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設備控制
1.機械設備使用形式的決定
施工項目使用的機械設備應根據工程特點和工程量確定,其使用形式應根據必要性、可能性和經濟性的原則確定。機械設備的使用形式有:自購、租賃、承包、調配。
(1)自行購買。根據工程特點和施工工藝及技術發展趨勢,確需自行購置機械設備的。采購的機械設備應在工程上達到較高的機械利用率和經濟效果,否則應采用其他使用形式。
(2)租賃。壹些大型的、有特殊用途的專用機械設備,如果自行采購項目在經濟上不合理,可以從機械設備供應站(租賃站)租賃。
(3)機械施工合同。壹些操作復雜、工程量大或需要人與機械緊密配合的機械,如大型網架安裝、高層鋼結構吊裝等,可以由專業的機械化施工公司承包。
(4)部署。部分常用機械可由項目所在企業調配使用。
應通過技術經濟分析確定采用何種使用形式。
2.註意機械匹配
機械匹配有兩層含義:壹是壹個工種的所有流程和環節的匹配,比如混凝土工程。投料、稱量、拌合、出料各工序要配合攪拌,水平運輸、垂直運輸、布料、灑水、振搗各工序要機械化配合運輸;其次,主機和輔機在規格、數量和生產能力上相匹配。比如挖掘機的鏟鬥容量要和運土車的載重和數量相匹配。
以上實例表明,現場施工機械如果能得到正確的配備和使用,就能充分發揮機械的效率,獲得較好的經濟效益。
3.機械設備的合理使用
機械設備的合理使用和正確操作是保證工程施工質量的重要環節。要貫徹人機定人的原則,實行定機、定人、定崗位責任的“三定”制度。要合理劃分施工區段,組織機械設備的流水施工。當壹個工程有多個單位工程時,機械要在單位工程之間流動,以減少進出時間和裝卸費用。搞好機械設備的綜合利用,盡量做到壹機多用,充分發揮其效能。使現場環境和施工平面布置適應機械作業的要求,為機械設備的施工創造有利條件。
4.機械設備的維護和修理
為了保持機械設備處於良好的技術狀態,提高設備運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減少零部件的磨損,延長使用壽命,降低消耗,提高機械施工的經濟效益,機械設備應做好維護保養工作。維護分為日常維護和強制維護。日常維護的主要內容包括:保持機械清潔,檢查運轉情況,防止機械腐蝕,按技術要求潤滑。強制維護是按照壹定的周期和內容分類進行維護的。
機器設備的維護可以保證機器的效率,延長其使用壽命。機械設備修理是修復機械設備的自然損耗。機械操作的故障排除,損壞零件的更換和修理。
環境控制
1.建立環境管理體系,實施環境監測。
隨著經濟的快速增長,環境問題迫在眉睫地擺在我們面前,嚴重威脅著人類社會的健康生存和可持續發展,越來越受到全社會的關註。在項目建設過程中,項目組織也應關註自身的環境績效和形象,以系統的方式規範其環境管理活動,以滿足法律要求和自身的環境政策,以求生存和發展。
環境管理體系是整個管理體系不可分割的壹部分,包括制定、實施、實現、評審和保持環境方針所需的組織結構、策劃的活動、職責、實踐、程序、過程和資源。
環境管理體系是壹個系統,需要不斷的監控和定期的評審,以適應不斷變化的內外部因素,有效地指導項目組織的環境活動。項目組織的每個成員都應承擔改善環境的責任。
實施環境監測時,應確定環境因素並對環境進行評價:
(1)項目的活動、產品和服務包含哪些環境因素?
(2)項目活動:產品和服務是否有重大的有害環境影響?
(3)項目組織是否有評估新項目環境影響的程序?
(4)項目所在地是否有特殊的環境要求?
(5)項目活動、產品和服務的任何變化或補充將如何影響環境因素和相關的環境影響?
(6)如果壹個過程失敗了,會產生多大的環境影響?
(7)可能造成環境影響的事件發生的頻率是多少?
(8)就影響、可能性、嚴重性和頻率而言,什麽是重要的環境因素?
(9)這些重大環境影響是地方性的、區域性的還是全球性的?
在環境管理體系的運行中,應根據項目的環境目標和指標建立測量和監視實際環境績效的體系,包括評價對環境法律法規的遵守情況。還應分析重量測量的結果,以確定哪些部分是成功的,哪些部分是需要糾正措施和改進的活動。管理者應當確保這些糾正和預防措施的實施,並采取系統的跟蹤措施以確保其有效性。
2.控制影響工程質量的環境因素。
(1)工程技術環境:工程技術環境包括工程地質、水文地質、氣象等。有必要對工程技術環境進行調查研究。在工程地質方面,需要查明施工區域的鉆孔布置、工程地質剖面圖和土工試驗報告;在水文地質上,需要查明地下水位在全年不同季節的變化和流向,水的化學成分,附近的河流和洪水;氣象要了解施工區域的氣溫、風速、風向、降雨量、冬雨月份。
(2)項目管理環境:項目管理環境包括質量管理體系、環境管理體系、安全管理體系和財務管理體系。上述管理體系的建立和正常運行可以保證項目活動的正常有序進行,也是提高項目質量的必要條件。
(3)工作環境:工作環境包括勞動組織、勞動工具、勞動保護和安全施工。勞動組織的基礎是分工與合作。適當的分工不僅有利於提高工人的熟練程度,而且便於勞動的組織和應用。合作最基本的問題是匹配,即不同類型、不同等級的工人之間的匹配,以避免停工,獲得最高的勞動生產率。勞動工具的數量、質量和品種要便於操作和使用,有利於提高勞動生產率。勞動保護與安全施工是指在施工過程中為改善勞動條件,保證員工生產安全,保護工人健康而采取的壹些管理活動。這項活動有利於充分發揮員工的積極性,提高勞動生產率。
計量控制
施工中的測量工作,包括施工和生產過程中的投料測量,施工和生產過程中的監控測量,項目、產品或過程的試驗、檢驗、分析和測量等。
計量工作的主要任務是統壹計量單位制,組織量值傳遞,保證量值的統壹。這些工作有利於控制建築生產過程,促進建築生產技術的發展,提高工程項目的質量。因此,測量是保證工程項目質量的重要手段和方法,也是建築工程質量管理的壹項重要基礎工作。
為了搞好測量控制,應特別註意以下幾項工作:
(1)建立計量管理部門,配備計量人員;
(2)建立健全計量管理的規章制度;
(3)積極開展計量意識教育。
過程控制
過程也叫“操作”。工序是產品制造過程的基本環節,是組織生產過程的基本單位。工序是指壹個工人(或壹組工人)在工作場所對壹個工作對象(項目、產品、部件)完成的所有連續活動的總和。
過程質量是指過程的質量。對於現場工人來說,工作的質量通常表現為工序的質量。壹般來說,過程質量是指過程結果滿足設計和工藝(技術標準)要求的過程。人、機、原材料、方法、環境等五個因素對工程質量有不同程度的直接影響。
在施工過程中,實測的過程特性數據是有波動的,波動的原因有兩個,所以波動也分為兩類。壹種是操作者在相同的技術條件下按照工藝標準去做,但是不同的產品有波動。這種波動在目前的技術條件下是無法控制的,而且是由科學上無數類似的原因造成的,所以稱之為偶然因素,如零件允許範圍內的尺寸誤差、季節性氣候變化、機床的正常磨損等。另壹種是施工過程中發生了異常現象,如不符合工藝標準、違反操作規程、機械設備故障、儀器儀表故障等。這些因素被稱為異常因素。在相關人員的共同努力下,這種因素在技術上是可以避免的。工序管理就是分析和發現施工中影響各工序質量的異常因素,采取相應的技術和管理措施,將這些因素控制在允許的範圍內,從而保證各工序的質量。過程管理的本質是過程質量控制,即使過程處於穩定的受控狀態。
過程質量控制是將過程質量的波動限制在要求的限度內的質量控制活動。過程質量控制的最終目的是保證穩定生產合格產品。具體來說,工序質量控制就是使工序質量的波動在允許的範圍內。壹旦超出允許範圍,立即分析影響工序質量波動的因素,采取必要的組織和技術措施,對工序進行有效控制,確保其在允許範圍內。過程質量控制的實質是控制過程因素,尤其是主導因素。所以過程質量控制的核心是管理因素,而不是管理結果。
更多工程/服務/采購招標信息,提高中標率,可點擊官網客服底部免費咨詢:/#/?source=bdz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