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看昆明金殿的導字1:銅殿下修建了壹座高1.5米的基座。這座金廟建在壹個兩層樓高的石頭基座上。第壹層是青石做的,沙石放在圍欄上。柵欄上浮雕著“二十四孝”的圖畫,二樓是大理石柵欄,中間是雕有龍和雲的石頭。獨壹無二的須彌座,讓金殿更加雄偉壯觀。方形金殿是壹座仿木結構的重檐、依山而建的建築。它高6.7米,寬7.8米,深7.8米。它的四面墻由36扇格子門組成,門上鑄有吉祥的龍鳳、花卉、魚和昆蟲、龍和獨角獸等圖案。銅殿屋脊上鐫刻著“清康熙十年,辛亥(1671)大路月(12)。銅殿四角以盤龍石柱襯托,四周十六柱支撐,牌坊飛檐美不勝收,無與倫比。這是中國最大(占地180平方米)、最重(250噸)、保存最完好、鑄造最精美的青銅神廟。它是我國的國寶,被列為全國重點保護文物。
金典是道教中鄭錚派的道士。殿內供奉真武帝君銅像,高1.5米,披頭散發,腳踏七星劍,手持七星旗,身穿黑衣,腳踩龜蛇。真武大帝也叫玄武。相傳黃帝時期,世外桃源勝過皇後夢遊禦花園。吞下陽光後,王子在四月和三月的第三天出生了。頓時,空氣中彌漫著雲霧,香氣撲鼻。王子很聰明。十五歲時,受玉清聖父啟發,到太和山修行。出家後,玉皇大帝封他為“田真玄武將軍”,統領北方。真武修煉的太和山也被改名為武當山,意思是“沒有真武,做這個山是不夠的”。傳說在周武王之戰中,真武大帝降服了水和火兩大惡魔,變成了蒼龜和巨蛇。投降後,龜蛇屢建功勛,被玉帝封為“太玄、水、靈、黑靈”和“太玄、火、靈、赤靈”,與真武並稱。廟中真武兩側,龜將勇猛威嚴,蛇將囂張跋扈。有壹個金童拿著卷軸,壹個玉女拿著印章。道教神仙仙都有金童玉女當侍從。真武黃金夫婦指的是周公和桃花姑娘。周公以占璽為生,經商30年,從未出過差錯。自從認識了桃花姑娘,就不靈了。周公知道桃花姑娘有很多功績,卻不肯接受。她讓煤炭嫁回家當媳婦,準備慢慢收拾。誰知,壹害不成功,壹塌糊塗。真武大帝出面結束恩怨,重返天庭。從此成為真武大帝的侍從、秘書,掌握法寶、印章、秘書的功過,成為真武大帝的左膀右臂。銅雀寺的柱子上,有壹幅對聯,寫著“威武之鎮在滇南,七星耀山河;神仙終在北極,壹劍飛於海玉清。”青銅殿前後各有壹名工匠。第壹本是《南無量壽佛》,第二本書名是《北極玄武》。佛教和道教的結合是金殿的另壹大奇觀。青銅殿外有兩座相對的青銅亭子,裏面裝滿了水和火。殿右前方有壹根高10米的銅旗桿,旗桿上懸掛著“日月七星鎖山”。七星銅旗高高掛起,象征著北極神秘天空中生物的“普遍保護”。旗上刻有“天下太平,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的字樣,旗周圍還有28個夜晚。二十八宿是什麽?早在古代,人們就把天上的星星分成二十八個群落,稱為“二十八宿”,又按方位分為東、西、北、南四個群落,每邊七宿。根據這些星星的形狀,它們被想象為龍、白虎、朱雀和玄武巖(玄是龜,吳是蛇),被稱為“四象”。“四象”被玉帝封為守護四方的大神。旗頂有日月,旗內有北鬥七星。整個銅旗鏤空鑲嵌。七星旗比現在的青銅廟建得早,是陳永斌建第壹座青銅廟時鑄的。
昆明金殿始建於明朝萬歷三十年(1602)。它是雲南巡撫陳永斌仿照湖北武當山天柱峰的太和殿和金殿而建的。是供奉北極真武大帝的,四周有磚墻、城樓、宮門等建築,稱為太和宮。崇禎十年(1637),巡撫張鳳山將銅廟拆除,運到賓川雞足山。現存的金殿是清康熙十年(1671)由當時的國王吳三桂重建的。
金殿呈正方形,邊長6.15米,高6.7米。所有的梁柱、鬥拱、門窗、瓦頂、壇桌、雕像、窗簾、匾額、對聯,甚至平臺的左右亭子、旗桿、七星旗,都是用銅做的。總重量約200噸。整個建築雕刻精美,比例勻稱,造型優美,非常精細逼真地模仿了重檐、依山而建的木質古典建築。殿基邊緣用大理石欄桿圍起來,臺階、禦道、露臺都是大理石做的;廟前有兩棵紫薇樹和壹棵茶花樹,是明代種植的。
經過幾百年的風風雨雨,金殿呈現出斑駁古樸的狀態,但比北京頤和園萬壽山的金殿保存得更完整,比武當山的金殿更大。它是中國最大最完整的純銅鑄造寺廟。為研究明清以來雲南省的冶金鑄造技術和清代雲南木構建築的造型裝飾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
昆明金典導遊詞3太和宮金典,又名同瓦寺,位於昆明東北郊明峰山,俗稱鸚鵡山。明峰山原名杜翔山,明萬歷年間在太和殿金殿發現後改名為明峰山。是明代以來雲南著名的道教景點。
清光緒十六年(1890),舒藻《重修太和宮碑》詳細記載了太和宮的建宮歷史:“滇南甘蘭(昆明)會元東門外,有明峰山,又名鸚鵡山,距城十五裏。明初萬歷年間(1602),道士許邀雲南巡撫陳公彬,與貴州公、右巡撫穆壹起,任命劉行會為山頂,仿照湖廣武當山七十二峰之巔,煉銅為殿,為真武祖師鑄金身。它的宮殿名為“太和”,也是仿照武當山中峰宮的名字命名的。當時修建了三元宮和環翠宮,各有司署,最早可以追溯到朝拜者。它的寺廟由“太和宮”統壹管理。其地是華山之秀,馬晉騰輝;右邊靠近昆明海的海岸,青雞流光溢彩,也是滇南的壹處風景。村裏人稱之為金殿或金鼎,放出來。”
該碑文以史料為依據,記述了昆明太和殿金殿仿湖北武當山而建的時間、創始人、用銅為殿、供奉真武金身的道觀規模、鳴鳳山山勢等。明萬歷三十年(1602),道士許“邀雲南巡撫陳永斌”。陳永斌與右都督穆昌佐、穆睿、劉徽壹起登上鳴鳳山頂,約定仿照武當山中峰修建太和殿。這與《丁健太和公基》中太和宮的創始人陳永斌在明朝正月(1604)所寫的壹致。舒藻的墓誌銘是用白話敘述的,通俗易懂。陳永斌的文言文碑文不好讀。
舒藻碑文中“三元、環翠宮即當時所建”的說法不準確。事實上,在太和宮創建的七年前,“環翠宮”就已經建成了。陳永斌寫《環翠宮傳》說:“雲南玉符三年,官受命在鳴鳳山建環翠宮,殿內有王、陶天鈞、何、劉二仙四殿,供亭用。”陳永斌,福建晉江人,明朝進士。萬歷二十壹年(1593)任雲南巡撫。陳永斌居雲南三年,即萬歷二十三年(1595),他“命官在明鳳山建環翠宮”。萬歷三十年(1602),邀請陳永斌建造太和殿金殿的“許”道士,就是環翠宮的道士。
正如陳永斌《丁健太和公基》所言:“九年平安,關懷滇”,即萬歷三十年(1602),陳永斌“助步升東城,於山川平原數日,使其東張西望,激怒了英英,甚至蜷縮在青宮四周,從中觀之,正適合他。陳永斌、穆長佐、穆睿、劉輝等。爬了山,蔔生選擇了地點。他們已經看到那座山“向左繞過綠色宮殿”。這清楚地表明,明朝萬歷年間,陳永斌為太和殿選址時,已經有了環翠宮。太和殿的金殿和三元殿,明萬歷三十年(1602)開工建設。”第壹件事是用王的月份完成的,僅用了壹年就定稿了。”“萬歷陳佳(1604)春正月吉祥”,陳永斌寫“丁健太和公基”。
據民間傳說,陳永斌曾在明鳳山三次遇到呂洞賓,是盧希安指點他明鳳山是“世外桃源”,於是他在滇居住了三年,即奉命在明鳳山修建了壹座綠宮,其中就有供奉盧氏的亭子。環翠宮建成後,陳永斌寫了對聯:
春夢總是迷人的,穿衣服是時髦的,但我懷念九界仙骨,雞鳴紫陌,馬踏紅塵,軍門跳出那端?
空山有約,七句福建話,邀六杯茶,劍影劃過天際,簫吹滄海,先生從何處飛來!
生活在雲南“軍門都督”的陳永斌,迷戀官場的“壹式衣”,向往道家的“九世仙骨”。唯壹矛盾的心情就是問神仙陸,他是帶著劍影飛過天空,笛子吹著大海飛進來的。他應該“跳到底”嗎?
陳永斌《築太和宮》開篇有壹段話:“考宣帝天壹之精,以宣帝為帝座,跡在太和之最,以貞操還之,輩可尊之。我穆帝,奇思妙想,文風飄逸,使其千古繁華……”據說真武宣帝是“天地之精華,以宣帝為帝座”,真武的壹個奇跡,太和山(武當山)最為著名。自唐代貞觀年間開始,世代尊崇。明朝開國元勛朱迪篤信真武,下令大修武當山,歷代都隆重崇拜真武。武當山有“永樂之像”的傳說,日後天下真武宮將依此“永樂之像”修建真武。
明朝崇禎十年(1637),金殿遷至賓川雞足山,史書銘文壹致。明朝崇禎十年(1637),雲南巡撫張峰敖將青銅殿遷至賓川雞足山天柱峰。天柱峰也因此被稱為“金頂”。雞足山青銅廟在1966年“xx”“掃四舊”期間被毀。張峰奧遷走青銅殿時,太和殿青銅殿的基座和下層平臺的沙石浮雕欄桿並未拆除,壹直保留至今。
清康熙年間,明峰山太和宮銅殿重修,“青銅五百余萬”(250噸)。1980年,清理銅殿灰塵汙垢時,發現銅殿主梁上的銘文,被煙塵汙垢覆蓋,梁中間的字被藻井覆蓋。我爬上去壹看,是“武三桂,冀平西太子,清康熙十周年有六天。”銘文證實,清康熙九年(1670),吳三桂修繕太和殿,重修真武銅像,鑄銅像,豎立“銅桿高十余尺,雍容華貴”。康熙十年(1671)十月十六日完成。因吳三桂康熙十二年(1673)出兵反清,地方誌墓誌只稱“清康熙九年重鑄”,而避重鑄吳三桂銅殿。
吳三桂重修真武銅廟後,鑄了壹把“七星劍”,掛在銅廟裏。這就是真武“智劍高懸,常降魔控怪”的題詞。吳三桂在太和宮留下了他的木柄二手大刀,重12kg (6kg),以炫耀其武威。
銅殿正面懸掛著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雲貴總督王繼的公文中“南方無無量壽佛”的銅匾。很多人奇怪,為什麽著名儒者雲貴總督會在真武道宮掛壹塊佛牌?武當山記載,永樂十四年(1416)天柱峰頂修建真武銅殿時,靠近峰頂的遺址上有壹座無量壽的佛寺,佛道互不相讓。知道修建銅雀寺是聖旨,佛教徒妥協,“讓地不讓佛”,真武殿上掛著“無量壽佛”的牌匾,在供奉真武的同時,還贊嘆“南方無無量壽佛”。明峰山的太和殿是仿照武當山的中峰建造的,王紀文根據武當山的典故懸掛了壹塊牌匾。
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重修二天門碑》記載了清代昆明的兩次地震:“乾隆年間,雲南省地震,星條旗救劫,但有靈符”。地震影響不大。道光“十三年(1833),七月二十三日,雲南發生大地震,寺廟、牌坊、客茶樓得以恢復,被震毀。”太和宮更大的災難是,鹹豐年間,太和宮毀於士兵,三元宮化為灰燼。每次損壞後都有不同程度的修復。其中,光緒十六年(1890)至光緒三十壹年(1905)十五年間,太和殿方丈李明清勸募“士紳”和前滇礦總督於安,主張鑄銅壹萬斤,量力而行。鑄亭、造像、格瓦,重修山門、牌坊、廟宇,並作新造。”
太和宮金殿於1950被軍方接管,定為“昆明金殿景區”。先後歸文教局、建設局、文化局、園林局管理。1966“xx”“掃四舊”期間,寺廟泥塑被毀,寺廟倒塌。1968年,太和宮被分配給李昆明輪胎廠作為宿舍,後於1970年被昆明市城建局收回。
我們將逐年修復古建築,重建雷公廟、老君廟和三峰廟,修復三天門和邢星門,新建畫廊和亭臺樓閣,部分修復明城墻。1983年,山頂鐘樓為保護昆明市宣化樓明代永樂大鐘而建。
1983至1991,鳴峰山東、南側新征用土地273畝,建設占地500畝的“昆明園林植物園”。園林植物園分為十二個專業花卉園:茶園、溫室花卉園、杜鵑園、水景園、玉蘭園、玫瑰園、竹植物園、裸籽植物區、珍稀瀕危植物區、園林示範區、鸚鵡園(盆景區)、雪松草坪園。省市政府先後投入800多萬元。
為迎接1999年在昆舉辦的世界園藝博覽會,從1997到65438+在金典自籌資金建設“中國金典博覽園”的基礎上,我們將進壹步開發金典青銅文化旅遊景點...這次修繕和建設是400年來對太和殿金典最大的壹次修繕和建設。金典景區從65438到0999位列雲南省壹級景區。
大觀園位於昆明以西約3公裏的滇池岸邊。它靠近浩瀚的滇池,遠離太華山。被譽為“萬壹水樓”的大觀樓聳立其間,園林因此而得名。
進園門,經過花圃附近,攬勝閣金碧輝煌,建築檻寬敞;新建的懷古廊蜿蜒曲折,門檻外的銀水就是玉山;永樂閣和關家塘綠樹鮮花環繞,月夜聞笛聲最佳。在關家塘旁的花壇裏,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種植的玫瑰正在盛開。彩雲崖假山奇幻玲瓏;回到惠州,四面環水,有美麗的平原。跨過禹巖大橋繼續向西,防浪堤壓浪而臥,大觀樓矗立眼前,還有古今共慶的“天下第壹長聯”,讓人拭目以待。
清朝乾隆年間自稱“壹枝布梅花”的文人孫髯翁所寫的180字對聯,壹掃世人的膾炙人口之唱,蘊含著深刻的社會歷史內容,震撼壹時。今天有兩個大觀樓的長對聯。其中壹幅是與孫髯翁同時代的昆明著名學者陸叔堂的,用行書印制,掛在大觀樓二樓。另壹幅是雲貴總督岑於光緒十四年(1888)所作,請工匠印制,掛於樓下,即藍底長木聯,呈瓦形。上下對聯90字,人物楷書,渾厚圓潤,頗有技巧。龍連嶽:
五百裏滇池,奔湧至眼底。當我躺在岸邊時,我很開心。看:東香沈駿,西香靈異,北蜿蜒,南香烏蘇。與其登板,不如選贏家。去謝玉洛州,梳理和包裹妳的頭發。更是美不勝收,點綴著壹些玉羽和丹霞。不寂寞:四周香米清沙,九月芙蓉三月柳。
幾千年前,記在心裏。誰是英雄?思考:韓熙樓船,唐彪鐵柱,宋會玉斧,袁嶽皮包。韋烈功不可沒,移山倒海。用珠簾畫壹幅楝樹,卷得不如晚雨。然後我打碎了遺骸,付了錢。只贏:幾分鐘,半江漁火,兩行秋雁,壹枕清霜。
昆明金殿導遊5親愛的朋友們,大家好!今天我們將參觀金殿。金典位於昆明東北郊的鳴鳳山上。古時鳥雀雲集,鸚鵡眾多,故稱鸚鵡山。在明朝,許多孔雀飛到這裏的山林裏。人們以為是鳳凰,所以又叫“明鳳山”。關於明鳳山有很多故事和傳說,到時候我會-給妳解釋。
我們到了金殿。請隨我到“鳴鳳景區”去“求仙訪道”。從山腳出發,穿過應縣大橋,到達“馮明勝境”什邡。石坊上的碑文是“徐雨孔渠”。玉虛指仙境,孔渠指通道,意為通往天宮聖地的正道。路邊有壹座“呂祖紀念碑”。上面寫著“唐鄭高峰街路真人洞道”的字樣。相傳明朝信奉道教的雲南巡撫陳永斌,遇到壹個窮老頭,用兩個鍋煮芋頭,用繩子牽著壹只小羊。他分不清這個人是之壹的呂純陽(呂洞賓飾),失去了成仙的好機會。痛定思痛,陳在這裏修建了應縣橋和碑,認定這裏是世外桃源,於是修建了著名的道觀。
從應縣橋到太和宮,寬闊的石階兩側有三個“天門”,松柏茂密,林濤陣陣。行走過程中,妳感覺天高山大,路寬林深,又放松又害怕,仿佛置身仙境。這裏的意境可以用壹個“方”字來概括。“應縣橋”從壹個門到下壹個門有七十二級臺階,從壹個門到下壹個門有二十六級臺階,分別代表道教的三十六天和七十二地煞。這108位神仙都是宣武皇帝的下屬。踏入天門,便進入真武帝君的修行,三重天門分別代表大羅天下的太清天、晴空、三十三天以上的玉清天,是道教認為的最高境界。爬石階,三日之後,不畏艱難,為道而爬,才能進入道教最高的仙境。
現在我們在太和宮。太和殿外的紅墻上,有明代留下的“春鸚鵡”四個大字,飽滿圓潤,蒼勁有力。因明鳳山又名鸚鵡山,山內四季如春,泉深似海,故“鸚鵡泉深”之名恰到好處。進入太和宮大門,壹個耀眼的淩星門矗立在我們面前。請看門上的對聯:“天臺高壹百尺,竹影舞林東,半山半雲;皇道三千滿,谷蜻蜓無與倫比。“這幅對聯寫的是抒情的風景,歌頌了道教的美景和無窮的魔力。
邢門壹般建在夫子廟裏。興是指的興,人們崇拜以祈求豐收。門的兩側,有供奉吉祥圖像的綠獅子和呈現吉祥圖像的白象。上端橫匾鐫刻“洞天福地”。星星、綠獅子、白象、道教橫匾集中在壹起,突出了我國寺廟、宮觀的佛、道、儒特色。這裏的星門建築,表現了道家“敬天必敬道,敬道亦敬天”的思想。
沿著兩旁開滿迎春花的小路走,看看左右兩邊長長的廳堂。走著走著,壹定感覺視線和表情在匯聚,有壹種“庭院很深,有多深?”這種感覺。這種意境可以用“壽”字來概括。登上臺階後,眼前這座青磚環繞的建築叫紫禁城,是明朝萬歷年間陳永斌所建,距今已有400年歷史。仔細壹看,城磚大小不壹。為什麽會這樣?原來,小鎮磚是道光年間被地震破壞後修復的,而大城磚是明代建造的。城上小樓是獻給魁星的“魁星樓”。城門右側是明代種植的“瑪瑙”山茶花,九核十八瓣,直徑七寸。左邊是壹株白玉蘭,身材苗條,花大如鬥。每次花開的時候,山茶花紅如火,艷如霞,滿身華麗的衣裳;玉蘭花潔白如玉,潔白如雪,素雅。兩朵花相映成趣,美不勝收。
昆明金殿位於昆明市東北部的金殿,是昆明的著名景點。建於清初和明末,至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1991年重修,1995年竣工。在中國悠久而輝煌的歷史中,它早已聞名於世。
今天懷著無比崇敬的心情和學校的同學壹起參觀了金殿。
金殿的整體布局大致可以分為南北兩個區域。南面區域,包括門廳門和慢石階;北區,包括鐘樓、鸚鵡園、草坪等。
我們沿著緩慢的樓梯壹直走到吳三桂的雕像前。我仔細看了這座雕像,才意識到它是多麽高大雄偉。吳三桂是多麽豪放豪邁。看完吳三桂的雕像,我們沿著小路走。道路兩旁種了許多松樹。這些松樹挺拔,就像兩排士兵在為我們開道。走著走著,發現前面有壹座高大宏偉的建築,就像壹個將軍站在那裏。走進去,原來是“鐘樓”。鐘樓裏有壹座大鐘。妳必須上到三樓才能看到鐘的頂部。鐘雖然大,但是橫掛在半空中,真的有點危險。然而,這給金殿增添了幾分神秘。然後我們來到了草坪,然後在草坪上,我們找到了寶藏,打了仗,吃了飯,玩了遊戲...它確實令人愉快。
終於要回學校了,我又去見了吳三桂。我在雕像前默哀,像吳三桂和戰死的將士壹樣。
今天早上,我在鬧鐘響之前醒來,睜開惺忪的雙眼,看了看手表。才六點鐘。這時,廚房裏傳來壹陣叮叮當當的聲音。我的父母已經在為我做午飯了。我趕緊穿好衣服,起床準備東西。我為什麽這麽著急?因為今天學校要組織我們去金廟春遊。
我早早來到學校外面,卻看到許多學生在門口等著。每個人的書包都鼓鼓囊囊的,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燦爛的笑容。不用說,每個人的內心壹定和我壹樣激動和期待。
我們坐車去了金殿,壹進大門就看到郁郁蔥蔥的樹林,壹條長長的石階上山,就像壹條巨龍盤旋在山間,常年守護著這裏的壹草壹木。
在導遊的帶領下,我們沿著蜿蜒陡峭的石階爬到了山頂。壹開始大家都覺得很輕松,壹路上有說有笑。我不知道走了多少步,只聽到同學們的喘息聲和零星的抱怨聲。他們有的動手動腳,有的互相幫助。妳幫我我幫妳,我們奮力前行。壹些體力不錯的同學已經和大家拉開了距離,正坐在半山腰的石凳上休息。
我氣喘籲籲的跟著大家,怕自己掉隊,想著怎麽也到不了目的地,好讓大家停下來休息,腳也不聽我的。好像身上有塊大石頭,使不上力氣。看到大家都在努力往上走,我有什麽理由停下來?於是我咬緊牙關,調整好呼吸,壹步壹步慢慢往前爬。
好事多磨。我終於和大家壹起到達了目的地。回頭看看山腳下,這些石階也不過如此。我踩了他們,成了我的“失敗者”!這就跟我們平時學習壹樣。只要夯實基礎,克服重重困難,就離收獲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