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爾夫把萊布尼茨的哲學通俗化了,在美學思想方面,他特別提出了“完滿性”的概念,認為美在於壹件事物的完滿,它能引起人們的快感。壹件事物要完滿,必須符合該事物的概念,而它之所以能產生快感,則在於它符合人的主觀目的。
鮑姆嘉通接受了萊布尼茨關於人的認識是從“混亂的認識”到“明確的認識”的說法,認為這就是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他根據傳統的說法,把人的心理活動分成知、意、情三個部分。知,是理性認識,已有邏輯學來研究;意,是道德活動,已有倫理學來研究;情,就是感性認識,也應當有壹門專門的學科來研究。他稱這門學科為“感性學”,這也就是“美學”,並且把它研究的對象和範圍確定為人的感性認識。他在1735年寫的博士論文《關於詩的哲學沈思錄》中,對此有所闡述。1750年出版的《美學》壹書,更進壹步發揮了這壹思想,強調成立“美學”學科的必要性,並從10個方面,駁斥了反對意見。盡管他這本用拉丁文寫的美學著作影響並不很大,但人們卻據此稱他為美學學科的創始人。
鮑姆嘉通把萊布尼茨的感性認識和沃爾夫的“完滿性”的概念統壹起來,認為“美是感性認識的完滿”。對於美的認識是壹種感性認識,雖然是“混亂的”,卻達到了“完滿”的程度。所謂“完滿”,是說壹件和諧而又有秩序的整體。當感性認識達到“完滿”的時候,它反映了客觀事物的和諧與秩序,使人壹目了然,得到快感,因而是美的。他把藝術的認識,當成是壹種混亂的認識,是走向邏輯思維的明確認識的壹個階梯。同時,感性認識離不開具體事物的形象。而具體事物的形象總是有個性的,充滿著感情色彩,因此,他認為“個別事物的觀念最能見出詩的性質”。這裏預示了浪漫主義者重視個性特征的美學思想。
德國古典美學英國經驗主義美學、德國理性主義美學、法國啟蒙運動美學,三者同時出現於18世紀,這時是西方美學思想高度繁榮和發達的時期。在此基礎上,以I.康德、J.C.F.von席勒、F.W.J.謝林、J.W.von歌德、G.W.F.黑格爾等為代表的德國古典美學,總結了當時美學的成就,並圍繞當時社會生活和文學藝術中所提出來的新問題,根據他們的哲學體系,把美學的研究推進了壹大步,建立起德國的古典美學體系。鮑姆嘉通最初提出“美學”這個名詞,並希圖把“美學”建成壹門獨立的學科;德國古典美學則給美學建立了完整的體系。以柏拉圖和亞裏士多德為代表的希臘美學思想,是人類早期美學思想發展的壹個高峰,以康德和黑格爾為代表的德國古典美學則是西方資產階級美學思想發展到成熟階段的另壹個高峰。
從康德的《判斷力批判》於1790年出版,以後席勒寫《審美教育書簡》、謝林寫《藝術哲學》,到黑格爾的《美學講演錄》3卷於1838年全部出齊,標誌了德國古典美學發展的全盛時期。德國古典美學力圖把經驗派的感性經驗和理性派的先天理性統壹起來和調和起來。康德的美學,是要為感性經驗中快與不快的感情尋求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的先驗理性原則。他所說的“判斷力”,就是指給特殊的感性事物尋求普遍規律的反思判斷力。席勒作為審美觀照與藝術創造的"遊戲沖動",也是“感性沖動”與"形式沖動"的統壹與和諧。黑格爾關於“美是理念的感性顯現”的著名論斷,更是感性與理性的統壹。
德國古典美學的代表人物,壹方面各自獨立,自成體系;另壹方面,又都密切聯系,相互闡發。康德著重研究審美判斷,探討和分析人在進行審美判斷時的心意狀態和心理功能以及它們在鑒賞美和崇高時的性質,所著重探討的是符合先天理性原則的人類的“***同感覺力”。他企圖在主觀唯心主義的立場上調和與統壹主觀與客觀、理性與感性、壹般與特殊的對立。歌德沒有從哲學上去建立美學體系,而主要從實際的創作經驗中總結出許多美學原則。他的唯物主義觀點和現實主義的創作方法,使他重視客觀自然,重視感性和特殊的方面。歌德這種精神,並沒有改變德國古典美學的唯心主義的根本性質,但影響了席勒,促使席勒從康德主觀唯心主義的哲學,更多地轉向對於客觀方面的重視。謝林繼續轉向客觀的方面,但不是轉向客觀的現實,而是轉向客觀的觀念原則,即所謂“絕對的同壹性”。根據這樣的原則,“藝術哲學”變成了神秘的“宇宙哲學”。黑格爾反對謝林哲學的神秘性和形而上學的性質,提出了以“絕對理念”的復歸為中心的客觀唯心主義和辯證法的龐大體系。黑格爾的“絕對理念”雖然也是精神性的,但它包含著世界歷史的客觀現實的豐富內容,並按照辯證法的不斷否定的進程原則以顯示自己、實現自己。在“絕對理念”實現自己的過程中,它也通過感性形象來顯現自己。黑格爾認為,理念通過感性形象來顯示自己,這就是美。最能通過感性形象來顯現理念的是藝術,因此,藝術最美。黑格爾的美學,主要是研究藝術美。在藝術美中,感性與理性、個別與壹般、客觀與主觀,達到了美學領域中最高的統壹。在黑格爾的體系中,唯心主義美學得到了最辯證的完成。
德國古典美學以後,西方美學思想向著 3個方向發展:①發展唯心主義,形成了19世紀中葉以後形形色色的資產階級美學思想;②經過費爾巴哈的批判,發展成為以車爾尼雪夫斯基為代表的俄國革命民主主義的美學思想;③經過馬克思和恩格斯的批判和改造,繼承了以前的美學的“合理內核”,使其成為馬克思主義美學的壹個重要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