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操作風險計量案例分析

操作風險計量案例分析

案例1:我國商業銀行操作風險計量管理探討

巴塞爾新資本協議列出了銀行業的三大風險:市場風險、信用風險和高風險操作。目前,我國商業銀行對市場風險和信用風險的研究比較多,管理方法也比較成熟。相比較而言,對操作風險的研究起步較晚,重視程度略顯不足。在操作風險管理中,操作風險的度量是關鍵。操作風險的高級計量方法有助於提高操作風險的識別、評估、控制、緩釋、監測和報告水平。本文擬對操作風險的計量管理進行初步探討。

壹是新巴塞爾協議提供的操作風險資本的計量方法

在新巴塞爾資本協議中,委員會確定了由易到難的三種不同的操作風險計量方法,並將操作風險的資本要求納入銀行資本充足率的計算中。根據巴塞爾新資本協議,操作風險的計量方法有三種:基本指標法、標準法和高級計量法(AMA)。

1.使用基本指數法的銀行,大多規模比較小,業務範圍也比較單壹。這種方法把銀行作為壹個整體來衡量操作風險,只分析銀行整體的操作風險水平,而不分析其構成。新巴塞爾協議提出,以銀行過去三年的平均總收入為標準,乘以15%,確定操作風險所需的資本準備。但是,這種方法存在以下問題:首先,它對操作風險的度量缺乏敏感性;第二,銀行的操作風險與其他銀行和整個銀行業的操作風險很難直接比較;第三,沒有辦法準確衡量銀行各個業務領域或產品領域的操作風險。這種方法不能鼓勵銀行改善操作風險管理。

2.標準方法。使用標準方法的銀行是數據收集和分析能力有限的銀行。該方法將金融機構劃分為不同的業務條線。對於每個業務線,所需資本是B乘以暴露系數。雖然該方法在度量操作風險方面比基本指數法更細致,但它只是基本指數法的簡單擴展,並沒有克服其缺陷。

3.先進的測量方法。使用高級計量方法的銀行大多是業務組合復雜的大型銀行。這種方法要從內部收集各業務條線、各類損失的數據來計算,也可以從外部收集部分數據。這種方法大多是建立模型,試圖估計壹定時期內(通常為壹年)操作風險的概率分布。根據操作風險度量的不同出發角度,這些定量模型可以分為自上而下模型和自下而上模型兩大類。自上而下的模型是建立在我們對企業內部運作不甚了解的假設上,將其作為壹個黑箱來分析其市值、收入、成本等變量,進而計算出經營風險的價值。自下而上模型是在深入研究各個業務部門的經營狀況和各種經營風險的損失事件的基礎上,再分別考慮各個部門的經營風險,最後匯總為整個企業的經營風險。值得指出的是,這些模型的測量效果還有待檢驗,真正成熟準確的模型尚未出現。中國的現實情況是,金融機構的內部數據很難獲取,只能使用金融機構的公開年報,所以最好采用自上而下的模式。

二、我國商業銀行操作風險量化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在我國商業銀行目前的管理水平下,參照新巴塞爾協議建立操作風險的量化模型仍是壹個挑戰。具體來說,要用量化模型解決操作風險的評估和管理,還存在以下問題:

1.沒有形成良好的風險管理文化,缺乏操作風險的管理意識。風險管理文化是內部控制體系中的“軟因素”,在商業銀行的經營管理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金融業發展的歷史和經驗表明,風險管理中的問題不是由於缺乏風險管理制度、政策和程序造成的,而是由於落後的企業文化,特別是風險管理文化,不能使這些制度、政策和程序真正發揮應有的作用。具體分析表現在三個方面:壹是對操作風險重視不夠,對操作風險概念的內涵和外延沒有充分理解,對市場風險和操作風險重視不夠。二是操作風險管理理念存在缺陷,導致操作風險管理框架不完善,管理措施不到位,管理技術單壹。三是銀行內部尚未形成良好的操作風險管理文化。操作風險的特殊性決定了銀行必須建立專職的操作風險管理文化,才能有效管理操作風險。只有形成良好的風險管理文化,才能保證各項操作風險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2.信息披露不足,與定量分析的要求相差甚遠。目前,社會各界對銀行壹案格外關註。目前,我國商業銀行已將法律合規經營納入分行行長經營目標責任制考核,並與各項資源配置掛鉤。由於各種原因,壹些銀行采取了將大量損失較小的操作風險“淡化”的策略,將損失較大的風險“精心處理”在報紙上,這使得決策者很難真正了解操作風險的真實情況,特別是損失較小但性質嚴重的操作風險。信息無法在銀行內部及時全面上傳,失去了更早采取措施的機會。操作風險損失事件的遺漏統計和報告阻礙了風險量化工具的應用,不利於風險識別、評估和科學計量,不能滿足操作風險管理的發展需要。

3.現有人員難以滿足操作風險管理的要求。信息技術和金融工程的快速發展極大地提高了商業銀行的操作風險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因此,擁有壹批對操作風險有充分認識、能熟練使用計算機、具有豐富風險管理知識的管理人員是有效管理的基礎和前提。目前,我國商業銀行操作風險管理人才嚴重缺乏,現有風險人員仍以信用風險管理為主,對操作風險管理的深入研究較少,甚至不具備專業操作風險管理人員的壹般條件。目前既懂計算機技術又懂金融工程知識的復合型人才比較缺乏,更不用說有經驗的操作風險管理專家了。可以說,人才匱乏是我國商業銀行操作風險管理發展過程中最大的制約因素。

4.大量的數據采集和數據處理對銀行系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立操作風險的量化模型,對數據質量、完整性和歷史觀察期有明確的要求。為了保證模型的有效性,我國商業銀行不得不面對大量的數據清洗和重錄。同時,他們還需要建立完整、嚴格、壹致的符合模型要求的數據標準和相應的數據處理平臺,制定數據質量管理規定,保證數據的及時性、準確性和全面性。如此龐大的模型運維工作,使得現有系統面臨嚴峻挑戰。

三、完善我國商業銀行操作風險計量管理。

從長遠來看,我國商業銀行操作風險計量應從定性為主向定量為主轉變,制定操作風險內控制度和風險防範體系,選擇合適的風險計量模型,科學計量和預測操作風險,最大限度地降低風險造成的損失。具體而言,我國商業銀行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提高操作風險計量水平:

1.靈活選擇測量方法。基本指數法、標準法和高級計量法都可以用來計量操作風險,但這些方法各有特點,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選擇:

基本指數法不是度量操作風險的有效方法。這種方法的優點是簡單,但基本指數法不適合作為衡量我國商業銀行操作風險的主要工具。主要原因如下:第壹,操作風險的暴露與總收入關系不密切。其次,單壹指標根本無法正確反映復雜的操作風險。因此,單壹指標法不是度量操作風險的有效方法,只能作為操作風險計量管理初級階段的壹種方法。采用這種不敏感的方法會增加資本要求,不利於我國商業銀行操作風險管理水平的提高。

標準法可視為我國商業銀行操作風險量化管理的近期目標。從技術角度看,標準法並不復雜,但使用標準法的銀行在滿足“操作風險良好實踐”要求的同時,必須滿足壹系列資質標準:在風險計量和確認方面,必須建立適當的風險報告體系,按照業務類型跟蹤操作風險相關數據;在風險管控方面,必須建立獨立的風險控制、審計部門和操作風險管控程序,董事會和高級管理層應積極參與風險管理;風險管理體系文件是否完整等。這些對我國商業銀行目前來說比較困難,但也不是高不可攀,要努力加強操作風險管理。

高級計量方法是我國商業銀行操作風險管理的最終目標。根據新巴塞爾協議,使用高級計量法的銀行除了標準法的資質標準外,還必須滿足更高的要求:在風險計量和確認方面,必須建立良好的內部損失報告系統和損失數據庫,擁有操作風險計量方法和掌握計量方法的員工,有統壹的不同時期事件識別流程;在風險管控中,需要通過“回溯測試”建立損失數據和數據計算結果,作為風險狀況報告、管理報告、內部資本配置目標和風險分析的依據。目前,我國商業銀行缺乏科學量化管理操作風險的經驗和損失數據的積累,暫時不具備使用這種方法的能力。此外,該方法較高的應用成本也增加了高級計量法的實施難度,但作為活躍外資銀行積極探索和使用的熱門方法,該方法值得我們密切關註。

鑒於不同測量方法的不同優缺點,綜合運用不同方法相互判斷和引用可能是最好的方法。目前,關於操作風險的模型還存在相當大的分歧和爭議,但有壹點是壹致的,即基本目標是壹致的,即衡量操作風險可能造成的損失,據此分配資本,提出管理操作風險的方法。在這壹計算過程中,重要的是確定不同類型的操作風險發生的部門和領域,發生這種風險的可能性以及這種風險可能造成的損失。

當前應立足於使用基本指標法,努力提高管理水平,盡快向標準法靠攏。同時,要積極創造條件,大膽嘗試使用先進方法。同時建議可以根據行內不同業務考慮多種計量方式。比如,對於操作風險相對較高的零售業務、支付清算業務、代理、信托、資產管理業務,要加強損失數據的收集和整理,爭取盡可能采用適合自身的高級操作風險計量方法;對於操作風險相對較小的公司業務和機構業務,可以用壹些簡單的方法來衡量,比如標準法。靈活的計量策略有利於我國商業銀行提高自身風險計量水平,促進先進風險管理方法的探索和應用。

2.加強信息化建設,積極引入或開發操作風險管理系統,提高操作風險的計量能力。目前,由於中國商業銀行難以按照新協議的要求細分業務類型,只能使用最簡單的基本指標法計算操作風險的資本要求,這不符合新協議中銀行操作風險管理體系的標準化和復雜程度應與其風險狀況相稱的原則,也不利於資本充足率的提高。積極引入或開發操作風險管理系統是提高我國商業銀行操作風險計量水平的重要途徑。雖然目前國際上對操作風險的度量方法並不成熟,但很多銀行、咨詢公司、專業軟件公司都推出了壹些操作風險管理系統,如摩根大通的Horizon系統、Algo的OpVant age系統、Comit的OpRisk套件系統、SAS的操作風險管理系統等。這些管理系統的引入需要關註系統設計是否符合銀行自身的業務特點,以及系統采用的模型技術的權威性、可驗證性和可擴展性。此外,操作風險管理系統也可以通過外包或聘請咨詢公司,根據銀行的實際情況進行定制。但無論采用何種方法,都需要始終樹立全面風險管理的思想,充分考慮操作風險管理、市場風險管理和信用風險管理之間的關系,並註意各種風險管理體系的整合。

3.加強風險管理文化建設。先進的風險文化可以有效防範操作風險,也是科學操作風險計量的有力支撐。操作風險覆蓋面廣,涉及銀行的各個業務領域,各級人員都有責任控制操作風險,這就要求銀行全體員工充分認識到防範操作風險的重要性,特別是高級管理人員要對操作風險有全面清晰的認識。壹是加強內控體系建設,基於風險管理再造業務流程,充分評估和重新審視制度的可執行性和可操作性以及風險防範的有效性。二是要增強人員風險控制能力,使全體員工清楚了解總行的操作風險管理政策,對風險敏感度、容忍度水平和控制手段有足夠的了解和掌握,並體現在業務活動中。第三,全面提高員工的道德水平、風險知識和業務水平,特別是增強基層員工的合規管理意識。第四,應建立完整的業務連續性計劃,減少災難事件對銀行正常運營的影響。總之,操作風險文化建設對於營造良好的操作風險管控環境至關重要。建立操作風險內控文化,可以為操作風險計量創造良好的環境,為操作風險計量創造良好的“土壤”。

4.積極儲備人才。在操作風險管理的諸多要素中,人是最具決定性的因素,因為操作風險的識別、防範、控制和管理涉及的領域和知識非常廣泛,需要大量精通外語和數理統計、熟悉銀行各項業務的高層次復合型人才。因此,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全面提高員工素質,盡快培養和建立壹支高素質、復合型的操作風險管理人員隊伍,致力於高效、高端、先進的操作風險管理。壹是要配備操作風險管理專業人員,加強操作風險管理人員的培訓。二是建立操作風險管理人員持證上崗、標準嚴格的制度,確保風險管理人員能夠真正勝任操作風險管理工作,發揮應有的管理作用。三是可以公開招聘壹批高學歷的專業操作風險管理人才,充分發揮其全面監控各條線操作風險的職能,並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要通過合理的激勵約束機制實行優勝劣汰,倡導競爭上崗,建立能進能出、能上能下的人事管理制度,促進人才有序流動,人盡其才,形成職業競爭壓力。

  • 上一篇:選擇吉日的方法
  • 下一篇:八篇從小講文明禮儀的演講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