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普魯士:原本不是德意誌民族,為什麽最後統壹了德國?

普魯士:原本不是德意誌民族,為什麽最後統壹了德國?

1866年,普魯士打敗了德意誌民族內部的主要競爭對手奧地利。1870年,試圖阻撓德國統壹的法國戰敗。普魯士國王威廉壹世終於在1871年加冕德意誌帝國皇帝。

與英法等歐洲老牌強國相比,德國的統壹顯得姍姍來遲,但誰也沒想到,在接下來的70年裏,這個年輕的帝國接連發動了兩次世界大戰,深刻改變了人類的歷史進程。

在普奧戰爭前的歐洲局勢中,德國兩兄弟對德國的統壹都有自己的打算。

但主導德國統壹的普魯士的祖先不是德國人,古代普魯士人在血緣上更接近立陶宛等波羅的海民族。古普魯士的起源不在今天的德國,而在波蘭的格但斯克(但澤)和俄羅斯的飛地加裏寧格勒。

普魯士的誕生地,現在變成了波蘭的格但斯克和俄羅斯的加裏寧格勒。

那樣的話,普魯士怎麽統壹德國?從13世紀開始,由德意誌貴族組成的條頓騎士通過武力征服了老普魯士人,然後通過聯姻成為德意誌的壹個州,從而統壹了德意誌。

條頓騎士的徽章和聯盟旗最終演變成了德軍的“鐵十字”徽章。

公元前壹世紀,古羅馬的愷撒遠征高盧時,發現阿爾卑斯山以北、萊茵河以東的地區生活著許多野蠻人。他們處於原始氏族社會,勇猛好鬥,難以征服。凱撒稱這些野蠻人為“德意誌人”。

公元前1世紀,日耳曼人居住區(黑框線),紅色部分是鼎盛時期羅馬帝國的領土。

根據現代研究,德國人起源於北歐南部,因天氣寒冷而遷入中歐。古羅馬人無力征服德國人,所以雇傭他們為自己而戰。德國人趁機吸收古羅馬文化,大規模向帝國移民。

條頓森林之戰中,德軍抵抗了羅馬軍團的進攻,沒有被征服。

公元476年,德國雇傭軍輕而易舉地摧毀了腐朽的西羅馬帝國,並在其廢墟上建立了法蘭克王國。在全盛時期,這個王國包括今天法國和德國的大部分領土。歐洲社會由此進入中世紀。

與羅馬帝國相比,德意誌人最初的文明發展水平較低。但通過數百年的融合和學習,德意誌人逐漸皈依基督教,建立了壹套適合自己的軍事采邑,取代了古羅馬的行省制度。

但是好景不長。公元843年,法蘭克王國分為東、中、西三部分,其中東法蘭克王國是德意誌民族的前身。經過300年的努力,東法蘭克王國得到羅馬天主教會的承認,成為“神聖羅馬帝國”,名義上繼承了西羅馬帝國的余暉。

法蘭克王國分為三部分,東法蘭克將演變為德國。

各級貴族領主,從國王開始,從上級領主手中取得土地使用權,為上級領主服兵役,從而形成整個國家的統治秩序。這種封建制度和中國周朝的封建分封制很像,壹直沿用到近代。

封建領主為了保證貴族爵位和財產的完整繼承,采取長子繼承制,其他兒子不得不自謀生路,或者為其他領主當兵,或者加入各種軍事集團,使得中世紀歐洲社會的軍事化非常強烈。

中世紀歐洲最重要的事件是十字軍東征。1095年,教廷號召歐洲的基督徒發動十字軍東征,以便從穆斯林手中奪回聖城耶路撒冷。因為基督教軍隊以十字徽章為標誌,所以被稱為“十字軍”。

在隨後的200年間,十字軍十三次東征,總兵力超過三百萬。歐洲各行各業,從貴族到農民,都深陷其中。英、法、德等國國王親自帶兵中東。

十字軍發動了十三次十字軍東征,總兵力達300萬,但只有第壹次十字軍東征取得了巨大的戰果。

對於那些不能繼承爵位和土地的貴族子弟來說,參加十字軍是攫取財富和榮譽的好機會。德國貴族子弟對此也很熱衷,在歷次十字軍東征中占了相當大的比例。

十字軍早期戰功卓著,壹度攻占耶路撒冷,建立了多個十字軍國家,但也暴露了壹個嚴重的問題。中東留下的十字軍太少了。受到攻擊時,很難堅持到歐洲援軍到來,也無法保護前來朝聖的基督徒。於是,武裝和尚應運而生。

武裝修士既是基督教修士,也是全副武裝的騎士。在十字軍東征期間,三個最著名的武裝僧侶是聖殿騎士團、騎士團醫院和條頓騎士團。

1241年,條頓騎士團和波蘭、德國聯軍被蒙古軍擊敗。

在12年底的第三次十字軍東征中,來自德國的十字軍在中東損失慘重,他們中的許多人回到了德國。壹些留在聖地的人效仿其他騎士的模式,於1198年建立了條頓騎士團。在遙遠的東亞,蒙古帝國幾乎同時開始了它的崛起過程。

起初,條頓騎士團以營救前往聖地的德國人為主要使命。隨著規模的擴大,其軍事職能進壹步增強,成為壹支強大的武裝隊伍。其領導人的名字是“大頭”或“總頭”。他們以白底黑十字徽章作為自己的標誌,在中東取得了舉足輕重的地位。

條頓騎士的英勇很快吸引了壹些歐洲國家的註意。1211年,匈牙利要求他們鎮壓庫曼雷人的反抗,封給他們壹塊土地作為獎勵。當條頓騎士完成使命,想在封地上建立自己的國家時,發現他們只有使用權,沒有所有權,自然無法建立國家。

馬爾堡於20世紀60年代重建,是條頓騎士團去普魯士之前的總部。

條頓騎士團吸取教訓後,在接到下壹個任務時,要求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發布黃金聖旨,將待征服的土地讓給自己,並享有壹切權利。這片土地的名字是普魯士。

古普魯士位於波羅的海沿岸,維斯瓦河和尼曼河之間,距神聖羅馬帝國東部邊境約300公裏。老普魯士、拉脫維亞和立陶宛屬於波羅的海國家。

到目前為止,老普魯士人的早期歷史還不能完全考證。他們沒有文字,有自己的語言,生活在部落社會,靠原始農業為生。由於土地貧瘠,缺少出海口和海上貿易,生活更加艱難,也造就了老普魯士人的兇悍作風,他從未停止過對外人的抵抗。

65438年至0300年條頓騎士在歐洲的分布。藍色區域是普魯士和利沃尼亞。

正因為如此,波蘭雖然將該地區納入自己的版圖,但並沒有實施有效的統治。波蘭邀請條頓騎士團通過神聖羅馬帝國征服老普魯士人,並承諾將這片土地的所有權益給予條頓騎士團。

50年前從1230開始,條頓騎士團從德國出兵,鎮壓了三次老普魯士人的大規模叛亂,才征服了整個普魯士地區,迫使他們皈依基督教。

條頓騎士團在忙於征服的同時,也要排除周邊列強的幹擾。波蘭和立陶宛雖然實力相對較強,但對該地區興趣不大。俄國當時無力在此擴張,瑞典這個橫跨波羅的海的強國只能進攻。

普魯士位於幾個強國之間,但是這塊土地不夠肥沃,也沒有好的港口,所以沒有吸引力。

1285年,條頓騎士團終於征服了整個普魯士,並根據神聖羅馬帝國的黃金聖旨建立了自己的國家——騎士團王國。波蘭雖然兌現了允許條頓騎士建國的承諾,但此後壹直敵視他們。

條頓騎士王國由上層騎士和統治的老普魯士人組成。根據現代學者的研究,古普魯士在入侵前的人口應該在1.7萬左右。在鼎盛時期,騎士團的領土包括東普魯士、西普魯士(現在的波蘭格但斯克及其附近)和伊沃尼亞(現在愛沙尼亞和拉脫維亞的大部分地區)。

1400波羅的海周圍的局勢

條頓騎士團的成員既是戰士又是僧侶,因此他們建立的國家與傳統國家有很大不同。騎士團團長也是國家元首,各級行政長官也是騎士團成員。他們沒有私有財產,不能結婚,只能從騎士團內部選擇繼承人。

為了幫助教團成員克服人性中的私欲,教團大力提倡“勇敢、紀律、節儉”等美德,使這個獨特的國家得以長久維持,這些美德在未來將成為普魯士精神的壹部分。

來自德國的條頓騎士團積極吸收來自德國的移民,占據了當地的經濟命脈,促進了德國和德意誌化。周圍的斯拉夫人、立陶宛人等。也大量湧入,與當地人共同生活。

在鼎盛時期,條頓騎士占據了波羅的海沿岸的大片地區。

在民族融合的過程中,老普魯士人逐漸失去了自己的語言和習俗,開始與來自世界各地的移民組成新普魯士人。德語成為當地通用語,古普魯士語徹底消失。

經過長時間的發展,普魯士的土地變得肥沃,加上相對寬松的統治,普魯士在接下來的兩三百年間發展迅速,超過了周邊地區。條頓騎士畢竟不能有私有財產和奢靡的欲望,向人民勒索錢財的情況也比其他貴族領地少很多。

在經濟大發展的同時,條頓騎士團的統治走下坡路,與波蘭的戰爭不斷。在1410年的坦能堡戰役中,條頓騎士團被波蘭擊敗。1466年,西普魯士割讓給波蘭,東普魯士成為波蘭封地,騎士團失去獨立。

最後壹位上校阿爾布雷特(左)和宗教改革家馬丁·路德(右)。

面對騎士團日漸衰落的局面,來自霍恩索倫家族的第37任騎士團團長阿爾布雷特拒絕承認波蘭的宗主國地位。在武力抵抗失敗後,他逃到德國,遇到了宗教改革家馬丁·路德。

1525年,在馬丁·路德的影響下,阿爾布雷特宣布皈依新教,辭去團長職務,成為普魯士公爵,從而使東普魯士成為霍亨索倫家族名下的普魯士公國。

暗黃色區域是普魯士公國,這壹時期領土最小。

條頓騎士失去了他們的國家,分崩離析。壹些不想皈依新教的條頓騎士團成員回到德國,繼續他們長達300年的運動。直到1809年,法國皇帝拿破侖迫使德國投降,條頓騎士團宣告解散。

拿破侖戰敗後,條頓騎士團重建,但不再具有軍事職能,只是壹個從事醫院等慈善事業的宗教團體。1929年,條頓騎士團改名為德意誌騎士團。目前,德國騎士團仍有約1000名成員,總部設在奧地利維也納,在五個國家設有分部。

條頓騎士團衰落,普魯士公國依然存在,但向波蘭王國投降,甚至不與德國接壤。按照正常的軌跡,這個公國很可能成為今天波蘭的壹部分。這個趨勢在1618被打破。

由於第二任普魯士公爵死後無子,他的女婿繼承了普魯士公國。這個女婿也是霍恩索倫的勃蘭登堡家族的繼承人,從而形成了勃蘭登堡-普魯士公國。

這個時代的德國處於分崩離析的狀態,有幾百個州。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也是由七個“選舉候選人”選舉產生的,勃蘭登堡侯爵就是其中之壹。

霍恩索倫城堡,位於今天的德國巴登-符騰堡州。

勃蘭登堡-普魯士公國的建立是普魯士歸屬德國的開始,但此時兩者的關系並不十分密切,普魯士仍然是波蘭的封地。1660年,霍恩索倫家族幫助波蘭作戰,換取普魯士公國脫離波蘭,成為德國的附庸國。

1701年,霍恩索倫家族的腓特烈三世在支持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與法國開戰的同時,獲得了普魯士國王的稱號。18年10月18日,腓特烈三世在普魯士首都哥尼斯堡加冕國王。

勃蘭登堡——普魯士公國的領地,德國首都柏林就位於此。

從15年到18年,歐洲壹直處於動蕩之中,國家之間頻繁發生戰爭,德意誌各邦也被卷入其中。另壹方面,普魯士因為處於德國的邊緣,在很長壹段時間內沒有受到戰爭的影響。再加上他們信仰新教,這裏成了新教徒和戰爭難民的避難所。

由於普魯士沒有真正的主體民族,對各國移民開放,不強迫任何人改變信仰和習俗,因此受到歐洲各地難民的青睞,使得普魯士人口和經濟快速增長。

在普魯士王國內部,各級領主基本都是條頓騎士的後裔,他們不僅享有自己的封地,還延續了騎士的尚武精神和紀律。年輕的貴族子弟會去軍校,成為普魯士軍官。他們有壹個特定的頭銜——勇克貴族。

1230年以來普魯士的人口和領土增長。

與傳統的歐洲貴族相比,勇克貴族生活節儉,有些人甚至自己參加勞動。他們和當年的騎士壹樣,信奉“勇敢、紀律、節儉”的美德,忠實履行職責,只忠於國王和軍隊本身。

普魯士軍隊按地區實行征兵制,不僅形成了龐大的軍隊,也加速了德國人從世界各地的移民。18世紀是普魯士不斷擴張的時代。隨著德國幾個州的吞並,普魯士已經完全融入了德國。

正是有了勇克貴族組成的軍官團和竭盡全力支撐全國的龐大軍隊,小小的普魯士王國才能在歐洲政治版圖上占據壹席之地。到18年底,充滿“鐵血”精神的普魯士成為歐洲列強之壹。

直到普魯士建國前,勃蘭登堡和普魯士只是波羅的海沿岸的壹條狹長地帶相連,這顯然難以滿足。1772年,普魯士與俄國和奧地利壹起瓜分了波蘭,將西普魯士重新納入自己的控制之下。勃蘭登堡和普魯士終於合二為壹了。

經過數百年的持續擴張,特別是在1815年打敗拿破侖後,普魯士王國向德國西部和北部擴張,成為德國最大的兩個強國之壹。另壹個是奧地利,繼承了神聖羅馬帝國的稱號。

藍色是德國統壹後普魯士的領土,面積遠遠超過現在的德國。

1862年,俾斯麥出任普魯士首相兼外交大臣。在普魯士“鐵血”的傳統精神下,俾斯麥和威廉壹世國王開啟了德意誌統壹的進程。他們首先排除了與奧地利合並的可能性,選擇建立壹個相對較小的德意誌國家。

1864年,普魯士打敗丹麥,確定了德國的北領地。1866年,奧地利戰敗,被迫退出德國。次年,以普魯士為首的北德意誌聯邦成立,包括德國22個州和3個自由城。

在統壹的德意誌帝國中,普魯士王國的領土(綠色)

1870年,法國向普魯士宣戰,企圖阻撓德國統壹的進程。條頓騎士團傳播並通過無數次改革升級的高效軍事體系,使普魯士比法國更早完成動員,產生了令人驚嘆的戰鬥力,不僅壹舉擊潰法軍,還活捉了法國皇帝拿破侖三世。

1871年,普魯士國王威廉壹世在凡爾賽加冕為德國皇帝。

1871年1月18,也就是普魯士建國170周年,威廉二世在凡爾賽宮的鏡廳加冕為德意誌皇帝。如果說條頓騎士團第壹次進入普魯士是在1230年,那麽它需要642年才能稱王。

這個非德意誌的普魯士,經過五個世紀的同化,徹底成為了德意誌的壹員,甚至是兩強之壹,最終實現了德意誌的統壹,“德意誌”正式登上了歷史舞臺。

德國空軍戰鬥機上的“條頓鐵十字勛章”

長期作家裴琳

歷史的老愛好者

責任編輯托馬斯

主編,全球情報官,畢業於倫敦政治經濟學院

—(全文結束)—

  • 上一篇:有哪些時代先鋒的事跡?
  • 下一篇:關於母親節的作文5篇母親節日記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