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問題上,古往今來對師生關系有過很多探索。在西方,法國資產階級思想家、教育家盧梭提出了“民主”、“平等”、“個性自由”、“個性解放”的口號。這在反對教育中壓抑兒童天性、忽視兒童個性的封建師生關系方面具有進步意義。德國著名教育家赫爾巴特提出了“教師中心論”,美國著名教育家杜威倡導“教育應以兒童為太陽”的“兒童中心論”。
與西方相比,中國歷來有尊師重教的優良傳統。師生關系往往是壹輩子的,其中孔子和他的弟子可以算是良好師生關系的典範。孔子熱愛學生,能言善辯,誨人不倦。學生們尊敬他,欽佩他,親近他。韓愈在《師說》中提出:“弟子不必次於老師,老師也不必優於弟子。”當然,古代的師生關系也受到等級制度的影響,強調教師的尊嚴,樹立教師的權威。所以,在中國古代教育史上,有這樣壹種情況:學生必須絕對服從老師,只能聽而不問,信而不疑。
隨著知識時代的到來和信息渠道的多樣化,教師不再是學生唯壹的知識來源。而且隨著學生自我意識的覺醒,維權意識的加強,性格張揚的學生也不再盲目跟隨管理。因此,教師的角色不能再被定義為灌輸知識和真理,而是被要求幫助學生發現、組織和管理知識和生活,引導學生而不是塑造學生。在這樣的時代變遷中,為了適應這種變化,教師應該與學生建立壹種新型的關系。既要模仿古人的優秀傳統,也要模仿西方的先進思想。只有這樣,教書育人才有樂趣。
二、師生關系的重新定位:平等、民主、和諧從古今師生關系的演變和比較中可以發現,傳統上對師生角色的定位是教育者與受教育者、管理者與被管理者的關系。教師是主體,有絕對的權威。這種模式培養的人才缺乏合理批判社會現實的能力,思維容易受到限制,缺乏創新思維。因此,我們需要建立壹種平等、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平等、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應該是平等、對話、溝通的關系,而不是誰說了算誰聽話的關系。這種關系的建立有賴於師生角色的重新定位。老師要放下權威,做學生的同伴和朋友。平等和民主,
不僅不會降低老師的威信,反而會讓學生覺得老師更親切。
可愛又可敬。
平等、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要求教師和學生的角色也應隨之改變。互相學習,做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教育的目的是促進學生的發展,教學的目的是促進學生的學習。教師的職責不僅是完成自己的教學任務,還要促進學生的學習;學生成為獨立的學習者、合作者和研究者。教師的指導是學生發展的外在支撐,學生要把它作為自己發展的跳板。但這並不意味著按老師說的去做。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要始終堅持自我發展,通過自我激勵,有意識地設定學習目標,進行自主研究,逐步成為壹個真正獨立的思考者和學習者。師生在平等交流中的氛圍是和諧的,非常容易形成師生交流、資源信息共享、優勢互補的良好環境,可以極大地促進學生的自主性和創造性,更有利於學生的學習和成長。
創建壹種新型的師生關系,我們應該註意以下幾點。首先,老師應該真誠地對待學生,關心他們。第二,展示教學過程的魅力,品味教學成功的喜悅。第三,完善人格,展現個人魅力。教師要想得到學生的喜愛,必須具備內在的人格魅力。完善教師人格,使教師具備熱情、真誠、寬容、負責、幽默等優秀品質,是優化教師情感關系的重要保證。為此,教師要自覺提高自身修養,拓寬知識視野,提高職業素養,增強教育藝術,努力成為有魅力的人。
三。結語總之,在師生全面溝通的基礎上建立新型的師生情感關系,讓師生真正做到平等、民主、和諧,並不容易。為此,教師需要全心全意地投入,齊心協力地改善教學活動和人格。這種變化對我們學生的成長和教學質量的提高有很大的影響。每壹個教育工作者都應該能夠用寬容的心對待每壹個學生,讓素質教育更加真實!
段子主要有三種類型:壹是藝術療法,如繪畫、舞臺劇、合唱等;二是運動療法,如遊泳、騎馬、靜坐、按摩、蒸氣浴等。第三種是自然療法,比如自己種花、種菜、洗衣做飯,多接觸大自然,幫助孩子遠離“舊環境”,引導孩子改變生活。
將互聯網與青少年的生活和生活發展任務聯系起來考慮,
如何保證中學德育的有效性是擺在我們面前的壹個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