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政治體制改革的成就。進行了哪些改革(如大部制改革、政府職能轉變)並簡要分析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政治體制改革的成就。進行了哪些改革(如大部制改革、政府職能轉變)並簡要分析

中國政治體制改革的目標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把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有機統壹起來。30年來,我們在推進經濟體制改革和經濟發展的同時,積極穩妥推進政治體制改革,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不斷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化、規範化、程序化,大力推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自我發展,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了重要保障。新中國成立後穩步推進政治體制改革,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為中國發展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在實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 * *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方面,我們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推動了社會主義建設的勝利發展。但是,由於“左”傾錯誤,特別是“文革”期間,民主政治建設遭到嚴重破壞。十壹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黨重新確立了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全面撥亂反正,實行改革開放。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和經濟社會的發展,我國政治體制改革穩步推進,取得了巨大成就。——通過加強來改善黨的領導。在中國,中國* * *產黨在國家政治生活中占據主導地位。近代以來的歷史充分證明,只有中國生產力黨才能領導中國人民贏得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社會主義革命,才能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民族復興、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但是,在這個階段,我們黨已經從領導人民為奪取全國政權而鬥爭的黨,轉變為領導人民掌握全國政權並長期執政的黨;從對外封鎖和計劃經濟條件下領導國家建設的黨,轉變為對外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領導國家建設的黨。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們必須以改革的精神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切實解決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提高拒腐防變和抵禦風險能力這兩個歷史性課題。早在改革開放初期,鄧小平同誌就發表了題為《黨和國家領導制度的改革》的重要講話,為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推進政治體制改革指明了方向。30年來,我們黨不僅註重思想理論建設,而且不斷改革和完善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改革和完善黨的領導制度,使黨成為始終站在時代前列、帶領人民團結奮進的堅強領導核心。——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生產者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十壹屆三中全會以來,為了更好地堅持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對人民代表大會的組織形式進行了改革。比如縣級人大代表將由選民直接選舉產生;在縣級以上的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設立常務委員會;加強全國人大常委會的制度建設,擴大和加強全國人大常委會的權限和組織;授權地方省、市、自治區和部分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和頒布地方性法規;加強人大對行政、財政、司法和檢察工作的監督;建立NPC代表與選民的聯系制度。支持CPPCC圍繞團結和民主兩大主題履行職能,鞏固和發展廣泛的愛國統壹戰線。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是中國特有的重要民主政治形式。通過政治協商和民主監督,最大限度地整合不同階級、不同地區、不同民族、不同群體的利益,最大限度地實現社會整體利益。投票民主與協商民主相結合,完善了公民政治參與的有序形式;把執政黨依法執政和參政黨依法參政結合起來,完善了中國* * *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堅持各民族壹律平等,保障民族自治地方依法行使自治權。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規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可以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執行國家政策,在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事務方面享有比壹般地區更充分的自治權,保障少數民族的合法權益。——大力發展基層民主。發展和擴大基層民主,完善基層自治組織和民主管理制度,保障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權利。廢除政社合壹的人民公社制度,將生產隊作為壹級政權組織,建立鄉鎮政權;在農村,社區和企業普遍建立了村民委員會、城市居民委員會和企事業單位職工代表大會制度。積極完善基層群眾自治制度,擴大基層群眾自治範圍;在廣大農村,實行村民委員會直選制度和鄉鎮改革試點,普遍實行政務公開和村務公開制度。堅持把發展民主法制與完善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結合起來,擴大公民有序政治參與,引導人民群眾依法管理自己的事務,實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切實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十壹屆三中全會前夕,鄧小平同誌提出:“民主必須制度化、法律化。”以1982憲法的通過和實施為標誌,法制建設的進程大大加快。黨的十五大明確提出了“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和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目標。在實施依法治國基本方略中,中國建立和完善了壹系列促進經濟發展、維護市場秩序、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的法律和制度,社會主義法制建設取得重大進展。我國現行有效的法律有229部,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有近600部,地方人大制定的地方性法規有7000多部。以法律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基本形成。目前,我國不僅有法可依,使黨和國家的各項工作以及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都走上制度化、法律化的軌道,而且確保有法必依、違法必究、執法必嚴,堅持公民在法律面前壹律平等,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的統壹、尊嚴和權威。——深化幹部人事制度改革。中國的政治體制改革是從廢除領導職務終身制和幹部年輕化開始的。1982年,中共中央作出《關於建立老幹部退休制度的決定》,解決了新老幹部更替問題,使壹大批年輕幹部走上了重要領導崗位。中國幹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點是建立和實施國家公務員制度。《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的頒布實施,充分體現了黨的幹部路線方針政策,並使之法律化,從而促進了我國幹部管理的科學化、民主化和法制化。改革開放以來,公務員制度加速完善,幹部提拔過程更加透明和制度化。建立健全適合企事業單位特點的人事制度,初步形成相互補充、有機銜接、比較完整的幹部人事制度體系。大力實施人才強國戰略,努力營造有利於優秀人才脫穎而出、健康成長的社會環境。——積極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為了推進和完善行政管理體制,我國在1982、1988、1993、1998和2003年進行了五次機構改革。雖然每次改革的背景和任務不同,但歷次改革都適應了經濟社會發展的階段需要,機構設置和人員編制管理逐步規範,體制機制創新取得積極成效,行政效能顯著提高。這是30年來第六次實施被稱為“大部制”的政府機構改革。實行大部制的核心目標是將政府職能轉變為整合機構,科學配置部門職能。大部制改革將加大機構整合力度,加快政企分開、政府與資本分開、政府與市場中介組織分開,把不該由政府管理的事項轉移出去,把該由政府管理的事項有效管理起來,從制度上更好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更好發揮公民和社會組織在社會事務管理中的作用,更有效提供公共產品。——權力制約和監督機制得到完善。改革開放以來,為確保人民賦予的權力始終用於為人民謀利益,加強了監督工作,註重發揮各種制約和監督主體的積極作用,提高了制約和監督的整體效能。十壹屆三中全會的壹大成果就是重新建立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在黨內監督方面,進行了壹系列制度創新,把黨紀監督、行政監督、司法監督和群眾監督結合起來,成效顯著。特別是新聞媒體對監督序列的介入,對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目前已經建立了比較完善的監督體系和監督制度,監督的合力和有效性不斷增強,提高了政府的執行力。政治體制改革的成功經驗30多年來,我們黨在領導政治體制改革方面取得了輝煌成就,積累了豐富經驗。認真總結這些寶貴經驗,並將其與新的實踐相結合,對於深化政治體制改革,全面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具有重要意義。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中國的政治體制改革是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四項基本原則是立國之本,是我們黨和國家生存發展的政治基石;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是我們黨和國家發展進步的活力之源。必須堅持把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同四項基本原則、改革開放兩個基本點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統壹起來,任何時候都不能動搖。在推進政治體制改革中,必須堅持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不能削弱和放棄人民民主專政;必須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不能搞西方的議會制;必須堅持和完善中國* * *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不能削弱和否定* * *產黨的領導,不能搞西方的多黨制。只有牢牢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這些基本要求,始終把堅持四項基本原則與深化政治體制改革結合起來,從中國國情出發,總結自身實踐經驗,借鑒人類政治文明有益成果,才能確保改革開放的正確方向。積極穩妥地推進政治體制改革。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結構的變化,政治體制必須與之相適應,積極主動地推進政治體制改革。但由於我國經濟發展水平較低,部分社會成員的政治素質有待提高。這就要求我們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出發,循序漸進,由易到難,由小到大,穩步推進政治體制改革。政治體制改革是壹項比經濟體制改革更加復雜和艱巨的系統工程。中國要實現現代化,最關鍵的問題是需要穩定。沒有穩定的環境,在中國什麽也幹不成。維護社會穩定,離不開黨的領導和法制建設。只有正確認識和處理擴大社會主義民主與完善社會主義法制的辯證關系,把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有機統壹起來,積極穩妥推進政治體制改革,才能鞏固和發展民主團結、生動活潑、安定和諧的政治局面。以黨內民主推進人民民主。黨內民主是我們黨的基本政治原則和生命。發展黨內民主是我們黨在長期革命、建設和改革實踐中形成的優良傳統,是保持黨的先進性的內在要求和重要體現,是黨的事業興旺發達的重要保證。只有充分發展黨內民主,才能激發黨的創新活力,調動全黨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推進決策科學化、民主化,保證黨的決策正確有效實施,保證黨的事業蓬勃發展。完善黨內民主制度壹直是推進國家政治體制改革的有力條件和現實途徑。黨員的政治參與熱情直接影響著人民的政治參與熱情,黨內民主的狀況直接影響著社會民主的狀況。因此,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在尊重黨員主體地位、保障黨員民主權利、完善黨的代表大會制度、嚴格執行民主集中制、推進黨務公開、改革黨內選舉制度等方面提出了壹系列創新思路和舉措,積極發展黨內民主,以擴大黨內民主促進人民民主。黨內民主和人民民主相互作用、相互促進,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實踐中,將二者統壹起來,是我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有效途徑。深化政治體制改革作為中國綜合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基本思路必須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而深化。黨的十七大不僅首次闡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的科學內涵,而且全面闡述了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對新形勢下深化政治體制改革作出了戰略部署,為推進政治體制改革指明了方向。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了壹系列深化政治體制改革的重要舉措。第壹,首次提出要保證權力的正確行使,就要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堅持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建立健全決策、執行、監督相互制約、相互協調的權力結構和運行機制,確保人民賦予的權力始終用於為人民謀利益。其次,明確指出必須把發展基層民主作為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基礎工程來推進,確保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實的民主權利。三是首次提出“完善基層黨組織領導的充滿活力的基層群眾自治機制,擴大基層群眾自治範圍”,將選舉民主、協商民主、自治民主等形式有機結合起來。四是強調要制定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總體方案,著力轉變職能、理順關系、優化結構、提高效率,形成權責壹致、分工合理、決策科學、執行順暢、監督有力的行政管理體制;加強機構整合,探索實行職能有機統壹的大部門制,完善部門間協調配合機制。五是首次明確提出“逐步在城鄉按相同人口比例選舉NPC人大代表”。六是強調“要健全民主制度,豐富民主形式,拓寬民主渠道,依法實行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是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和社會建設全面進步的事業。(作者單位:中共中央宣傳部理論局)
  • 上一篇:中國勞動模範
  • 下一篇:王甲的客廳掛著字畫。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