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是我第壹次使用O系列可穿戴產品。目前我使用的主要可穿戴設備是華為Watch3。看了全網,對兩者的詳細對比評價幾乎沒有。
如果我不下地獄,誰會?嚴光冒著被兩個鐵粉包圍的危險。他以壹個普通用戶的角度,深度體驗了OPPO Watch 2心電圖版,並與華為Watch3進行了全面對比!
(也許也許是全網最詳細的對比和評價!)
本次評估主要采用“半問答形式”
涉及個人觀點較多,輔以客觀數據表達。所以評價內容比較主觀,僅代表個人觀點。如有不同意見,歡迎在評論區討論。
OPPO Watch 2心電圖
內容描述
為了方便解決以下問題:
“OPPO Watch 2心電版”簡稱“OW2”。
“華為Watch 3”簡稱“HW3”。
體驗內容僅限於以下情況:
OW2夾具版:ow20w 311a . 51d 784 fa8b
OPPO健康app版本:3 . 9 . 8 c 02 F8 db 211109。
HW3實體版本:2.0.0.198
華為健康版:12.0.10.438+00。
考試日期:2021年11月。
超長文字,想選擇性閱讀,吃自己的目錄:
(1)前傳
②妳對OW2的長相有什麽看法?
OW2比HW3做的更好的是什麽?
OW2哪裏不如HW3?
⑤什麽影響體驗?(和建議)
⑥對OW2的綜合評價和購買建議?
⑦嚴光對智能穿戴行業有什麽看法?
先說結論:相比HW3的出現,OW2是徹底的失敗。
想看開箱照和實拍照的夥伴可以戳這個:查看鏈接。
說說OW2為什麽被徹底打敗?
與其說是HW3和OW2的外觀之爭,不如說是智能手表的方圓之爭。其實這是個眼光不同的問題,很主觀,就像豆腐腦的糖醋之爭,沒有標準答案。
至於我個人的看法,之前我也是這樣評價HW3的。
(查看鏈接)內部已經導出的觀點:
圓形表盤的華為HW3
我個人贊同圓形表盤,因為:
矩形表盤雖然信息量更大,但我不認為手表是壹個需要大量信息的設備,而是需要獲取關鍵信息,所以我個人認為這個優勢不足以支撐它的形態;
個人認為圓形表盤更好看,更接近傳統手表。同時具有更強的裝飾性,也弱化了方表的過度科技感和違和感。越是不被打擾的設計,越能適應正式和非正式的場合。
因為Apple Watch太成功了,市場認知度很高,脫穎而出。即使“方”和“圓”都是基本圖形,但方做的智能手表客觀上會給人壹種“模仿”蘋果的感覺,包括OW2;
綜上所述,就這兩款表盤形狀不同的手表而言,我個人更喜歡HW3的圓形表盤設計。在我開始HW3之前,外觀也是最大的因素之壹。畢竟作為占主導地位的可穿戴產品,裝修依然是重要的考慮維度。
當然,既然我會從OW2入手,那就證明了雖然比起兩者我更喜歡圓形表盤,但我當然不討厭方形表盤。
在方形表盤的產品中,OW2在設計和細節上比較獨特。比如雙曲面設計,既提升了操作手感,又在壹定程度上提升了整體的精致度,減少了與AW的襯衫碰撞感。
(PS:熟悉嚴光的同學應該知道,我個人壹直很推崇雙曲面,包括手機。)
尤其是心電版OW2的整體質感會比普通版高出幾個檔次,是整個產品中唯壹采用“316L不銹鋼”、“陶瓷”後殼、“藍寶石玻璃”光電傳感器蓋板的版本。整體質感還是很出眾的,材質應用和HW3壹模壹樣。兩個都可以掰手腕,好看不好看因人而異。
OW2演示
第壹,互動體驗
這是從HW3到OW2最明顯的感知。
描述壹下這種感知差異。假設AW的經驗是10,OW2可以達到7-8,而HW3在5左右。
首先整體流暢度非常好,幾乎可以媲美蘋果!
當然也可以說是模仿蘋果。有了蘋果這個好老師,OW2讓學生開始項目就容易多了(據小道消息,OPPO還聘請了AW工程師?),包括交互邏輯,也學會了行雲流水,加上長方形的表盤,整體更符合手機上使用的交互體驗。
從結果來看,很不錯。
其次,在動態效果和視覺效果方面,HW3在後續的系統更新中不知何故取消了很多動態效果和視覺效果,比如通知動畫、背景模糊、動畫過度等,可能是為了續航而讓人感到意外。
在OW2上,可以說是夠用了!客觀來說,它是非蘋果智能手表中最好的產品(可能不是壹款)。
Apple watch表示壹個問號。
第二,生態建設
再說生態建設,這也是非蘋果智能手表目前的壹個“瓶頸”和永恒之痛。更何況所有的硬件廠商都繞不開話題,這對於兩家公司來說都是不盡如人意的。
在這個階段,OW2總共有大約64個應用程序上架。當然這個數據有壹定水分,因為雞賊的OPPO也把壹些系統應用放到了應用市場。幾乎有50個第三方應用程序。
目前在OW商店的所有應用程序。
妳可能會問:啊?不會,這樣來看,比HW3沒有優勢。不是比華為更輕嗎?!
OW2生態更好的原因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第壹個方面是OW2的應用具有更高的“質量”和“獨立性”。
以二者兼得的百度地圖為例:
HW3商店下載的百度地圖存儲大小不到1M,而OPPO手表商店下載的是44M!這種懸殊的功能表現就是HW3上包括百度地圖在內的大部分應用沒有手機都無法使用,功能也比較單壹。它更像是壹個“小程序”,而不是APP,更適合GT 2PRO等RTOS系統。例如,這壹理念最近也被應用於Amzfit的RTOS設備中。HW3沒有體現出硬件優勢。
此外,華為以其在鴻蒙系統的分布式能力而自豪,OW和AW也支持它,支持將手機的關鍵信息發送到手表屏幕,如導航、出租車和航班。
更別說像QQ、微信、音樂這些華為目前沒有的“國民應用”(不過據說已經在談了,等HW4吧)。
不過需要指出的是,其實個人並不認為把手機上可以輕松完成的工作做出來是壹個明智的選擇。它真正的意義可能是覆蓋偶爾場景下的獨立使用,哪怕使用場景只占所有場景的1/10,比如手機電池沒電了,或者外出運動等。,不用手機就可以單獨使用手表與外界保持基本聯系。
但實際上基於AOSP的鴻蒙系統手表是有能力獨立應用的(參考第三方ADB應用安裝),硬件基礎是有的,但後續更新我們可以期待。唯壹的羈絆可能就是續航和進度(顯然我等不及了)。
第二個方面是OW2的“第三方”更具可擴展性。得益於magic change的Android,妳不用像HW3壹樣羞於鴻蒙系統的帽子(別噴我花粉,這是華為工程師微博自己說的),而且不像HW3有圓屏,OW2的適配要簡單很多。亞行可以安裝壹些官方應用市場沒有的app,比如酷安、嗶哩嗶哩、Tik Tok等等。
比如第三方應用市場,Etralab。
第三,信息展示
OW3的方形表盤就不用說了,在信息顯示密度和排版方面都有很大的優勢。
圓形表盤只能顯示劇中的關鍵信息。
不過這對消息通知等方面影響不大。我之前說過,手表不需要接收和處理復雜的信息。
可以在應用適配和用戶習慣上相對更多的延續手機,更具有通用性。同時,整齊的排版也有助於快速獲取信息。
第四,續航充電
“全智能可使用4天”
“充電10分鐘,使用壹整天”
這兩句廣告語是OW2的重要宣傳賣點。
我核實了這個。第壹件事是智能模式持續4天。真的!是啊!基本能達到3.5-4天。
HW3在之前的發布會上宣傳了4天(後來宣傳頁改成了3天),但實際使用只有前期的2天。我以為OW2會是“假標”,實測結果是按照我之前的HW3使用模式可以做到4天!
這應該主要與OW2容量更大的510mAh電池(比HW3多60mAh)及其對“雙擎續航”的提升有關。這個廠商的公告視頻和評測都很詳細,我就不贅述了。總之成績是目前所有智能手表的頂級續航水平,這句話我負責。
快速充電
再者充電,被HW3折磨之後,OW2的充電速度帶來的反差就像是壹場“龜兔賽跑”。
根據不同的室溫,HW3的充滿電過程約為90 120分鐘。
OW2大概需要40-60分鐘,基本上是HW3的壹半時間,甚至更少。
之所以會這樣,是我之前在HW3的深度調查中提到的,主要是因為不同廠商在“有線”和“無線”充電之間的選擇。由於手表的尺寸限制,散熱不好,無線充電的功率做不到,導致所有使用無線充電的產品,包括HW3,充電時間都很長。
另壹方面,有線充電類似於Eurocharm的contact,沒有那麽“高大上”,也沒有無線那麽普及。未來甚至可能出現接觸氧化問題,但可以是“快”和“非常快”。
我個人贊同這種取舍,利大於弊。
HW3
綜合來看,在目前沒有突破性發展的前提下,長續航+快充是降低續航焦慮的最佳方式。我認同OPPO的務實思維。
動詞 (verb的縮寫)性能價格比
這壹點本來就不應該放進去。畢竟不同人對“性價比”的定義不同。即使對於HW3,我也不認為它有很多人說的那麽貴,割韭菜多少錢,需求定義價值。這也是市場化自然競爭的結果,沒有好壞之分。
只是相比之下,OW2的性價比真的挺高的。即使是心電圖版,第三方平臺也只需要早期的2K。綜合產品實力,這個價格還是比較良心的,可見綠廠還是想在市場中分壹杯羹的。
第六,設備開放
雖然壹般是適應品牌內部產品的生態組合最好。
但是華為走得太遠了,人工制造設備壁壘重重。用過華為穿戴產品的人都應該知道,華為對非華為手機的支持是非常不友好的!尤其是對於iPhone用戶來說,不僅壹般功能無法使用,電池壽命也直接降低壹半。
很多核心功能和賣點都會缺失,包括但不限於:多屏信息傳遞、心臟健康研究、睡眠呼吸篩查、壹鍵傳輸等。詳情見下表。
HW3在非華為手機上的功能限制
OW2這邊會好很多,雖然還是會有壹些依賴於Color OS系統配合的功能,比如電競模式,遠程拍照等。但總的來說,都是無關的非核心功能,不影響核心體驗。
其實在只有現有設備,沒有太多新設備的情況下,我並不理解華為半封閉政策的意義。
七。維護前景
這就要從我走向HW3的心路歷程說起。從第壹次買到現在想賣。HW3讓我從“理解”變成了“不解”。有句話叫:“敢於承認錯誤,永不改變。”
在HW3的使用過程中,我和華為的工程師在網上和電話裏溝通了無數次。我能感覺到他們想做好工作,態度誠懇,但是我真的等不了壹個星期,兩個星期,壹個月,兩個月。甚至在溝通中,內部人員也透露出對這款產品的矛盾和不自信。
顏值真的很高。
相比之下,OW3的產品基礎較好,總體上不同於華為在穿戴市場的“守勢”。OPPO屬於“進攻方”,會更加主動,短期內盈利壓力應該不會那麽大。
比如在酷安,有壹個產品經理@Lubia,經常和用戶溝通,傾聽用戶。在這壹點上,華為缺乏更直接的垂直反饋交互渠道,整體上還是略顯“傲慢”。
不過,有壹件事我想在這裏問妳。非OPPO用戶似乎無法使用OPPO社區app。那麽如何反饋呢?
八、其他細節
自動運動記錄和暫停比華為靈敏多了。華為除了時間閾值還有心率參數閾值,很難觸發。
並且非本土品牌的鏈接穩定性也高於HW3。因為華為需要安裝HMS,所以同時維護兩個後臺的穩定性更差。包括HMS在內的功耗也不容小覷。
再者,大概是屏幕形狀的原因,HW3的大部分高級操作都需要在手機上完成,比如查看睡眠結果等等。這樣總體影響不大,但對某些人來說,客觀上少了壹個交互步驟。
OW2的語音助手也比HW3的小藝強很多,主要是更容易喚醒,功能更強大,基本接近手機上的小布。
說了這麽多OW2的“好”,自然也有不足之處。作為曾經的穿市之王華為,HW3在以下幾個方面還是優於OW2的。
首先,身體健康
“健康”作為智能可穿戴產品的壹項絕活,非個人手機無法做到,所以健康在智能手表上的表現就變得非常重要。在這壹點上,得益於華為多年的數據和生態積累,可以說是國產廠商中的壹騎絕塵。
其實每個人的硬件水平差別很大。說白了,這就是PPG、心電圖、血氧和壹些重力感應加速度傳感器。檢測的準確率可以長期在95%以上,差的1%和2%意義不大。比如像心電圖這樣的軟硬件都是霍洛威提供的。HW3有更多薛定諤的溫度監測。
OW2主要欠缺的是對采集信息的處理和分析不如華為,智能穿戴中“軟硬件壹體化”非常重要。
那麽相對於友好的產品,華為是如何做差異化痛點的呢?
答案是,華為的簽約服務就像是在寺廟裏搖壹個牌子。至於這個簽是簽了還是沒簽,需要請人取消。如果簽了,妳需要有人給妳指導。華為提供的“取消”項目有:
科學的睡眠分析,呼吸暫停篩查;
心臟健康研究;
血管健康研究;
呼吸道疾病篩查(待OTA);
以及即將到來的:
冠心病的篩查研究;
高血壓篩查研究。
這些與國內頂尖醫療機構或院校合作的健康研究項目,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將檢測結果“解綁”,甚至提供醫療服務預約、回訪等壹站式服務。對篩查特定高危人群很有幫助。
以心臟健康研究為例。根據華為公布的數據,自心臟健康研究項目啟動以來,截至3月已有超過247萬用戶參與該項目,通過該項目篩查心律失常高危人群超過65.438+0.0000人,篩查準確率達到90%以上。別告訴我,我身邊真的有朋友接到過301醫院客服打來的“呼吸暫停”的電話。
OPPO方面,雖然也有這方面的努力,比如“打鼾監測”、“心率預警”等,但整體意義還是比較差的。比如睡眠監測算法的精度跟華為比還是不夠準確,血氧監測的觸發閾值太高,對心電和PPG心率的解讀不如華為全面。
不僅如此,OPPO對“大健康硬件生態”的構建遠不如華為豐富,生態硬件屈指可數。經過多年的發展,華為已經比較豐富,可可選擇的空間很大:比如最近發布的心電表帶、便捷血糖儀等等。
華為大健康生態硬件具有壓倒性優勢。
最後,OW2的心電圖好像沒有第壹代那樣的二類醫療器械認證。暫時不清楚是沒有在認證中完成,還是根本沒有。可以問@Lubia。
二、運動體驗
這並不是說OW2的運動監控不準確。相反,OW2的自動動作識別和暫停要比華為好很多。可見底層算法還不錯。我這裏說的主要是指“體驗”。
總的來說,在功能和細節上還是有些不足:
比如華為手表,可以實現手表連接手機,兩者協同工作,手機開始自動與手表同步開始記錄心率。相反,手表開始實時自動同步手機路線等信息,這是OPPO做不到的。
其次,運動記錄的數據會比華為更詳細直觀。並且在手表上提供了更多的數據,在後面的客戶端體驗中會再次提到。
華為在手表端還有實時動態電路記錄,在手機端有動態軌跡視頻。最重要的是有很多多年積累的體育健身課程。
第三,硬件性能
壹般來說,
OW2的4100+阿波羅4S+1 GRAM+8 GROM的硬件配置在處理器級別上和HW3的麒麟710L+麒麟A1+2GRAM+16GROM差不多。大約相當於七八年前旗艦機的性能水平。
但是OW2在存儲和內存方面還是缺乏誠意,比如1G存儲。app在前臺打開,往往會導致後臺被殺,包括即時通訊軟件的後臺。
而且8G存儲的實際使用並不寬裕。對於這樣壹款功能豐富的手表來說,這個收納有些捉襟見肘。這種對運輸和儲存的限制可能會影響這款手表在其生命周期內的後續升級和使用。
在這壹點上,華為和蘋果相當大方,把規格提高到接近手機的水平。不過華為雖然大方,但生態短板有些空洞,無處施展身手。
第四,客戶端App體驗
需要註意的是,這部分是主觀的,僅供參考。整體來看,OPPO最近更新的健康app客戶端有了明顯的進步,但是和華為的客戶端還是有壹定的體驗差距。
從界面上看,
先看頭版。兩者的布局思路基本壹致。但是OPPO健康app的專註度和直達性不如華為。
運動界面,OPPO health太簡單了,甚至可以說簡單。華為健康app的課程很多,質量很好,完全可以媲美第三方專業app。前期大部分都是免費課程。最近好像開通了會員制,但是收費不高。
從用戶體驗的角度來看
OPPO缺乏“用戶動力”
比如動態視頻軌跡,不僅僅是記錄,還有社交分享屬性。經常在朋友圈看到那些運動高手每天跑幾公裏的動態視頻,因為運動本質上是“反人類”的,需要“炫耀”和“虛榮”來激勵。
華為在用戶激勵方面做得很好。比如“勛章”會比OPPO更豐富更有質感。而且每個月都會定期舉辦體育活動,通過體育運動取得壹定的成績。我會時不時跳出小字鼓勵妳或者鞭策妳,讓妳覺得和設備有交流感。
華為動態軌跡視頻
根據資料顯示。
OW2只能看界面中的數據和圖表,甚至不需要拖動時間滑塊,而華為不僅可以全屏查看圖表,還可以疊加圖表,拖動時間節點滑塊。
從心率、血氧、睡眠等數據的呈現來看,華為相對更直觀。OPPO“借鑒”aw,但有些抽象。
最後,如前所述,由於OPPO的健康生態硬件圈剛剛起步,也缺乏像華為那樣接觸多種生態硬件的能力。
動詞 (verb的縮寫)IOT生態框架
其實智能手表作為個人設備,本來非常適合作為控制終端,但是OPPO的智能家電生態並不盡如人意。靈動曲線通過天貓精靈拯救了國家,但這帶來的是融合度和體驗深度的嚴重不足。
比如我躺在床上看電視,不經意間睡著了,智能手表會在監測到我已經睡著壹定時間後,自動替我關燈關電視。畢竟光噪音影響睡眠。智能家居結合智能穿戴和個人屬性就是這樣。
六、其他細節
不用說,AOD是必不可少的,使手表看起來更像手表。雖然會影響續航,但是壹塊黑屏手表在某些場合看起來還是很蠢的,不過聽說已經在做了。
久坐提醒不敏感,不如HW3。經常壹坐就是幾個小時,不用提醒。而且好像沒有提醒洗手。睡眠監測我偶爾會丟失數據。
再者,缺乏手表的周邊產品。因為OW2是定制接口,第三方配件表帶遠不如HW3配22mm通用表帶,甚至連壹個可靠的連接22mm表帶的轉接頭按鈕都很難買到。
最後,表盤市場上,OW2乏善可陳,基本都是官方表盤。好處自然是免費的,質量也有保證。
但是由於缺乏第三方開發者,整個表盤的數量和創意還是比較差的。希望開放第三方開發工具,構建表盤市場生態。
壹、兒童微信體驗
這個孩子微信接受消息的邏輯有問題。比如我們的手機和手表斷開了,但是我的手機還在用,我能看到消息。在手表上打開微信,我會再次把所有斷開的微信消息推到壹邊,我的頭像會獨自跳轉...
再壹個就是在某些場景下,孩子的微信上會有評論,羞恥感爆棚。
最後,電腦登錄微信後,如果妳打開手機等電腦下線,它自然會保持沈默。在此,我謹向張小龍先生致以親切的問候。
畢竟孩子的微信只能是壹種過度的解決方式。讓我們看看張曉什麽時候會得到壹個嚴重的手表版本。
二、OPPO健康細節
這還是上面說的問題,以此打造“運動健康閉環”,提升“課程”和“用戶動力”。
第三,界面交互層面的細節
我覺得這個應用列表界面怎麽樣?HW3和OW2的接口交換會更加完美。
壹種是在圓桌裏放壹個方形的單子!
壹種是在方桌裏放壹個循環列表!
妳不覺得智能手表屏幕浪費四個角很浪費嗎?!而且OW2沒有HW3的旋轉表冠,用起來不太順手。
說到應用界面,其他地方借鑒了手機上的操作邏輯,但只是卸載應用,需要點擊應用列表,找到應用市場,找到子菜單然後卸載。
為什麽我們不能學習手機的邏輯?長按圖標後,我們不僅可以移動位置,還可以在四個空出來的角落顯示壹個垃圾桶標簽,直接拖到角落確認卸載。
建議參考三星和華為,在手表上增加“手勢操作”,比如摩擦手指打開支付碼,握拳接聽電話等等。
原因是在智能手表的使用中,並不能保證可以雙手操作。如果需要調整手的姿勢來達到,不妨直接打開,放手。(比如我在吃小龍蝦)
我說了很多,所以對嚴光個人來說,
OPPO Watch 2心電圖版怎麽樣?
總的來說,我對OW2的總體使用是積極的。和HW3相比,不能簡單說誰好誰壞。總的來說,OW2在生態建設、健康和需要長期投入的算法資源方面還是略遜壹籌。
在手表的基礎體驗、用戶理解、生態建設等方面,比HW3更完善。
我個人的看法是OW2可以覆蓋更多的用戶群體和需求,也更加智能。我對這個產品很滿意,可以給8/10分。
都說安卓界的“全智能手表”是個坑。
以至於華為在手表壹代之後時隔四年發布了二代。
以至於連粉絲號召力很強的小米手表都銷量下滑。
於是,各大廠商在Wear OS、magic change Android、自研系統中反復痛苦地跳躍,甚至應用生態也需要逐壹討論。
我對OPPO Watch,包括其他廠商,只有壹個期待:挺住,路險且長。我相信黎明前是黑暗的。隨著人們對健康生活的日益重視,疫情總會到來。
至於購買建議
我覺得OW2可能不是特別適合那些專業運動用戶和對智能生態有壹定期待的用戶。
如果對手表的顏值要求特別苛刻,而妳又完全不喜歡方形的形式,那就完全不用考慮了。
應該更適合像極客、白領、學生這樣的年輕人,想要在壹定程度上擺脫續航焦慮,想要壹個智能終端分擔壹些手機焦慮。其中OW2很有競爭力,我個人推薦。
可穿戴行業進入瓶頸期了嗎?
有人說可以,因為現在市面上的軟硬件同質化越來越嚴重,大家都在補短板,互相學習。
對於用戶來說,智能穿戴產品似乎已經變得可有可無,沒有強烈的需求刺激購買。即使像AW那麽強,壹個小小的手環也能做到日常需求的80%。
不過,我個人保持樂觀。智能穿戴的瓶頸還遠沒有達到,甚至可能已經到了瓶底。可以挖掘的深度和廣度還是非常多的。不是因為需求疲軟導致投資不足,而是因為沒有工作導致需求疲軟。不要顛倒因果。
就深度而言
以智能手表為例,通知、運動、健康、智能,這四駕馬車還沒有被騎過。
在健康層面,現有傳感器的使用和算法優化不夠,不同場景、不同用戶群體下的覆蓋不夠完整。監控穩定性和多樣性定制是不夠的。至於新的傳感器,即使比華為好,基於體溫傳感器的“呼吸健康研究”也壹再推遲和擱淺。智能穿戴要真正成為個人健康助手中心,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且不說運動水平,復雜運動的識別準確率還是個問題。雖然OPPO華為號稱有100多項運動,但大部分都屬於記錄心率的“醬油項目”,完全沒有指導和借鑒意義。尤其是球類運動。
智力水平更差。除了蘋果,智能手表的生態還是壹地雞毛。妳能想象壹個系列產品發布壹年後的叠代產品,應用生態覆蓋只增加了幾十個app嗎?!安卓(包括鴻蒙系統)智能手表急需壹個廠商聯盟生態!
就智能穿戴的廣度而言
目前還沒成體系,很初級。智能穿戴中的智能手表/手環占了大部分出貨量,但由於手表的獨特性,註定了它在健康監測和舒適度上沒有太大優勢。
未來可以拓展智能穿戴的廣度,比如智能衣服、智能眼鏡、智能耳機,甚至智能內衣。實現全方位健康監測、智能聯動、運動輔助。
所以個人對智能穿戴市場的前景是積極樂觀的,手機不壹定會消失,但是人和智能需求的結合將不僅僅是通過手機,還需要壹個手機、智能穿戴、智能家居的完美系統結合。
#oppowatch2#
#華為Watch3#
#華為鴻蒙系統#
#OPPO#
#智能手表#
嚴光
2021.11.14
以上內容均為原創。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以上內容均為原創。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