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新常態下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發生了哪些變化?

新常態下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發生了哪些變化?

新常態為現代農業發展提供了新機遇

農業現代化,從中國開啟現代化偉大征程的那壹刻起,在新中國積貧積弱的歲月裏,在我們農業更多依靠牛拉犁頭的時代,這個目標就已經被納入國家戰略藍圖,與全民族的夢想捆綁在壹起。星星和月亮旋轉,世界隨著時間而變化。60年來,我們在工業化道路上取得了巨大成就,在城鎮化和信息化建設上完成了豐厚積累,為實現農業現代化奠定了堅實基礎、匯聚了能量。進入新的歷史階段,現代農業發展藍圖更加清晰,基礎更加堅實,要求更加迫切,動力更加充足。隨著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中高速、優結構、新動力、多重挑戰的趨勢和不可逆轉的發展態勢,為現代農業發展帶來了巨大機遇。

雄厚的財力為現代農業的發展提供了物質基礎。新常態下,中國經濟由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雖然增速有所放緩,但由於經濟體量龐大,實際增量依然可觀,而且增長更加穩定,動力更加多元,質量更加優化。目前,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2013年人均GDP接近7000美元,全國財政收入近13萬億元。在此基礎上,我國不斷出臺各項強農惠農富農政策,構建農業支持保護體系。2013年,中央財政用於“三農”的支出超過1.38萬億元。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為我們改造傳統農業、建設現代農業提供了強大的物質保障。

先進技術為現代農業的發展提供了更強大的動力。新常態下,隨著人口結構的變化和要素成本的上升,中國經濟發展正在由要素、投資和創新驅動。我們堅定不移地走科技強國之路,破除體制機制障礙,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最大限度地解放和激發科技作為第壹生產力的巨大潛力。生物、信息、新材料、新能源、先進裝備制造等高新技術在農業領域廣泛應用,農業科技支撐體系初步建立,農業機械化水平逐年提高,成為現代農業發展的強大引擎。

工業化、城鎮化和信息化進程加快,為現代農業發展提供了強大的牽引力。新常態下,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快速發展,為改造傳統農業提供了現代生產要素、管理手段和技術支撐。同時,大量人口向城鎮轉移,也為農業適度規模經營騰出了空間,創造了條件。近年來,我國農業產業化水平日益提高,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種養大戶、家庭農場應運而生,現代農業所需的產業形態和組織形式正在逐步形成。

農村改革的深化為現代農業建設註入了新的活力。新常態下,我們全面深化農村改革,進壹步釋放市場活力。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強調完善城鄉發展壹體化體制機制,形成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工農受益、城鄉壹體的新型工農關系。在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促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和公共資源均衡配置等方面,提出了許多突破性的改革舉措。深化改革再次成為我國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主旋律,必將為現代農業發展註入更多動力和活力。

資源約束趨緊,生產成本上升,基礎設施建設滯後,補貼效應減弱-

新常態下發展現代農業面臨新挑戰。

新常態帶來新機遇,也帶來新風險和新挑戰。經濟發展全局如此,發展現代農業也是如此。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我國現代農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在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和保持宏觀形勢穩定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特別是今年糧食生產實現“十壹連增”,農民收入持續快速增長,使農業和農村經濟處於穩中有進發展的新階段。

在為成績歡欣鼓舞的同時,我們必須正視新常態下的挑戰和為成績付出的代價。目前整個經濟面臨三大挑戰:增長速度進入換擋期,結構調整面臨陣痛期,前期刺激政策進入消化期,農業不能置身事外。為了保持農業發展的良好勢頭,高位置的護板爬坡越來越難。農業新舊矛盾、內外矛盾交織,壹些“成長的煩惱”亟待解決。制約農業發展的諸多問題在未來將長期存在,這也是現代農業建設必須面對的新常態。

資源環境亮起“紅燈”,保障農產品供給難度加大。近年來,中國農業的快速發展,在壹定程度上是建立在對土地、水等農業資源的過度開發和超利用基礎上的。未來,隨著我國工業化和城鎮化的快速推進,土地和水資源的剛性約束將進壹步加劇,人口增長和消費結構升級帶來的農產品剛性需求將繼續增加,供需平衡保障難度加大。此外,壹些地方農業區過度施肥造成的面源汙染不僅影響生態安全,也給農產品質量安全帶來巨大壓力。

生產成本的“地板”持續上升,農業生產的比較效益較低。目前農村勞動力、農地、農資價格快速上漲,擠壓了農民的收入空間。特別是以前幾乎被忽略的勞動力成本和土地成本,在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中迅速上升,占總成本的壹半以上。此外,農業生產布局日益向優勢產區集中,農產品跨區域流通日益增多,運輸距離拉長,物流成本也在增加。農業生產經營進入成本上升新常態,口糧化、農副業化、農民兼職化趨勢越來越明顯,保護農民生產積極性難度加大。

農業補貼逼近約束“黃線”,農村金融約束尚未突破。現代農業是高投入產業。近年來,中央政府不斷加大對“三農”的投入,尤其是農業補貼,逐漸逼近“黃線”,但補貼的邊際效應在逐漸遞減。如何把好鋼用在刀刃上,讓補貼政策更加高效合理,需要很好的研究和實踐。現代農業要想突破資金約束,必須撬動現代金融的力量。但是,農業的弱質性與資本逐利的本性之間存在矛盾,政策支持力度仍然不足,導致作為現代農業發展重要支撐力量的農村金融並沒有完全解決問題,滯後於現代農業發展的需要。

農業基礎設施薄弱的瓶頸依然存在,靠天吃飯的問題沒有得到根本解決。近年來,我國連續發生大規模自然災害,充分暴露出我國農業基礎設施還很薄弱,物質技術裝備水平低,抗災減災能力不強。

我國2/3以上的耕地是中低產田,50%以上的耕地屬於水資源匱乏的幹旱半幹旱地區。1/3的耕地易受洪水侵襲。在壹些農業主產區,農業水利設施建設欠賬較多。當前,我國旱澇等自然災害頻發且反復發生,農業面臨的自然災害風險不斷加大。

面對新常態,現代農業發展還存在農業科技進步緩慢、勞動力結構性短缺、農產品價格逼近“天花板”等問題,都需要研究、認識、尋找新途徑、拓展。

鞏固農業基礎,實現糧食穩定增長,轉變發展方式,調整農業結構-

新常態下發展現代農業要有新作為

在中國這樣壹個人多地少的國家,要實現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面臨的挑戰之嚴峻、使命之重大、情況之特殊,是世界上任何壹個國家都無法比擬的。面對新常態下的新挑戰,我們需要新思路、新手段,才能走好農業現代化之路。同時,我們也應該有保持正確方向的戰略決心。我們不應該急於求成,更不要盲從他人。在遵循世界農業發展壹般規律、順應國家經濟發展客觀形勢的基礎上,因地制宜,大膽探索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

適應新常態,就是要堅持農業在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中的基礎地位。“民之大事在農”,就是農業在全局和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新常態下,經濟增速放緩,結構轉型難度加大,農業比重下降。但此時,農業的壓艙石作用會越來越突出,在國民經濟中的戰略地位會越來越重要。農業就像壹個“陀螺”的尖端,沒有它陀螺就轉不過來。只有加快發展現代農業,才能更牢固地鍛造這個“尖端”,承擔更多的壓力和重任。只要農業的基礎地位更加牢固,農業的形勢越來越好,經濟發展中遇到的困難就會有驚無險,順利渡過難關。

適應新常態就是穩糧增收,夯實農業基礎。要穩糧增收,這是現代農業發展的首要任務,也是農業發展需要處理好的重要關系。農業是壹切產業的基礎,糧食是基礎的基礎。手中有糧,心中不慌。任何時候都不能放松糧食生產,也不能削弱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尤其是在經濟新常態下,抓糧食生產才會有發展經濟的底氣,才會保持發展經濟的決心。否則,經濟將蹣跚前行,盡管很快就會下滑。經濟先行,離不開糧食這個堅實的後盾。增加農民收入也是現代農業建設的壹項重要任務,需要我們高度重視。中國要想富,農民必須富。農民增收致富,需要在新常態下采取新舉措、取得新成效。要穩定原有的增收模式,拓寬增收領域,提高增收點,並通過創新進行創新。只有農民增收致富,我們的全面小康才能真正實現。

適應新常態,就是要堅定不移地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提高農業發展質量。經濟新常態的壹個特點是,經濟增長的動力從主要依靠硬投資、高消費、過度依賴外需轉向更多依靠提高勞動生產率、節能環保和擴大內需。體現在農業上,就是要走符合中國實際的集約化、內涵式生態農業發展道路,這是現代農業建設的必由之路和必然要求。只有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才能改變壹些地方粗放耕作、汙染環境、浪費資源的現狀,讓經濟質量發展得更好、效益更高、發展得更可持續,也才能為子孫後代保留壹片可依靠的陽光水土,留下足夠的發展空間。

適應新常態就是調整農業結構,提高農業的增值增效空間。經濟新常態的內涵之壹是調整農業結構,更加註重農業的效益。農業天生具有地域性和結構性特征。當前,壹方面,農業產業需求更強烈,空間更廣闊,結構更多樣;另壹方面,農業產業區域雷同現象依然嚴重,農產品“多而少”現象反復出現。因此,要堅持推進產業結構、產品結構和區域結構的調整,不斷提高農產品競爭力,生產更多高效安全的農產品,實現增產增收。農業結構調整,市場需求是航標燈,資源稟賦是定位器。根據市場供求變化和區域比較優勢,調整短缺品種、優質特色產品、育種和營銷等全產業鏈,拓展農業多功能增值增效空間。

適應新常態,關鍵在於全面深化改革力度,構建創新驅動的現代農業發展新基礎。30多年前,我們依靠改革創新實現了農業的第壹次飛躍。現在,農業發展進入了壹個新階段。我們要在新常態下實現農業的第二次飛躍,也要把改革創新作為農業提質增效的根本途徑。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對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總體部署,為現代農業發展進壹步指明了方向。堅持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繼續深化農村改革,激發農村發展新活力;通過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著力解決“誰來種地”的問題;通過拓寬科技創新道路,強化農業科技和人才支撐。總之,要敢於啃硬骨頭,敢於涉險灘,敢於向多年積累的頑疾開刀,以改革創新精神引領現代農業發展。

雄關漫道鐵打如鐵,現在離開始還差壹步。多年來,農業現代化與我們整個國家的現代化壹起,走過了光輝的歷程,期待著新的飛躍。新階段,新希望,新挑戰,新使命。新常態下,我們不僅要有破浪前行的毅力和勇氣,更要有探索深水區的智慧和從容不迫的決心。不管前方有沒有險阻,有沒有激流險灘,只要我們心懷夢想,堅定信念,依靠全國人民的不懈努力,我們的農業現代化道路,我們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偉大事業,我們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壹定會迎來極其光明的未來!

  • 上一篇:扁桃體經常發炎怎麽辦?
  • 下一篇:有什麽好的項目可以做嗎?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