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旗袍的歷史和文化

旗袍的歷史和文化

旗袍是女性服飾的壹種,起源於滿族女性的傳統服飾。20世紀上半葉由民國時期漢族婦女改良,1929年被民國政府定為國服之壹。民國以後,上海、北平等地的漢族婦女對其進行了改良。1949之後,旗袍在內地逐漸被忽視,尤其是文革時期,被認為是大規模破壞的象征。《旗袍》有兩部同名電視劇,壹部由邱心誌和田海蓉主演,另壹部由周迅和劉雲龍主演。作家薛婧出版了壹本名為《旗袍》的歷史小說。中國傳統女裝之壹,是20世紀上半葉民國婦女在滿族婦女傳統旗服和西方文化的基礎上設計的時裝,是東西方文化的具體混合。目前在壹些西方人眼裏,旗袍具有中國女性服飾的文化符號,甘婷婷的旗袍大放異彩。在濃厚的封建禮教氛圍下,女性是不可能像現在這樣展示自己的曲線的。傳統的旗袍壹直都是直線剪裁,胸、肩、腰、臀完全平直,女性身體的曲線沒有暴露出來。雖然旗袍是由滿族婦女的長袍,或旗服或旗服演變而來,但旗袍不是旗服。旗袍是有中國特色的時尚,體現西方審美,采用西方剪裁。旗裝是滿族婦女的民族服裝。國旗禮服大多采用直線,寬松的衣身,開叉的側面,胸部的腰圍接近禮服的尺寸比例;袖口領口有很多滾邊裝飾。黃色是皇室的專屬色,禁止人們使用。旗幟色彩豐富復雜,所用材料多樣,所以喜歡使用高對比度的顏色。領口、袖頭、褶襇都加了幾個亮色的蕾絲或者彩色的牙齒。因為旗裝是壹種平面禮服,所以滾筒就成了除了面料之外唯壹的設計空間,所以多滾筒才好看。清末時興“十八嵌”(即十八花邊嵌)。清代旗袍的圖案以寫生為主,龍獅推出百獸,鳳鶴百鳥,梅花、竹花、菊花,還有八寶、八仙、福祿壽的幸福等都是常見的題材。在二十世紀初,流行穿喇叭袖短外套和無袖背心,外套在地上前後擺動。此後,旗袍的下擺、袖子、翻領、領子都做了壹些改動,加上了裝飾,變化復雜。但仍保持了舊款旗袍馬甲的直寬風格,采用傳統的直線裁剪方式,展現女性婀娜多姿的身材。按照20世紀20年代末30年代的劉亦菲旗袍,反復修改旗袍的長、寬、開衩高、短袖、低領。1929,受歐美短裙的影響,原本長度適中的旗袍開始變短,下擺縮至膝蓋,袖口變短變小。後來有了校服旗袍,下擺縮到膝蓋以上1寸,袖子西式。這壹變化受到了批評。1931年後,旗袍開始變長,下擺下垂。30年代中期達到頂峰,袍底垂下遮住雙腳,稱為“掃旗袍”。以前遮住手腕的旗袍袖子被縮短到了肘部。之後袖長越來越短,縮至肩下兩寸,1936後幾乎無袖。到了清朝,就不能開旗了。旗袍出現以後,在縮短袖子的時候,旗袍也悄悄地把左邊的開衩打開了。後來,縫越開越高,漸漸到了膝蓋到大腿。由於反對,長袍壹度回到膝蓋以下。但是輿論壓力壹減,長袍開衩迅速崛起,1933之後,寬衩旗袍開始流行。傳統旗袍是上下直線,加上高挺的領子。三十年代初,隨著時間的推移,長袍的腰部開始收縮,1934年後,女性身材的曲線終於完全顯露出來。齊耳高的領子逐漸變短,後來有的變成了無領旗袍。建國之初,人們對服裝之美的追求已經完全轉化為對革命工作的熱情。以旗袍為代表的閑適淑女形象在這種氛圍中失去了生存空間...20世紀50年代,有過人民當家作主的輝煌時刻。如果說服裝流行,時尚的主角已經轉向平民。到1956據說前蘇聯的壹位領導人訪問中國時,提出中國人民的服裝要體現社會主義繁榮的新面貌,於是政府號召“人人穿上色彩鮮艷的衣服。此時的旗袍顯得比以前更加健康自然。不妖,不媚,不精致,不病態,符合當時“漂亮大方”的標準,也比較實用...六七十年代——1966到1976的“文化大革命”,被忽視了20年,是傳統文化的浩劫,是旗袍的災難。80年代和90年代——輝煌來之不易。整個80年代,有人預測旗袍會流行。尤其是到了八九十年代,女性的理想形象發生了變化,人們向往壹個高挑、苗條、平肩窄臀的身材。旗袍作為這種完美身材的最好體現,有生存和發展的空間。據說流行的旗袍會重新回到人們的身邊。然而,令人驚訝的是,旗袍並沒有再次流行,而是只有少數人穿著它...旗袍的全盛時期已經遠去,被冷落了30年,在80年代開放後的國內似乎有些落伍。但到了八九十年代,出現了壹種具有職業象征意義的“制服旗袍”。出於宣傳推廣的目的,娛樂場所、酒店餐廳的女招待、女招待、女服務員都穿旗袍。這種旗袍也是壹樣,用的是合成絲面料,顏色鮮艷,開叉高,做工粗糙。這實在有損旗袍在人們心目中的美好形象。為了區別自己,人們更不敢穿旗袍...現代旗袍(12件)90年代以來,女性的理想形象發生了變化。高挑修長,平肩窄臀,讓人向往。旗袍作為最能襯托中國女性身材和氣質的中國時尚代表,再次吸引了人們的目光。在國外,仍然有很多設計大師從旗袍中獲得靈感,推出了具有國際風味的旗袍,甚至是中國旗袍和歐洲晚禮服的結合。定義更寬泛,但實際上基本形式更確定。20世紀三四十年代,旗袍的變化主要表現在面料和裝飾的選擇,以及長度和開叉的變化。因為裙子的位置是女性時尚的重要特征,擺線是最重要的風格線。在30年代的歐洲,女裝的擺線總是很低,而腰圍卻很高。長裙是30年代的特色,也是區別於20年代女裝的標誌。30年代的旗袍也很長。1931年和1932年,由於1920年代的影響,下擺位置較高。從1932到1938,旗袍已經很長了。尤其是1934左右,在上海,下擺幾乎及地的旗袍非常流行。這說明海派旗袍和國際女裝的流行幾乎是同步的。任何具有中國趣味的面料、細節或裝飾都可以稱為旗袍。所以我們可以有沒有翻領、領子或開衩的旗袍。
  • 上一篇:拖管法在市政汙水管道施工中的應用?
  • 下一篇:關於清末至今服裝的變化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