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知識與能力
1、了解班固以及《漢書》的相關知識。
2、積累文言常見的字詞和句式,培養歸納整理字詞的能力和習慣。 3、引導學生學習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二、過程和方法
1、合作學習,了解故事發生的背景,把握作品的內容,概括內容要點,培養歸納整理文言常見的字詞和句式的能力和習慣。
2、探究學習,分析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品味文中體現的史學價值和文學審美價值;學習蘇武的民族氣節,弘揚愛國主題。
教學重難點
積累和歸納整理文言常見的字詞和句式,學習概括內容要點的技能方法。引導學生學習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壹、早自習預習:理解文意(結合課下註釋及《創新設計》)
二、導入:
“蘇武牧羊”的故事在我國家喻戶曉。漢武帝時,蘇武奉命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十九年,歷盡艱辛,持節不屈。兩千多年來,蘇武崇高的氣節,成為中國倫理人格的榜樣,成為壹種民族文化的心理要素。現在,就讓我們走近蘇武,走進他充滿血淚而又輝煌的人生。
附《蘇武牧羊》:蘇武留胡節不辱!雪地又冰天,苦忍十九年。渴飲雪,饑吞氈,牧羊北海邊。心存漢社稷,旄落猶未還,歷盡難中難,心如鐵石堅。夜坐塞上時聞笳聲入耳痛心酸。轉眼北風吹,雁群漢關飛。白發娘,盼兒歸,紅妝守空幃。三更同入夢,兩地誰夢誰;任海枯石爛,大節定不虧。終教匈奴驚心碎膽***服漢德威。
三、作者作品及背景。
1.作者簡介:課件
班固,字孟堅,東漢著名史學家,文學家。班固幼年聰慧好學,9歲即能寫文章、誦詩書,16歲入洛陽太學,博覽群書。和帝永元元年初,班固隨大將軍竇憲出征匈奴,為中護軍。後來, 班固因竇憲專權受到株連,死於獄中。
家庭——父親: 班彪(史學家,文學家) 弟弟: 班超(投筆從戎) 妹妹: 班昭(續寫《漢書》)
◆ 註:班昭,博學高才,中國第壹個女歷史學家。 作品——史書:《漢書》 辭賦:《兩都賦》 詩:《詠史詩》
◆註:《兩都賦》:漢代京都大賦中的名篇,分《西都賦》和《東都賦》兩篇。後來張衡《二京賦》、左思《三都賦》,在形式上皆頗受其影響。《詠史詩》則是最早的文人五言詩。
2.簡介《漢書》:課件
《漢書》是我國第壹部紀傳體斷代史,記敘了自漢高祖元年至王莽地皇四年***290年的史實。《漢書》體例上全承《史記》,只是改“書”為“誌”,取消“世家”並入“列傳”,全書有十二本紀、八表、十誌、七十列傳,***壹百篇,八十余萬字。其中,八表和十誌中的“天文誌”是班固死後由他的妹妹班昭、妹夫馬續續寫的。作為壹部獨立的斷代史書,《漢書》不僅在中國歷史著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文學史上也有著重要影響,舊時“班馬”並論,“史漢”相提,自然不無道理。
◆註:斷代史:以朝代為斷限的史書,只記錄某壹時期或某壹朝代的歷史。通史:連貫地記敘各個時代的史實,與斷代體史正好相反。《史記》記載了上自傳說中的黃帝,下至漢武帝時代,歷時三千多年的史實。
3、我國史書體例簡介:課件
(1)編年體:按年月日有次序地記載史事的史書。例: 《春秋》(孔子)——最早的編年體史書 《左傳》(左丘明)
《資治通鑒》(司馬光)
(2)國別體:以國家為編排順序記載史事的史書。例: 《國語》——第壹部國別體史書 《戰國策》(劉向)
(3)紀傳體:以為人物立傳記的方式記敘史實的史書,例: 《史記》(司馬遷)——第壹部紀傳體通史 《漢書》(班固)——第壹部紀傳體斷代史
《後漢書》(範曄)——紀傳體斷代史4、蘇武出使背景:課件地圖
解說:秦末漢初,北方匈奴憑借強大的軍事力量,不斷擴大控制地區。文帝、景帝時代,漢王朝采取和親政策來加強民族聯系。武帝時,漢國力逐漸增強,多次與匈奴作戰,取得了幾次勝利後,轉而重視結盟,指望通過恩威兼施之策來解除匈奴對漢王朝的威脅,恰好匈奴單於有意示好,漢朝也想趁機和解,於是派蘇武出使與匈奴修好。
四、重點詞句交流
1、給生字註音在書上。
2、範讀—自由讀(註意字音、斷句、語氣)
3、重難點強調——指名翻譯。
4、重要註釋勾畫。
第 3 頁 *** 6 頁 《漢書》是我國第壹部紀傳體斷代史
五、整體感知
1、人物傳記是古代典籍中常見的文體,那應該怎樣為壹個人立傳呢?本文是不是蘇武的生平大事年表呢?明確:
(1)課件傳記的壹般寫法: ①先寫人名,籍貫,品性綜述?
②然後按時間順序選擇典型事例表現人物(具體材料1、2、3?) ③最後為作者評說
解說:讀懂文言文段的關鍵是材料,即第②點;而材料無非是人的“言”和“行”,即看他(她)說什麽做什麽。
(2)本文不是蘇武的生平大事年表,只?
2、理清思路:蘇武為何入胡?有何遭遇?結局如何?(請列出作者的思路提綱)
六、分析藝術特色及人物形象
思考:作者如何刻畫蘇武這個形象的?(寫作特色) ◆詳略得當 ◆語言、細節描寫 ◆對比反襯 1、詳略得當
(1)課文在寫人時,有詳有略。本文主人公是誰?哪幾個人物寫得詳細?哪些人物寫得簡略?為什麽?
主人公:蘇武
主要人物:張勝、衛律、李陵 次要人物:單於、漢使者?
(2)以上是人物安排上的詳略處理,其實本文在敘事上也做到了詳略得當。哪些事詳寫了?哪些事略寫了?
詳:蘇武寧死不降(衛李勸降)、臥雪牧羊? 略:蘇武為於革幹王賞識及牛羊被盜?
(3)文章對衛律和李陵勸降的部分描寫得特別詳細,為什麽作者要這樣處理,用意是什麽? 明確:衛律和李陵對蘇武的勸降是最能表現蘇武的氣節的,所謂“真金不怕火煉”,面對威逼利誘,面對死亡威脅,多少所謂的英雄好漢都經受不住考驗而變節投降,唯有蘇武始終信念如磐石般堅定,寧死不屈,忠貞不渝。
(4)作用:突出主題,蘇武的崇高的民族氣節、強烈的愛國意識、艱苦卓絕的鬥爭精神。
2、用語言、細節刻畫人物
①語言描寫多集中於:“受審訊”和“勸降”兩件事。如: “屈節辱命,雖生,何面目以歸漢!”引佩刀自刺。
武罵律曰:“女為人臣子,不顧恩義?匈奴之禍從我始矣。” ②細節描寫,如:
武留匈奴凡十九歲,始以強壯出,及還,須發盡白。
如蘇武自刺壹節,被置於地坎溫火之上,“蹈背出血,氣絕復蘇”,充滿悲壯色彩。而周圍人的反應是“衛律驚,自抱持武”“惠等哭,輿歸營”“單於壯其節”。這壹驚、壹哭、壹壯的細節描寫充分襯托出蘇武的錚錚鐵骨及高尚情操。
武既至海上,廩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實而食之。仗漢節牧羊,臥起操持,節旄盡落。 ③小結形象:我們看到了壹個什麽樣的蘇武?
忠君愛國、威武不屈、貧賤不移、忠貞不渝、堅韌不拔?
3、對比反襯:哪些人物對蘇武性格起到了對比反襯的作用?試作簡要分析。明確: 張勝的貪生怕死——蘇武的大義凜然 衛律的賣國求榮——蘇武的高風亮節 李陵的計較個人——蘇武的忠君報國 ◆解說:
①張勝:糊塗地幫助了緱王的謀反,事情敗露後又經受不住考驗,叛變投降。 蘇武:清醒地認識
到使節行為不當會引起兩國紛爭,欲以死息禍;面對匈奴的勸降始終保持著可貴的民族氣節。
②衛律:賣國求榮,陰險狡詐,氣焰囂張,不可壹世。蘇武:為國效命,忠貞不二,不卑不亢 壹身正氣,光明磊落。
③李陵:為壹己之私而叛國,懦弱,意誌不堅,矛盾,痛苦。蘇武:以國家的利益為先,忠貞不渝,堅韌不拔,無怨無悔。
④小結:在各種人物的對比反襯下,我們看到了壹個豐滿立體的蘇武,他有清醒的外交意識,待人接物不卑不亢,面對威逼利誘堅貞不二,長達十九年守節的堅韌不拔。蘇武的這些性格在那些或屈或降的人物的對比下,更加具有勾魂攝魄的人格魅力,千古流芳!課件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孟子 七、閱讀拓展
1、蘇武在匈奴堅持民族氣節十九年,靠的是什麽?明確:
◆崇高的民族氣節、強烈的愛國意識、艱苦卓絕的鬥爭精神。
◆信念與意誌
◆忠誠:對國家,對民族的忠誠
2、蘇武入胡遭遇變故曾兩度欲引刀自決,後來被困地窯、牧羊北海時卻又千方百計要活下去。這前後不壹的做法是否矛盾?會不會影響他愛國誌士的光輝形象呢?
不會。引刀自絕是表示堅決不投降的決心,維護尊嚴。堅強地活下去是打消匈奴摧毀其肉體、征服其意誌的念頭,同樣是在維護尊嚴。但活的前提與支柱依然是漢朝使者的身份,所以他“杖漢節牧羊,臥起操持”。
3、 蘇武精神解讀:
課件
蘇武面對“擁眾數萬,馬畜彌山,富貴如此”的誘惑,他心誌不亂;面對“絕不飲食”的苦難的磨礪,他十九年如壹日地“杖漢節牧羊,臥起操持,節旄盡落”。這是壹種堅持,這堅持叫力量,這力量叫精神!
這更是壹種氣節!寧折不彎!我們的民族自古便有這樣“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仁人誌士,***同凝聚為壹座精神的長城,護衛起我們民族的壹片天。
嶽飛抗金;文天祥面對元朝的威逼利誘,堅決不屈服壯烈殉國,“留取丹心照汗青”。楊靖宇在東北寒天雪地中堅持抗日?
民族精神在各個國家的體現,民族精神對壹個國家的作用:抗戰八年,愛國的精神不倒,終於趕走侵略者。
4、 溫庭筠《蘇武廟》
課件
蘇武廟
溫庭筠
蘇武魂銷漢使前,古祠高樹兩茫然。
雲邊雁斷胡天月,隴上羊歸塞草煙。
回日樓臺非甲帳,去時冠劍是丁年。
茂陵不見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1)註釋:
①甲帳:武帝帳 ,“非甲帳”意指漢武帝已死。 ②冠劍:指出使時的裝束。丁年:壯年。 ③茂陵:漢武帝陵。
④逝川:喻逝去的時間。語出《論語〃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這裏指往事。 (2)譯文:
蘇武初遇漢使,悲喜交集感慨萬端;而今古廟高樹,肅穆莊嚴久遠渺然。 羈留北海音書斷絕,頭頂胡天明月;荒隴牧羊回來,茫茫草原已升暮煙。 回朝進謁樓臺依舊,甲帳卻無蹤影;奉命出使加冠佩劍,正是瀟灑壯年。 封侯受爵緬懷茂陵,君臣已不相見;空對秋水哭吊先皇,哀嘆逝去華年。
5、蘇武不辱使命,榮歸故裏,請妳為為蘇武寫壹段頒獎詞。參考:課件
◆蘇武,他是鐵骨錚錚的愛國誌士,不畏強權,不辱使命,不放棄堅守的方向。命運向他俯首,黑暗向他投降,正義向他揮手致敬,壹位可歌可泣的忠誠義士,以他的青春年華,以他的蒼顏白發,在廣闊無垠的草原上,見證了他高潔的靈魂;用他頑強的生命力,用他堅定的意誌力,在中原大地上,樹立起壹座不倒的豐碑——永遠不死的愛國心 。◆十九年的執著,十九年的信仰,換來的是十九年的永垂不朽!蘇武的執著,李陵不懂,衛律不懂,單於不懂。那執著是對愛國壹種偉大的詮釋,但是我們記住了蘇武,歷史記住了蘇武!
◆在他的生命裏,國家為重,生命私利為輕。十九年的苦難與折磨,他的頭發白了,胡須長了,但他依舊手持漢節,但他依舊心存家國。壹顆堅貞不屈的愛國之心溫暖了無邊的荒野,富貴不動心,威武不屈膝,他用行動捍衛了民族的尊嚴。
八、檢測本文文言現象課件
揮壹揮羊鞭,錦帽貂裘,他將其扔進雲霄深處;弄壹支禿筆,矮紙斜行,他鐫刻出對大漢最深切的眷顧。壹邊是高官厚祿,壹邊是赤膽忠心:站在忘卻與銘記之間、站在逸豫與憂勞之間,他選擇了忘卻富貴,選擇了銘記忠心給人性塗上最濃重的壹筆。
擎壹支旌節,他懷抱漢匈和睦的夙望,奔走於茫茫大漠;扶壹陣駝鈴,他闊別長安的歌舞升平,遊蕩於寒沙裹草;他要用挺直的脊梁,(駕)架起橫亙天山,溝通中原的飛虹。
哀嘆,當漢使謀反事敗;正氣,當蘇武拒絕折節叛敵;驚詫,當單於面對這個寧死不屈,不為富貴所動的鐵血男兒;執著,蘇武舉起羊鞭,選擇作高山雪蓮那執著而聖潔的守望。
朔風凜烈(冽),他與冷月作(做)伴,北顧中原,將“生是大漢人,死是大漢臣”的高貴銘記在心靈深處。胡茄幽怨,他與孤冢為(舞)伍,悵望大漠飛雪,將“榮華富貴,千金封侯”的許諾忘卻得壹幹二凈。地窖冰冷,他將滿口氈毛與草皮壹塊咽下,渾身的熱血卻沸騰著壹個至死不渝的信念———銘記祖國,精忠報國。冰雪飄零,他用至情睥睨佳肴美酒,錚錚傲骨卻敲響千秋的絕唱———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貴猶能(望)忘。
好壹個永遠的蘇武;他用睿智,銘記下對大汗(漢)忠貞不渝的信念,在漫天風雪中且行且歌,把那光禿禿的旌節升華為壹段千古的驚奇,書寫了壹段銘傳千古的悲歌。
好壹個永遠的蘇武;他用勇氣,忘卻了單於榮華富貴的引誘,在大漠黃沙中漸行漸遠,把那群枯瘦的羊群定格為壹段不朽的歷史,揮灑了壹曲可歌可泣的壯麗詩篇。
歷史不能忘記,在浮華與堅守之間,北海的蘇武,那流放於荒山野原的鐵血男兒,用不屈與錚錚傲骨作出了最完美的詮釋,忘卻富足,成就氣節;銘記祖國,造就偉大。
我明白了,在忘卻與銘記之間,在享受與堅忍之間,那行於枯草寒冰之上的蘇武,用執著與信念作出了最美好的答案:富貴,只不過過眼雲煙,忘卻,便是它的最好歸宿;忠心,方才是歷史永恒,銘記,是它的精神家園。
壯哉,那永遠的蘇武!偉哉,那振(震)撼人心的忘記!奇哉,那驚天動地的銘記!雄哉,那壹段忘記與銘記的千載頌歌!
永遠的蘇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