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文化產業的興起有哪些背景?它發展的基本規律是什麽?

文化產業的興起有哪些背景?它發展的基本規律是什麽?

文章編號:1009-4318(2003)01-0038-04文化產業興起的原因及其發展特點分析X王建明(連雲港職業技術學院,江蘇連雲港,222006)摘要:當代文化產業興起的三個重要原因: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文化消費需求的增長;經濟市場化運作。當代文化產業發展的特點是綜合化、高智能化、* *壹體化、開放性。文化產業的興起帶來了文化觀念多元化、存在形式多樣化、接受方式非線性、整體格局發展不平衡等新變化。關鍵詞:文化產業;高科技;原因;特色中國圖書館分類號:G05文獻識別碼:壹種文化產業)))這個被經濟學家認為是21世紀最有前途/朝陽0產業的產業,近年來隨著高科技的迅猛發展,在世界各國蓬勃發展。它不僅滿足了人類的精神文化需求,還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為物質生產相對過剩的疲軟的世界經濟註入了強心劑,成為經濟增長和促進人類的動力。那麽,文化產業興起的原因是什麽呢?在當代呈現出什麽特點?會給文化發展帶來哪些新的變化?本文主要圍繞這些問題進行初步探索。為便於討論,本文將文化產業定義為通過產業化、信息化和商業化,生產、再生產、交換和傳播文化產品和服務。壹、文化產業興起的原因文化產業是以人類腦力勞動為基礎的精神生產力發展的現代形式,是代表現代經濟、社會、文化發展趨勢的新興產業。它的興起不僅是經濟發展的結果,也是社會體制改革的結果,不僅是科學技術的推動,也是文化發展的歷史要求。1.科技革命,特別是電子信息技術的發展,是文化產業興起的技術前提和直接動力。從文化傳播的角度看,口頭語言是人類最初的交流形式,但語言傳播存在傳播範圍小、數量少、速度慢、不易保存等先天不足。文字的出現使信息有了壹個便於攜帶和傳遞的載體,但大量信息的復制和普及卻很難,傳播只能在特定群體中進行。直到造紙術和印刷術的發明和應用,人類才第壹次擁有了大量高速復制信息的能力。中國宋代畢升發明的活字印刷技術傳到歐洲後,15世紀德國人古騰堡發明了金屬活字印刷機。金屬活字印刷是媒體的第壹次革命。印刷術的誕生和改進,使得文字的傳播速度是以前的手稿無法比擬的。它代表了基於壹致重復的機械過程的誕生,提供了第壹批重復的產品、第壹條生產線和第壹次大規模生產。比如,雖然在此之前,中國有唐朝的地寶,德國有5 Voges News 6等手抄報,但直到印刷術的發明和普及,世界報業才有了完整的生命。電子技術的出現是媒體的第二次革命。從20世紀40年代到70年代,電報和電話相繼發明,從20世紀20年代到50年代,無線電廣播、電視技術和媒體相繼出現。美國社會學家庫利認為,現代媒體有四個特點。壹個是表現力,可以承載思想感情;二是記錄的永久性,即時間的超越性;三是快速性,即超越空間限制;第四是擴散性,可以接觸到各個階層的人。隨著這些現代技術的發明和應用,技術以前所未有的規模侵入文化領域,催生了壹個以工業生產形式生產文化的產業,也產生了許多新的文化產品,如電影、電視、唱片等。,/文化產業0轟轟烈烈的出來了。自20世紀50年代計算機發明以來,特別是最近十年,計算機、微電子、光纖通信、激光技術、數字技術等信息技術取得了巨大進步,並迅速形成產業化。有人把科技高速發展的新時代/信息時代稱為0,這個時代的文化主體是文化產業。隨著高科技的發展和廣泛應用,帶來了大眾傳媒的16號、1號。

2003

2008年3月

連雲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連雲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3年3月第16期

x收到日期

:2002-11-20

三次革命推動了文化產業的蓬勃發展。互聯網的興起,以其多媒體、互動和個性化的特點,迅速成為公認的第四媒體和文化產業新的增長點。2.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文化消費需求的增長是文化產業興起的內在動力。行為科學認為,人的需求分為不同的層次,對食物的需求是最低層次,對文化產品的需求是較高層次。人們滿足需求的順序壹般是從低到高。對食物的需求受生理條件制約,長到壹定程度就會飽和。因此,當食物需求逐漸得到滿足時,居民的食物支出占家庭生產支出的比重隨著收入水平的提高而降低。這種現象被稱為/恩格爾定律0。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和恩格爾系數的逐漸下降,文化消費需求的增長已經成為人類社會自身發展的必然。社會進步的標誌之壹是普及教育和平等權利。大部分文明人都有消費文化產品的能力和權利。少數天才藝術家的創作已經不能滿足越來越多的文化需求。消費需求導致文化生產的組織化和產業化。由此產生的文化產品數量超過了以往所有歷史時期,其質量和知名度也決定了它不可能像傳統文化產品那樣具有高度的創造性和經典性,而只能是平民化和大眾化。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帶來的閑暇時間的增加也有力地推動了文化產業的發展。文化產品消費與工農業產品消費的明顯區別在於閑暇時間對消費的影響不同。相當壹部分文化產品,如文化演出服務、藝術展覽服務、圖書、報紙、電影、上網等,需要占用大量的閑暇時間。如果沒有閑暇時間,即使收入水平很高,人們對這些文化產品的消費也不會大幅度增加。人們可能因為沒有時間而不能去看電影,但沒有人會因為沒有閑暇時間而不消費食物、飲料和衣服。休閑時間越來越成為文明社會人們追求的目標,是高生活質量和高消費水平的象征。3.商品經濟的發展、市場化運作和制度創新是產業分化和社會進步的必然結果。隨著第三次技術革命的發展,第三產業發展迅速,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日益增加。無形生產領域的大部分勞動由原來的勞動者自己管理轉變為資本家管理,由個體勞動轉變為社會化勞動,不斷擴大了無形生產領域的勞動規模,導致了無形生產領域的大量勞動。文化產業作為壹種精神產品正是在這種背景下產生並不斷發展的。

擴大了。在這個過程中,市場經濟的發展對文化產業的興起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文化產業的市場化運作為文化產品的生產引入了市場競爭機制,使文化資源得到合理配置,從而提高了文化產業的管理水平。文化產品壹進入市場,就被賦予了商品的屬性。已經不是文人在書房享受的東西了。它必須受到市場規則的制約,接受市場的檢驗。文化產品的生產者和經營者必須不斷生產質優價廉的文化產品,以追求生產經營利潤的最大化。面對市場競爭,生產者不斷分化,文化生產資源重新配置和優化,刺激和促進了文化產業的發展。文化產業的發展不僅受市場經濟發展的制約,也反映了市場經濟的發展程度。只有精神文化的生產、交換和消費發展到壹定程度,文化市場發展到壹定程度,文化產業化才有可能。當前,使制度創新適應新興產業的發展需要,從而啟動文化產業的發展,是壹種新的世界性發展趨勢。20世紀90年代以來,從美國到歐洲的發達國家基本解除了通信業、傳媒業和信息業之間的產業管理壁壘,完成了適應媒介手段趨同的制度創新。隨著世界各國紛紛拆除本國的貿易壁壘和國與國之間的關稅壁壘,壹個超越民族和國家的文化內容市場正在形成,文化交流和文化產品國際貿易日益頻繁,文化產業進入大發展、大跨越時期。二、當代文化產業發展的新特點20世紀中期以來,計算機技術和信息網絡技術迅猛發展,極大地推動了全球信息化和網絡化的進程,引發了席卷全球的信息革命。作為與新科技革命密切相關的文化產業,它既具有高投入、高產業、高風險等高科技產業的特征,又呈現出當代時期的新特點。1.融合主要表現在各種媒體采用的技術相互滲透,報紙、廣播電視、新聞網站所依賴的技術越來越壹致。以數字信息技術為中介,采用衛星、光纜、計算機技術等傳輸手段,使媒介間的技術特征日益趨同。數字技術構成了當代媒體的新平臺。信息與物質和能量壹起,成為社會的基本財富和資源。隨著多媒體技術的廣泛應用,報紙、廣播、電視等不同媒體相互融合。妳有我,我有妳。行業間的分工不斷被突破,以新聞集團為代表的綜合傳播集團迅速崛起。超大型傳媒集團充分利用報紙、廣播電視和互聯網的互補優勢,走綜合發展之路,進壹步強化了文化產業融合的趨勢。第39卷第16號1王建明:文化產業興起原因及發展特點分析

2.高智能文化產業是符合知識經濟特征的精神生產產業。就資源配置而言,文化產業是壹種精神生產,更依賴於精神的創造和消費,而不是物質的消費。它把智力和無形資產作為資源配置的第壹要素,通過智力智力對自然資源進行科學、合理、全面、集約的配置,創造新的財富,逐步取代工業經濟所依賴的已經稀缺的自然資源。在文化產業中擁有智力資源比在工業經濟中擁有稀缺的自然資源更重要。從制作過程的特點來看,文化產業的制作者在制作過程中對產品的構思和策劃花費了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作品更是凝結了作者的知識和智慧。勞動者主要是用腦勞動,生產的決定性因素是人的知識和智力。從社會消費的角度來看,文化產品的消費者在消費過程中獲得更多的知識、信息和精神滿足,而不是為了物質需求。從產業結構上看,文化產業是典型的/文化含量高的產業,包括影視音像制造、工藝美術制造、書報印刷、大眾娛樂、廣播電視、文藝演出、信息服務和廣告,是地道的/知識密集型產業。文化與科技、經濟與社會發展之間存在著深刻而全面的相互滲透關系,文化已經成為具有巨大經濟效益的經濟資源。文化產業是/高科技0和/高文化0聯姻的經濟。3.***融合主要表現在* * *性質和文化產業與其他產業的融合。任何壹種產業形態都有不同的文化內涵,文化外部性非常明顯。它在被消費的同時,也深刻地影響著消費者的思想意識、道德修養、審美情趣和行為方式。特別是在文化與經濟融合的初始階段,文化與經濟之間存在著相互滲透、相互交融、優勢互補的自然發展趨勢,影響著經濟活動的結構、規模和效率,促進生產和效率的提高。這些工業化後的文化不再是原始意義上的精神文化,而是與產業行為和產業觀念高度融合的文化,構成了文化產業演進的隱性階段。突出表現為信息咨詢服務的前瞻性、科學性和指導性,滲透和改造著各種傳統行業。從文化產業的主導形式來看,這種* * *更加明顯,尤其是近年來信息技術產業和電信產業的高度發展,在文化生產中造成了最為驚人的產業關聯效應。1999是互聯網熱潮。2000年,信息化闖入傳媒領域,引發傳媒熱潮。新聞出版、廣播電影電視等傳統大眾傳媒部門迅速觸及互聯網,信息產業和

文化產業

/盛大總匯0壯觀場面。文化產業賦予了信息產業更多的文化內容,信息產業也給文化產業帶來了/技術革命。4.開放性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文化產業也隨著經濟的壹體化和全球化而不斷開放。美國從65438年到0994年正式向世界啟動信息高速公路後,不僅打開了知識經濟時代的大門,也拓寬了知識文化交流與傳播的廣闊渠道。隨著光通信、衛星通信、衛星電視、激光照排、電腦傳真、光子圖書館,特別是互聯網的飛速發展,人類社會能夠獲取的信息量和知識量不僅呈幾何級數增長,而且獲取時間空前縮短,獲取的空間可以遍布全球,於是世界變成了/地球村0。經濟、科技和全球化的融合必然導致文化產業的全球化。隨著載體和媒體的發展,文化交流的頻率、範圍和深度都有所增加。東西方文明和各民族文化的交流、沖突、滲透和碰撞是不可避免的。此時的文化產業呈現出開放的精神,其政治和意識形態色彩正在淡化,而其開放性、趨同性和服務於國家和地區經濟文化的功能日益加強。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從美國到歐洲,發達國家基本解除了通信業、傳媒業和信息業之間的傳統產業管理壁壘,以及國家之間對傳媒業的管理壁壘,完成了適應媒介手段趨同的第壹次制度創新,目前正進入文化產業內容的第二次制度創新期。第三,文化產業帶來文化發展新變化。文化產業作為20世紀特有的現象,帶來了文化存在形式、結構和格局的巨大變化,導致了文化的商業化和消費化,也帶來了傳統文化觀念、文化存在形式、接受方式和整體格局的質變。1.文化觀念的多樣化、可復制性、批量生產和標準化生產是現代技術的主要特征之壹。應用到文化生產上,就徹底瓦解了傳統文化生產的獨特性,經典/魅力0走到了盡頭。過去被少數人壟斷的、代表某個特殊階層象征的文化藝術,通過復制的橋梁走向大眾,使文化變得封閉、保守、民主。在19世紀,文化仍然被理解為只是聽聽高雅的音樂,欣賞繪畫或看歌劇,它仍然是壹種逃避現實的方式。但是到了當代,由於科技的滲透,無論是高雅文化還是大眾文化都得到了普及,文化不再只是/象牙塔0裏的艷遇,文化享受也不再是少數社會/精英0的專屬權利。在文化產業化過程中,文化產品可以作為商品進入市場,其商品屬性在人們心中得到增強,而文化/意識形態0和/政治0的色彩被淡化;在文化產業全球化的進程中,《文化》於2003年3月被《連雲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第40期吞並

隨著對外開放的進壹步擴大,文化的包容性進壹步凸顯,文化的世界性進壹步加強。文化觀念的變化促進了人們思維方式、行為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改變,使人們更多地接受現代文明,更快地走向現代化。2.現有形式的多樣化由於文化生產已經普遍與商品生產相結合,新的、新潮的產品以最快的周轉速度生產出來。這種經濟狂熱的迫切需要,賦予了文化創新和實驗越來越必要的結構和地位。各種新穎的文化產品和文化消費不斷問世,網絡文學、激光音樂會、電子遊戲、光子圖書館等新的文化消費載體和形式層出不窮。20世紀70年代電子出版物的興起模糊了書籍和報紙之間的界限。而多媒體則打破了視聽產品的框架。繼錄音帶、錄像帶、微電影之後,光盤和互聯網使媒介的內容突破了過去“書0”的定義,成為集“看、聽、讀”於壹體的新型書籍。隨著計算機和網絡的廣泛使用,人們以個性化和互動的方式觀看新聞和娛樂自己。報紙、廣播、電視、互聯網相互競爭、相互合作,傳統媒體和電子信息媒體共存發展。3.接受模式的非線性文化不再僅僅是個體的生活方式和環境,而是在重復和復制符號的過程中被大眾所體驗、認同和排斥。麥克盧漢用/地球村0這個概念來描述現代人的生活環境。太多太快的信息傳播和交換,讓人們隨時隨地生活在同壹個空間,巨大的地球變得更小,成為壹個嘈雜而刺激的群居之地。文化不再是孤獨的個體行為,而是屬於全社會的大眾。文化的傳播和接受方式不是過去金字塔式的階梯式運作,而是網絡化、立體化的交替。人們可以通過不同的渠道接收來自四面八方的信息,處理信息的思維方式發生了變化,尤其是多媒體傳播手段的使用,使得受眾接受的信息呈現出主觀的、非線性的結構。多媒體信息出現後,人們接受信息的方式不同於閱讀紙質出版物、聽廣播聲音、看電視畫面所培養的被動的線性方式。人們主動選擇多媒體信息,在短時間內吸收全方位的內容,其接受方式是立體的、非線性的。4.整體格局的發展不平衡性隨著高科技的應用和各種社會思潮而上升。傳統意義上的各藝術門類的布局和比例、強弱態勢以及它們之間的平衡關系,都在發生著劇烈的、重大的變化和調整。壹些與新興技術聯姻的新藝術門類、類型和風格相繼出現和發展,在藝術競爭中占據強勢地位,前途光明,而壹些原本屬於強勢地位的傳統藝術受到沖擊,陷入困境。隨著人們物質欲望的滿足,不斷衍生出各種新的文化形式,大部分文化正在與物質消費和日常活動相融合,如時尚、美容、廣告、室內裝飾和各種形式的娛樂休閑。傳統與現代,經典與流行,後現代與超現實,各種文化在時尚信息的潮流中或分化或融合,或出現或消失。在全球化的浪潮中,西方壹些發達國家利用自己的高科技優勢和雄厚的資本,強行向發展中國家推銷和宣傳自己的文化。在/文化霸權主義0和/文化殖民主義0的入侵下,文化的民族性和地域性逐漸消融,世界文化的整體格局呈現出不平衡的發展趨勢。

  • 上一篇:《白雪公主》英譯本中的臺詞
  • 下一篇:日語怎麽樣因為傘?引進日語是因為雨傘的賺大錢。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