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重新包裝
雷瓦普多為木質,造型獨特。上部是細長的琴身,頂部是弧形的,底部是半球形的* * *發聲盒。琴面用驢皮、羊皮或蟒皮包裹,有5-7根琴弦。通常旋律用最外面的弦演奏,其他弦作為* * *發聲弦。用它演奏的音樂清晰、純凈、富有表現力,所以多被使用。熱瓦芙不僅有著奇妙的魅力,還有著美麗優雅的外表。琴身由許多角片或骨片鑲嵌成各種形態和規則的線條、圖案,美觀大方,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
2、杜塔爾
傳統的Dutar在結構上類似於大理石,看起來像壹個長柄的大水瓢。它由音箱、琴頭、琴桿、弦軸、琴馬、琴弦等組成。由天然幹燥桑木、杏木或胡桃木制成。
規格尺寸取決於男女兒童的不同分類,通常分為大、中、小三種。大手柄包裹17等級,小手柄14等級,男女皆可玩。彈的時候可以右手五指並用,或撥或挑,或掃。雖然琴聲很小,但音色很柔和,演奏者可以通過琴聲將自己的感情表達得淋漓盡致,所以維吾爾族女性特別喜歡和杜塔爾壹起演奏和演唱。
杜塔爾是壹種優秀的伴奏樂器。除了在古典音樂《十二木卡姆》中擔任主要伴奏外,他亦曾演奏著名曲目《木下木卡姆間斷性》、《艾傑姆》及《歡樂時光》。
3.布布爾
坦普爾是維吾爾族所有樂器中最長的樂器,長度超過1米。它的身體就像半個水勺。它的琴身和琴頭由桑木或紅木制成,有五根鋼弦。內外兩弦調成同調,與中弦呈四五度關系。它的音色清澈而優美。琴身為木質,音箱小巧,呈瓢形。琴身細長,用絲弦纏成16以上至20級。共有五根鋼絲弦,內兩根弦與外兩根弦諧音,與中根弦呈五度關系。音域寬廣,音色清脆,民族風格濃郁。常用於獨奏、合奏或伴奏,是“麥西若普”和演奏古典音樂“十二木卡姆”的主要樂器之壹。"
4.卡隆
卡隆是維吾爾族樂器中琴弦數量最多的壹種古老彈撥樂器。史書中稱之為七十二弦琵琶和“卡爾乃”。其外形酷似揚琴,聲音清脆悅耳,類似古箏,但比古箏更明亮。它是演奏古典音樂十二木卡姆不可缺少的樂器。流行於新疆的買買提、喀什、和田、莎車、哈密等地。
5、艾捷克
艾捷克,也稱為Harzak,壹種弦樂器,起源於古代波斯樂器Kamanja。現在流行於南疆,主要用於演奏民歌和古典音樂木卡姆的曲調。
艾捷克有著獨特而獨特的外表。琴筒為球形,琴內側包裹蟒皮,使* * *唱體形成兩個半球,周圍有音孔,音域約三個八度,1─3主弦。琴桿下端有5 ~ 10 * *唱弦,音色有板振和皮振的相位。演奏時,基柱放在左腿上或夾在兩腿之間,左手握琴壓弦,右手握弓演奏。因為在演奏技法上吸收了小提琴和二胡的指法和弓法,所以能奏出各種優美動聽的滑音、泛音、和弦和裝飾音。
6.薩塔爾
Sattar,壹種弦樂器,在波斯語中是三根弦的意思,Tal是三根弦的意思。Sattar的外觀類似於大理石。因其音色明亮,常用於獨奏、合奏或作為演唱古典音樂《十二木卡姆》的伴奏樂器。根據毛拉埃斯木圖拉·木吉孜(古代維吾爾語手稿)所寫的《音樂家史》中的記載,早在14、15世紀,維吾爾族就有了這種樂器,到20世紀50年代,薩塔爾已遍布新疆各地,成為維吾爾族人民喜愛的壹種弦樂器。薩塔爾是維吾爾族民間藝人演唱古典音樂《十二木卡姆》的主要伴奏樂器。演奏薩塔爾的藝術家大多盤腿坐在地板上,左腿放著鋼琴,左手拿著鋼琴,右手拿著馬尾辮弓在琴弦外彈奏。由於指板長,音位寬,左手經常用食指、中指、無名指按弦,小指很少用。食指在表演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與等級無關。在演奏過程中,弓和指法的技巧很多,但最常用的弓法主要有連弓、劈弓、長弓、短弓、弓、跳弓、斷弓,指法主要有搓、打、滑。
7.庫西塔爾
呼西塔爾,原名“艾西塔爾”,是維吾爾族的壹種弦樂器。“胡俟”在維吾爾語中是“高興”或“非常好聽”的意思,“塔爾”翻譯過來就是弦的意思,合起來就是“樂器弦樂器”的意思。久違,音色清脆明亮,可用於獨奏、合奏或伴奏。
“Aistar”,波斯語意為八弦,是新疆皈依佛教時期的維吾爾族樂器。其形狀與古印度、尼泊爾流行的“薩蘭吉”十分相似。壹些學者認為它們和小提琴來自同壹個源頭。長期以來,“艾絲塔”湮沒在歷史的雲霧中,是新疆早已失傳的古老維吾爾族樂器。直到20世紀70年代,著名的維吾爾族器樂演奏家、民族器樂制作改革家吐爾遜·江才使其復活,並使之成為壹系列性能優良的弦樂器。
8、嗩吶
嗩吶,綽號“小號”,最初流傳於波斯和阿拉伯,是波斯語“Surnā”的音譯。它的發音響亮而清晰。過去多用於民間吹歌會、秧歌會、鼓班、地方曲藝戲曲的伴奏。經過不斷的發展和完善,不僅豐富了演奏技巧,也提高了表現力。現在已成為壹種獨特的獨奏樂器,廣泛用於民族樂隊或歌劇、歌曲、舞蹈的伴奏。
9.大福
大福,又名鈴鼓,又譯“達布”,是新疆維吾爾族人民喜愛的打擊樂器之壹,被譽為維吾爾樂隊的“靈魂”。鼓架木質,圓扁,周圍有許多小鐵環,表面覆蓋羊皮、牛皮或蟒蛇皮,其中蟒蛇皮的音色最好。其發音清脆響亮,聲強變化大,技巧靈活,能起到烘托不同音樂情感的作用。有了它,壹切都有了激情。鈴鼓的聲音清脆響亮,在樂隊中起到統壹節奏和速度的作用,是名副其實的統帥。同時其聲強變化大,技巧靈活,便於攜帶,能起到烘托不同音樂情緒的作用。所以維吾爾族人特別喜歡。
10,納格拉
納格拉被稱為“鐵桶”,在清代史籍中被稱為“納加拉”、“努古拉”。因鼓身為鐵制,故又稱“鐵桶”、“東巴”。據說古代人把它綁在馬鞍上作為戰鼓。直到9世紀後,它才成為維吾爾人的打擊樂器。
納格拉鼓看起來像個花盆,鼓面是駱駝皮或者牛皮。六個納格拉為壹組,每組分為三組,每組兩個,壹個彈高音,壹個彈低音,相差4-5度,用木把子擊打。每到喜慶的節日,隊員們就會爬上屋頂,敲上歡快的那格拉,吹上嗩吶,隨著鼓點起舞,跳起瘋狂的薩瑪舞。這種鼓聲不僅為節日增添了熱烈的氣氛,而且具有獨特的民族風格。
這些樂器在新疆熱都能買到。希望能幫到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