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敦煌壁畫的符號與特征

敦煌壁畫的符號與特征

第壹,佛像畫

作為壹種宗教藝術,它是壁畫的主要部分,包括各種佛像——三世佛、七世佛、釋迦牟尼佛、多寶佛、仙劫千佛等。各種菩薩——文殊、普賢、觀音、史鷙等。天龍八部——天王、龍王、夜叉、天妃、阿修羅、哥魯達(金翅鳥王)、緊那羅(樂天)、蟒神等等。這些佛像大多畫在聲明圖中。僅莫高窟壁畫就有933幅會說話的圖畫,還有12208尊表情各異的佛像。

第二,改變了的繪畫

用繪畫、文學等藝術形式,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表達深奧的佛教經典,稱為“經變”。用畫來表現經典內容的,稱為“變相畫”,即改畫;用詞和唱法的,稱為“變文”。

三、民族傳統神話的主題

北魏後期的洞穴中,有帶有道家思想的神話題材。西魏第249窟頂部,除中央的蓮藻井外,兩側繪和曼尼祖,兩側繪董和西王母。車高懸,旗在後飄動,持旗方士在前面開道,龍首開悟獸在後。朱雀、玄武、青龍、白虎分布在所有墻壁上。飛廉振翅風動,雷公揮臂轉鼓。閃電用鐵鉆閃了壹下,雨老師噴了壹下,就下雨了。

四。提供者的肖像

施主,施主,就是信佛,投資修建石窟的人。為了表示對佛教的虔誠,也為了給後人留名,他們在開窟時,在窟內畫了自己、家人、親戚、婢女的畫像。這些畫像被稱為提供者畫像。

動詞 (verb的縮寫)裝飾圖案繪畫

多彩花紋畫主要用於石窟建築裝飾,以及桌圍、冠服、器皿裝飾。裝飾圖案隨時代而異,千變萬化,具有高超的繪畫技巧和豐富的想象力。圖案繪畫主要有藻井圖案、椽子圖案、邊飾圖案等。

第六,故事畫

要吸引群眾,宣傳佛經和佛法,就要把抽象深奧的佛教經典用簡單生動的形式灌輸給群眾,啟發他們,使他們信以為拜。於是,在窯洞裏畫出了大量的故事畫,讓群眾在觀看的過程中受到了潛移默化的教育。故事畫內容豐富,情節感人,充滿生活氣息,魅力誘人。主要可以分為五類。

1,佛教故事:主要宣傳釋迦牟尼的生平事跡。其中很多都是古印度的神話和民間傳說,是佛教徒經過幾個世紀的加工和修改,附加在釋迦牟尼身上的。壹般畫“騎著人類胎兒的大象”“午夜穿越城市”的場景比較多。第290窟(北周)的佛教故事並列成六橫卷,按順序結構繪制,有87幅畫描繪了釋迦牟尼從出生到出家的全部情節。如此長篇巨制的漫畫,在中國佛教故事畫中並不多見。

2.本生故事畫:指描繪釋迦牟尼生前各種善行,宣傳“因緣”、“苦修善行”的生動故事。它也是敦煌早期壁畫中的壹個流行主題,如“撒哀嘆舍身餵虎”,“丕王屍骸舍身救鴿”,“九色鹿舍身救民”,“許歌舍身侍親”。雖然都打上了宗教的烙印,但依然保持著神話、童話、民間故事的本來面目。

3.因果報應故事畫:這是佛教弟子、善男信女、釋迦牟尼化眾生的故事。與本生的故事不同的是,本生只講述釋迦牟尼生前的故事;而業力講述的是佛教弟子,前世或今生的善男善女。壁畫中的主要故事是“五百強盜成佛”,“米沙持戒自殺”,“好朋友王子下海取寶”。故事內容離奇,情節曲折,頗具戲劇性。

4.佛教史跡故事畫:指根據史書記載繪制的故事,包括佛教聖地、感應故事、高僧故事、吉祥像圖、戒律畫等。它包含歷史人物和事件,是佛教史料的圖像。這種畫多畫在洞穴壁龕、坑道頂部和次要場所的角落。但也有壹些畫在前壁上,如323窟張騫出使西域圖、佛像、72窟劉颯和。

5.比喻故事畫:這是釋迦牟尼用簡單易懂的方式向佛門弟子、善男信女講解佛法時所列舉的故事。這些故事大多是來自古印度和東南亞的寓言和童話,被佛教徒收集記載在佛經中,保存至今。敦煌壁畫中的具象故事有“護象金象”、“金獅”等。

七、山水畫

敦煌壁畫中的山水畫遍布石窟,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多與經典畫、故事畫融為壹體,起到陪襯作用。有的依照佛經,以山川、鳥語、花香描繪“極樂世界”美麗的自然風光,指景物逼真,想象力高超;有的是以山川為主體的獨立畫框,如61窟五臺山圖。

除了以上七大類,還有建築畫、器物畫、花鳥畫、動物畫。敦煌壁畫的藝術價值彌足珍貴,從結構布局、人物造型、線描設色等方面系統地反映了各個時期的藝術風格及其傳承演變,以及中西藝術交流融合的歷史面貌。

上述七種壁畫除了裝飾圖案外,壹般都有情節,特別是改繪和故事畫,反映了大量的現實社會生活,如:旅行、宴會、審問、狩獵、剃度、拜佛等。統治階級的;勞動人民的耕作、狩獵、捕魚、制陶、冶鐵、屠宰、烹飪、建築、乞討等。;還有結婚、上學、練武、歌舞、出差、少數民族、外國使節等等各種社交活動。所以敦煌石窟不僅是藝術,更是歷史。

建模特征

[編輯此段落]

有兩種精神形象(佛、菩薩等。)和敦煌壁畫中的俗人形象(都來源於現實生活),但性質不同。從造型上看,俗人形象充滿生活氣息,時代特征更加鮮明;而神靈的形象變化較少,想象和誇張的成分較多。在服飾方面,俗人多為中原漢服,神仙則留洋服。塗抹的方法也不壹樣。庸人常用中原塗抹法,神仙多采用西方凹凸法。這些都是隨著時代不斷變化的。

與建模密切相關的壹個問題是變形。敦煌壁畫繼承了傳統繪畫的變形技法,巧妙地塑造了各種人物、動物和植物。時代不同,審美觀不同,變形的程度和方式也不同。前期變形較大,浪漫元素較多,形象特征鮮明,災難性;隋唐以後變形更少,立體感更強,寫實性日益強烈。

變形的方法壹般有兩種:壹種是誇張變形,另壹種是在人物原型的基礎上進行有規律的變化,即拉長成災難。比如北魏後期或西魏的菩薩,大大增加了衣服、手指、脖子的長度,露出邊緣的骨頭,利用天距吃草,嘴角上翹,形如花瓣;經過改造,變成了浪漫別致的“秀骨治象”。泉港力士傾向於橫向誇張,四肢變粗,脖子變短,頭圓肚大,眉毛和眼睛凸出,強調體力和力量超群。這兩個人物都是誇張的結果。

繪畫風格

[編輯此段落]

敦煌壁畫每個洞窟的年代不壹樣,所以風格不是很壹致。

十六國和北魏時期的早期洞穴壁畫(如275、254和257號洞穴)表現出強烈的感情,誇張的人物,強烈的線條和暈染的表情,用赭石紅色和散花裝飾基底,這些都明顯帶有外國或新疆的繪畫風格。

西魏(第249窟,第285窟等。)吸收了傳統形式,將更多的生活情節和意象融入到佛教壁畫的創作中。通常這壹時期的壁畫都是用白粉鋪成,繪有蒼勁別致的線描,著色明亮。總的來說,似乎傳統繪畫風格在敦煌佛教藝術中得到了進壹步的發展。

北周(第290窟、第428窟、第299窟等。)通常是本生燈和佛教故事的大型連環漫畫,都是以白墻為背景,用流暢的線條畫勾勒出來的。造型簡潔生動,色彩淡雅。雖然壹些皮膚在三維上略有汙跡,但仍然有西域繪畫的遺產,從整體上看,圖像和藝術風格已經成為漢族傳統繪畫的面貌。

線條顏色

[編輯此段落]

線條和色彩作為中國畫的藝術語言,具有高度的概括力和表現力,可以用簡潔的筆墨塑造個性鮮明、內心復雜的人物形象。敦煌壁畫全面繼承了這壹傳統,並為適應創造新形象的需要而發展。壁畫的草稿線大膽自由,剛勁有力。隨著幾條紅線,壹只野野牛從墻裏鉆了出來;令人耳目壹新的布線顯示了壹群獵人爭先恐後地跑著尋找食物的生動表情;《山神送柱》圖中的人物和建築署都是隨便勾畫的,沒有腐爛(炭條)。顯然,這是壹幅生動的素描。在漫不經心的書寫中,往往還有壹種筆墨中自然流露的自然趣味。

敦煌壁畫的造型線比較嚴謹。早期的鐵線描美觀流暢,多用於表現英俊細膩的人物,如西魏的神仙、飛天等。線描和圖像的結合堪稱天衣無縫。唐代流行蘭葉畫,中心探筆,圓潤飽滿汗流浹背,外柔內剛。

  • 上一篇:150字春節習俗寫壹篇作文
  • 下一篇:鬥牛比賽作文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