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體來說,普洱熟茶的制作過程要經過原料選購、制作生茶、發酵、翻堆、烘幹、篩選、分揀、拼配、壓制、包裝、儲運等步驟,每壹步都有很強的技術因素:
1,原料采購:普洱茶是以雲南大葉種曬青綠茶為原料,經過發酵制成的壹種具有獨特陳化風味的茶葉。因此,曬青綠茶的質量直接影響普洱茶的品質。
2.生茶準備:生茶進廠後,要分層次堆制,老嫩要求基本壹致。在進入下壹道工序之前,要進行篩選,這樣可以起到“撈頭”和“截腳”的作用,有利於提高發酵的均勻性。
3.發酵:普洱茶的發酵是壹個高科技環節,處理不當會嚴重影響普洱茶的品質。發酵時,毛茶的含水量壹般在9%-12%之間,也就是說發酵前必須增加茶葉的含水量,必須根據茶葉的不同條件,如茶齡、溫度、空氣濕度、季節、發酵場地等,調整茶葉的含水量。由於發酵是微生物和植物酶的緩慢綜合發酵過程,在工業生產中,壹般采用大規模發酵,潮水後堆高1.0-1.5米,每堆不少於10噸。潮水堆積後,用濕麻布袋覆蓋,可以起到加濕保溫的作用,有利於發酵。
4.堆積:普洱茶發酵過程中,要掌握發酵溫度和堆積溫度,密切註意環境的變化,及時翻堆。發酵室內要安裝溫濕度計,茶堆周圍要插溫度計,要有專人負責記錄溫濕度的變化。新的發酵堆堆好後,第二天必須翻堆,俗稱“翻水”,然後成為發酵堆,使水分分布均勻。如果第壹天水量不足,第二天翻堆時要補充水分,然後攪拌均勻再堆。壹般來說,翻堆需要5-8次才能完成發酵。當然,推的次數可以根據生茶的嫩度、發酵場的溫濕度、發酵的程度靈活掌握。翻堆時要求茶葉無結塊,溫度壹定要控制好。溫度低於40℃時,很難達到理想的發酵效果,而高於65℃時,會出現燒心茶葉,導致葉底不鋪展,滋味淡,湯色深。因此,掌握好溫度和濕度是制作普洱茶的關鍵。經過幾次翻堆,當茶葉呈現棕紅色,茶湯滑溜溜,沒有強烈的苦味,湯色紅醇時,即可開溝晾涼。
5.幹燥:在發酵和翻堆過程後,有必要對有機普洱茶進行幹燥。有機普洱茶應采用室內發酵堆開溝幹燥。當茶葉含水量為65,438+04-20%時,每隔3-5天開溝壹次,初期依次開溝。按順序開溝後,反方向開溝,以此類推,直到茶葉含水量低於65438+。普洱茶的幹燥不宜曬幹、炒幹、曬幹,否則會影響普洱茶的品質。
6.過篩:過篩可以使茶葉達到粗、肥、外觀完整的要求,依次確定茶葉的數量。壹般圓篩、振動篩、風選在線所用篩孔的配置取決於茶葉的年代和嫩度,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看茶泡茶”。根據屏風的配置,普洱茶分為主茶、頭茶、腳茶。主茶送到采摘場采摘,頭茶用水濕潤後溶解,腳茶經過重新篩選後制成碎茶和尾茶。評估所有級別的樣品,並將它們分開堆放。
7.采摘:根據樣茶和客戶的不同要求,對各級各類壹號茶進行采摘,去除非茶類物質,挑出茶果、茶梗等內含物。挑撿合格後,分開堆放,等待勾兌。
8.勾兌:根據不同顏色、不同等級茶葉的質量要求,將不同等級、不同篩號、品質相近的茶葉按比例進行勾兌,使不同篩號的茶葉取長補短,調整品質,提高品質,保證全年合格產品和產品質量的相對穩定。
9.包裝和儲存:普洱茶的包裝、儲存和運輸必須符合堅固、整潔、防潮和美觀的要求。必須使用食品級包裝材料,外包裝上印有與普洱茶相匹配的文字說明、產品條碼和食品標識。而且普洱茶的發酵是微生物和植物酶的綜合發酵過程,發酵後是緩慢的酯化和熟化過程。所以包裝後壹定要存放在幹燥的倉庫裏,以利於酯化反應的緩慢進行。
以上是普洱茶的加工工藝。如果要加工成緊壓茶,采摘下來的“散茶”要按照特定的要求進行高溫蒸壓,制成各種形狀的普洱茶,然後進行幹燥,將茶葉中的水分控制在合理的範圍內,防止茶葉品質的變化,再進行儲存陳化。
普洱茶生茶加工技術
1,攤涼:鮮葉失去部分水分。在流水的過程中,形成壹些芳香物質,壹些大分子的酯類可溶性糖水解成小分子的可溶性糖。
2.殺青:普洱生茶的原料是雲南大葉種曬青綠茶。煎炸通常用來使綠茶失去活性。由於大葉種含水量高,綠茶殺青時要結合悶青和搖青,使茶葉均勻失水,高溫快速滅酶活,阻止多酚氧化。蒸發壹部分水分,有利於搓成條。
3.揉撚:打破茶細胞,保證茶汁在沖泡時充分浸出。揉撚要根據老嫩原料靈活掌握,嫩葉要短時間輕輕揉撚;老葉重新揉久。以掌握揉捏到基本成條狀為宜。
4.曬青:揉撚後的茶葉在陽光下自然幹燥,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茶葉中的有機質和活性物質。而曬青茶表面的細胞孔隙最大,有利於發酵時產生大量熱量。
5.蒸壓:用蒸汽蒸幹茶葉,在不同的模具中壓制。
6.幹燥:將含水量控制在可以安全儲存的範圍之內。壹般要求普洱茶的含水量在10%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