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新聞腐敗”是新聞媒體的商業和經濟職能與社會公共職能之間矛盾的反映。按照新聞工作的壹般規律,新聞媒體首先要承擔起社會公眾的責任,及時傳播各種信息。在中國,需要滿足黨、政府和人民相應的信息需求。但是,如果新聞媒體是市場的獲利者,那麽追求利潤無疑會成為其首要目標。因此,顯然,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新聞媒體的社會功能和經濟功能之間不可避免地存在壹定的沖突。如果處理不當,會導致新聞腐敗等職業道德問題;如果處理的好,基本上可以做到兩全其美。中國新聞界強調新聞媒體要堅持社會效益,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統壹。這在新聞界的整體邏輯中是正確的。當然,這並不意味著每個新聞媒體都要同時承擔社會和經濟兩方面的職能,因為這是自相矛盾的。壹個主體怎麽可能同時有兩個主要的行為目標?其實首要目標只能有壹個。有壹個目標順序的問題。如果首要目標是承擔社會公共職能,那麽經濟目標就是次要的,甚至可以不考慮,就像公務員不能經商壹樣;市場化的新聞媒體本身必須以經濟功能為首要目標,因此不應該同時具有國家權力等社會公共職能和承擔強制性任務的目標。否則,這兩種主要功能混合在壹起的新聞媒體將因為權力和利潤的雙重誘惑而導致腐敗。這兩類新聞媒體不同的行為目標決定了不同的商業模式。承擔社會公共職能的新聞媒體是政府必須為社會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務,不能采取市場化的經營模式。市場化新聞媒體的主要目標應該是通過市場增強媒體的經濟力量,增加媒體產品的多樣性,滿足更高、更廣、更深層次的文化需求,通過人民群眾這壹廣大的媒體消費市場群體來實現,通過做強做大來實現社會功能和經濟功能的統壹。事實證明,市場化運作成功的新聞媒體,新聞腐敗問題較少;另壹方面,依靠行政權力生存的新聞媒體通常經營狀況不佳,容易滋生權錢交易形式的新聞腐敗。
其次,新聞腐敗也是我國部分新聞媒體雙軌制造成的主要弊端。中國壹些新聞媒體實行雙軌制。壹方面享受國家財政支持或隸屬於某個國家權力機關(包括國家編制的全國性行業協會、社會團體),另壹方面可以進行廣告等市場化運作。有關部門的調查和分析表明,新聞腐敗主要發生在壹些依賴權力機關、沒有完全實行市場化運作的新聞媒體中。這些新聞媒體及其記者的收入有很大的灰色地帶。第壹,壹些地方、部門、企業甚至個人,因為手中的權力和官方的宣傳背景,為了贏得更多的宣傳,會主動給壹些新聞媒體和記者以現金、有價證券、工作機會、旅行、汽車、房子等各種好處。其次,由於可以搞市場化運作,商業利益的天然驅動和權力尋租的客觀可能疊加在壹起,使得壹些新聞媒體及其記者不可避免地產生了追求自身私利的欲望,主動向采訪對象索取各種利益,以至於達到膽大妄為、背棄職業道德的地步。中國當代新聞倫理自律運動壹直要求新聞機構將報道和廣告業務分開。應該說,我們看到了問題的癥結所在。然而,這壹措施在實踐中很難實施。因為它缺乏制度經濟學的視角,沒有考慮到市場經濟環境下的新聞媒體必須以追求利潤為首要目標。在市場經濟的制度環境下,通過資源和生產性產品的交換來實現經濟利益,是大多數生活在市場中的經濟主體的自然的、首要的追求。既然同樣處於市場經濟環境下的新聞媒體及其記者在法律上有權力和市場兩個產品來源,他們會只拿壹個嗎?新聞媒體市場化運作,就要考慮人工成本。他們會放棄精通新聞的編輯,選擇新手來操作嗎?
第三,現有的治理方法不夠科學和全面。目前,新聞界通常采取接受社會監督舉報、內部調查通報、舉辦不定期培訓班等方式進行學習教育,以控制日益嚴重的新聞職業道德問題。甚至連媒體自己都對這些措施感到無力。壹些新聞媒體和記者屢屢犯錯,壹些優秀的記者甚至大學新聞系學生也因為這種不良風氣而變得悲觀,在利益的誘惑下逐漸喪失職業良知。新聞學者認為,新聞職業道德是壹只“無牙老虎”。事實上,這些方法只是治標不治本。治愈方法是什麽?在深刻理解新聞職業道德的本質特征及其對新聞事業發展的重要性,從根本上區分新聞媒體各種功能之間的正確關系的基礎上,通過制度化的方法,從全局和全局的角度規範新聞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