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的紅包,也叫壓歲錢,起源於唐朝的宮廷。人們相信紅包可以保護孩子的安全和健康,也可以讓父母和老人長壽。所以這個習俗也流傳了下來,伴隨著很多關於紅包的有趣故事。以下是春節紅包的由來和傳說。歡迎閱讀。
春節紅包的起源和傳說1春節紅包的起源
傳統的紅包,也叫壓歲錢,是農歷新年期間長輩們給孩子們包在紅紙裏的錢。
據說明清時期,大部分壓歲錢都是給有紅繩的孩子。民國以後演變成用紅紙包著。現在壹般指包著錢的紅紙袋;它被用來在慶祝的時候送禮物。也指發獎金,賄賂別人的錢。在中國粵語區,紅包被稱為“讓利”,是把錢放在紅包裏做成的小禮物。
紅包有兩種。壹種是把彩色的繩子編成龍,放在床腳。這個記錄可以在燕京年找到。另壹種是最常見的,就是父母把分發給孩子的錢用紅紙包起來。壓歲錢可以在晚輩拜年後當眾給,也可以在除夕夜孩子入睡時,由父母悄悄放在孩子的枕頭下。
民間認為,給孩子壓歲錢,當邪靈或“年”傷害兒童時,兒童可以用這些錢賄賂他們,將邪惡轉化為好運。另外,還有名副其實的壓歲錢,是晚輩給老人的。歲的意思是歲、歲、歲,意在期望老年人長壽。
春節紅包起源於何時?
紅包最早出現在唐朝的宮廷,當時宮廷有壹股變革之風。王人禹在《開元天寶遺事》中說:唐玄宗“每年春天,內宮三五嬪妃投錢作秀。”王建在《宮詞》中寫道:“明日妝粉未盡,昭陽總有花樹。春天人長白,錢先散在圖書館。”從春天的“拋錢玩”,到“撒錢”,再到司馬光《資治通鑒》中的“給錢洗兒”,楊貴妃認安祿山為養子時,“玄宗親自看了他壹眼,給他錢洗兒”,祝賀他驅邪。到宋元時期,形成了壹種民俗。正月初壹至初五稱為“春節”,形成早期的“壓歲錢”。但當時沒有流通的貨幣,只是壹種特殊的“壓歲錢”。
春節紅包傳說
有壹個關於壓歲錢的非常流行的故事。古時候有個小妖叫“崇”。除夕夜,他出來用手摸壹個熟睡孩子的頭。這孩子經常嚇得哭,後來就頭疼,成了傻子。因此,在這壹天,每個家庭都會開燈熬夜,這被稱為“保持特殊”。有壹對夫婦,晚年育有壹子,視之為寵兒。大年三十晚上,他們怕“崇拜”會害了孩子,就拿出八個銅錢和孩子玩。等孩子玩著玩著睡著了,他們用紅紙包了八個銅錢,放在孩子的枕頭下面。夫妻倆不敢睡覺。半夜,壹陣陰風吹開了門,吹滅了燈。“沖”壹伸手去摸孩子的頭,枕頭就閃了壹地,把“沖”嚇跑了。第二天,夫妻倆把用紅紙包八個銅錢嚇走“沖”的事告訴了大家。之後大家都學會了,孩子也就安全了。另壹種理論源於古代的“驚世駭俗”。據說古代有壹種兇猛的野獸叫“年”,每隔365天就會出來傷害人、動物和莊稼。孩子害怕,大人用燒竹子的聲音驅趕“年”,用食物安慰孩子,也就是“抑震”。經年累月,演變成了錢而不是糧,到了宋代,就有了“嚇錢”。據史書記載,王紹子南潯被壞人擡走,途中驚叫,不料被禦車救下,宋神宗給了他“金犀錢”。後來發展成了“壓歲錢”。
春節發紅包多少錢合適?
1.不同地區的城市
不同地方的包數不壹樣。北方喜歡整數,100,200;在南方,人們喜歡帶6帶、8帶、7帶的幸運數字。比如68,66,88,66.6,88.8,表明自己的意願,就像“利市”。廣東福建10元,20包,主管伸給下屬,傳達壹種祝福和感謝。
2.不同的對象
過年的紅包通常分為給晚輩和父母的紅包。其他長輩壹般都是送禮而不是選紅包。
給父母長輩發紅包
還在象牙塔裏打拼的同學,不需要給父母長輩紅包,但是在社會上打拼了幾年的人,回家“孝敬父母長輩”是必不可少的。據我統計,壹般工薪階層每年回家都會給父母2000-4000元的紅包,給爺爺奶奶的分別是1000-2000元左右。這樣,用來孝敬長輩的“紅包”就是4000-8000元。當然,不同的家庭會有很大的差異,要看具體情況。我這裏只是以壹般的工薪階層為例。
給孩子的後代發紅包
孩子收到紅包是最開心的事情之壹。過年的時候,進了家門,可以攤開雙手要紅包,不能拒絕。但是,這是孩子的特權。現在我們獨立於社會之外,我們不再有享受社會的快樂。相反,我們必須從自己的口袋裏發紅包。但紅包對子女後代的“意義”壹般大於“額度”,幾十塊錢就夠了。甚至幾百都是比較大的紅包,給親戚家孩子的錢壹般都大於朋友家孩子的。加在壹起需要送出10多個紅包。這樣算下來,給孩子後代的紅包金額在300-500元左右。
3.自己的經濟實力
最後還是要提醒妳,最好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決定發多少紅包。如果真的很難,盡量避免壹些不必要的感情。如果經濟條件比較寬松,可以任性壹點。
春節發紅包的由來和傳說2為什麽要在春節發紅包?
在嘉興,有壹個姓關的家庭,夫妻二人晚年育有壹子,視之為掌上明珠。大年三十晚上,怕他們害孩子,就逼著他們玩。孩子用紅紙包了八個銅錢,拆開,再拆開,壹直玩到睡著。包好的八個銅錢放在枕頭上。夫妻倆不敢合眼,整夜守在孩子身邊。半夜,壹陣大風把門吹開,吹滅了燈。小黑人赤手摸孩子的頭時,壹道光闖進了孩子的枕頭,崇慌忙抽回手,尖叫著跑開了。關先生和關太太告訴大家用紅紙包八個銅錢是為了嚇跑那些特別的人。大家都在學習。除夕過後,用紅紙包好八個銅錢,交給孩子們放在枕頭上。果然,我再也不敢傷害孩子了。
新年紅包的發展。
在明清時期,大多數壓歲錢都是給有紅繩的孩子的。民國以後演變成用紅紙包100個銅錢,寓意“長命百歲”,給成年後輩壓歲錢。紅紙包裹著壹片海洋,象征著“財源廣進”、“利潤百萬”。
送“紅包”是有原因的,是過年的習俗。中國人喜歡紅色,因為它象征著活力、幸福和好運。
給未成年的孩子發紅包(根據中國人的觀念,已婚的人被認為是成年人)意味著給他們帶來祝願和好運。紅包裏的錢只是為了讓孩子們開心,它的主要意義在紅紙裏,因為它象征著好運。所以,當著發紅包的長輩的面拆紅包是不禮貌的。
春節拜年時,長輩要把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發給晚輩。都說壓歲錢可以鎮邪,因為“老”和“貴”諧音,晚輩可以用壓歲錢平安度過壹年。壓歲錢有兩種,壹種是把彩色的繩子穿成龍的形狀放在床腳,這是燕京年記載的;另壹種是最常見的,就是父母把分發給孩子的錢用紅紙包起來。壓歲錢可以在晚輩拜年後當眾給,也可以在除夕夜孩子熟睡時,由父母放在孩子的枕頭下。
民間認為,給孩子壓歲錢,當邪靈或“年”傷害兒童時,兒童可以用這些錢賄賂他們,將邪惡轉化為好運。阿清吳曼雲《壓歲錢》詩中說:“壹百塊錢長在彩線裏,再從枕上收來,商量鞭炮價錢,使焦耳忙了壹夜。”從這個角度來說,壓歲錢是紮在孩子心裏的,孩子的壓歲錢主要用來買鞭炮、玩具和糖果等過節需要的東西。
中國新年紅包的現狀
現在長輩給晚輩壓歲錢的習俗依然盛行,金額從幾十到幾百不等。這些壓歲錢大多是孩子們用來買書和學習用品的,新的時尚賦予了壓歲錢新的內容。
紅包禮儀
過年孩子最歡喜的事就是領紅包,但妳要知道,領紅包也是講禮儀的。收紅包和拆紅包都是有技巧的。掌握這些小禮儀更能體現孩子的乖巧懂事,家長也更有面子。
紅包禮儀的快捷方法:
第壹點:感謝收到紅包。
長輩給紅包,寶寶要雙手接過,對長輩說謝謝。寶寶們希望,如果寶寶太小做不到,爸爸媽媽可以牽著寶寶的手,雙手接過紅包,然後和寶寶壹起說“謝謝”。
第二點:紅包不要當面拆。
2歲以下的孩子不知道什麽是紅包。只要告訴他別人給他的時候說謝謝,然後放進口袋或者給他媽媽就行了。等寶寶稍微懂事後,妳要提前告訴他們,妳要拿紅包,千萬不要當著客人的面打開。最好的辦法是馬上把紅包放在爸爸媽媽的包裏或者寶寶自己的包裏。
語言
給孩子壓歲錢的時候,不能只說,到孩子身邊來,給妳壓歲錢,需要說壹些喜慶的話,祝福孩子,比如,健康成長,學習愉快,成績提高等等。如果是針對老年人,應該說是健康、安全、長壽等等。
春節發紅包的習俗由來已久。它代表著長輩對晚輩的壹種美好祝福。是長輩送給孩子的護身符,祝願孩子在新的壹年裏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