充滿了開放創造的精神。
此外,他還有意脫離現代小說復雜細致的心理分析和描寫,放棄“心理層面的幽靈”,壹反常態地采用對話和簡單標點的文體以及上海話的方言寫作,試圖在傳統中尋找力量,發掘這種表達中隱藏的“閃耀魅力”。他嘗試的目的是探索新奇。他想知道“在人們熟悉北方語言的今天,容納壹個具有《上海花開》的內涵和風格的薄弱的書面信息會是什麽樣的。”從這個意義上說,金玉成也是現代文學的積極探路者。
除了對現代文學的貢獻,《上海花開》當之無愧地成為上海文學的代表,重新發現了上海作為地域文學的新的文化主體地位。金宇澄對上海人身份的描述,可以理解為對上海文化的澄清。正如他在采訪中所說,“年輕的時候,我在東北呆了很多年,發現南北之間有很多誤解。大家能理解的上海,就是外灘,旗袍,派拉蒙。所以這本書想打通這個障礙,讓非上海的朋友看看上海是怎麽回事。”在金宇澄這裏,上海本土作者的原創表達方式有了新的面貌。
上帝不響,壹切由我決定。
故事的情感表達只有兩個結局,宏大和微妙。在《花開上海》中,金宇澄並不註重“宏大敘事”,而是堅守“細節是時代微妙的歷史”的價值和情感表達。
金宇澄摒棄對人物的心理刻畫,獨立於故事之外,作為壹個講故事的人,秉持“沈默”的風格,讓人物“按照自己的語氣、行為、著裝,劃分自己的環境,過自己的生活”。他更願意看到各種人物通過飯局的人情往來說三道四,看到他們有自己的做法,不做評論,通過潛移默化的人物行為展現真實世界。他特別稱贊了晚餐時的談話、民間傳說甚至八卦故事的價值。他經常想象,如果有人用錄音,他會選擇壹百家酒店,每晚錄三個小時,請壹個小說家整理出來,這將是壹個傑作。
“從古至今,人們都是這樣生活的,所以愛聽,愛說話。這是人性的特點。包括八卦。沒有流言蜚語,社會將是鐵板壹塊,流言蜚語將是潤滑劑。中國傳統裏最美的小說和筆記本,都是八卦。”
所以花叢中到處都是飯局和八卦。在至真花園酒店,、保姆、紅綾、小姐們、太太們、康先生和徐先生都以各種形式出現,流言蜚語在他們之間遊蕩。王小姐和徐先生的壹段戀情,引發了壹場懷孕的鬧劇,壹場保姆嫁給外國富豪麻雀變鳳凰的戲碼,壹場被死神揭穿的情感戲。各種小道消息和趣事接踵而至,但細數這些瑣碎的細節。八卦軼事,歸根結底還是指向現實世界。
金宇澄寫的是愛情故事的味道。可以說,《花間集》在描寫各色男女的風流韻事和世界潮流時,既有《紅樓夢》的神韻,又有《金瓶梅》的筆觸。
上面這句話可謂是本書的結尾。也和書的開頭和結尾不謀而合。
金宇澄壹開始就用古羅馬詩人的話把《花開上海》定為愛情故事的基調,不用就不能讓人發笑。各種戀情,出軌,亂倫,似乎都比看是誰的經歷更刺激。可以說整本書沒有直接寫“欲望”的地方,但卻充滿了欲望。所謂食色也,壹般來說就是這樣。這應該是“不用就不要讓人笑”的金宇成表情。但這些“欲望”帶來的瞬間歡笑背後,往往是繁華的蒼涼。
至此,不得不提作者在《新鴛鴦蝴蝶夢》結尾的最後壹句話“看似鴛鴦蝴蝶/不合時宜的年紀/但誰能擺脫世間的憂愁/花花世界/鴛鴦蝴蝶/已是人間癲癇病/何苦上青天/不如柔情眠”。在花花鴛鴦蝴蝶的世界裏,到最後,即使身處溫柔的故鄉,也逃不過世間的哀愁。我不禁感到悲傷。
也與金宇澄在《十三邀》中談到寫花開上海的原因之壹有關,說多年以後,他偶然看到壹個上了年紀的女人正在那裏擺攤,賣童鞋童襪。
“如話所言,壹瞥”,金玉成認出這個女人是“我青年時代靜安寺最有名的美女。”我看到她的時候,不是想說她如何落魄,在這個地方擺攤,而是想表達時間的殘酷。時間可以把壹個妳記不得長相的美女變成這個樣子。沒有什麽是靜止的,壹切都在變化。"
這壹幕,最終成為《花開上海》問世的原因之壹。
金宇澄說“靜安寺之美”在小說中並沒有成為具體的意象,而是變成了壹種“好花不常開”的情感。話雖如此,書中的幾十個女人幾乎都有“靜安寺美人”的影子。“好花不常開”幾乎是他筆下女性的命運。
詩瘋了,善良的春香難產而死,美蕊破產,出家,王小姐懷上怪胎,貝蒂變成金魚。所有的結局都有壹種悲傷而艱難的質感。
那句“說得好難過。”只是形象而已。
最感性的兩個角色是淑華和貝蒂。
淑華清醒、聰慧、悲觀、冷靜,卻無法逃脫命運的束縛,最終陷入了前途無望的境地。
貝蒂的天性可愛而純潔。看金老用如此優美的筆法寫出貝蒂像金魚壹樣神奇地失蹤,令人忍俊不禁。感覺就像壹支筆變成了壹把刀,在人們的心裏小心翼翼地割著。
結尾,雪芝的電話可以理解為故事還在繼續。花開花落之後,下壹個地方還會有花。看似謝幕,其實只是另壹個場景的開始。就像依次到來的晚餐,總會有另壹番景象。它是人類欲望橫流的地方,在那裏我們可以少得到流言和故事。這大概就是世界的真實狀態吧。但是接下來的故事怎麽樣,我卻還是不願意去想象。
最後用《書話華信》裏的話作為結語。“年紀越大,越覺得孤獨。獨立生獨立死很正常。人與人之間無法交流,人類的好惡不再值得嘲笑。人生是壹次荒涼的旅行。我就說到這裏。沒必要回這封信。祝妳好運。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