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思想
朱長期從事講學工作,精心編寫了《四書集註》等多種教材,培養了許多人才。他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其中最值得壹提的是:壹、論“小學”與“大學”的教育;二、論“朱的讀書方法”。
論教育
朱在總結前人教育經驗和自己教育實踐的基礎上,把壹個人的教育分為“小學”和“大學”兩個階段,並提出了它們不同的教育任務、內容和方法。朱認為,8~15歲是初級教育階段,其任務是培養“聖賢聖賢”。針對小學兒童“知識匱乏”、思維能力薄弱的狀況,他提出小學教育的內容應該是“學東西”,主張兒童應該通過日常生活中的具體行動,認識基本的倫理規範,養成壹定的行為習慣,學習初步的文化知識和技能。在教育方法上,朱強調先入為主,早教;盡量生動形象,能激發興趣;以“指令”和“學習規則”的形式培養孩子的道德行為習慣。朱認為,15歲以後大學教育的任務是在“原材料”的基礎上“增光添彩”,培養成國家需要的人才。朱認為,與小學教育重在“教”不同,大學教育的內容重在“教論”,即重在探索“事物為什麽如此”。在大學教育方法上,朱重視自學,提倡不同學術觀點的交流。朱的小學教育和大學教育思想為中國古代教育思想增添了新的內容。
朱的讀書方法
朱的讀書方法有六條,即循序漸進、精讀、謙遊、自省、緊而苦練、敬而遠之。這是朱的弟子們對讀書方法的集中總結。循序漸進,包括三層意思:第壹,閱讀要有壹定的順序,不能顛倒;二是“量力而行,不可為之”;第三,不要吞棗,急於求成。熟讀而思,就是熟讀而善於思。虛心遊泳中的“虛心”,就是讀書時反復咀嚼,仔細琢磨。強調讀書壹定要在自己的實際行動中看得到,練出來。緊和用力有兩層意思:壹是讀書要抓緊時間,氣得廢寢忘食,反對遊手好閑;二要精神飽滿,勇於拼搏,反對寬松。鞠婧在他的誌向中持有“鞠婧”,強調閱讀必須集中和高度集中。所謂“毅力”,就是樹立遠大誌向,以頑強的毅力長期堅持下去。《齋藤優子讀書法》反映了中國古代讀書方法的研究成果,有許多合理的內容,值得借鑒。
哲學思維
理氣論
朱繼承了周敦頤和二程的思想,吸收了佛道兩家的思想,形成了壹個龐大的哲學體系。這個體系的核心範疇是“理”,或者說是“道”和“太極”。朱所謂理性有幾個相互聯系的含義:①理性是先於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的形而上的人。他認為理比氣更根本,邏輯上理先於氣;同時,氣具有變化的主動性,理性離不開氣。他認為萬物皆有其理,萬物之理終究是壹個,就是“太極”。②理性是事物的規律。③理性是倫理學的基本原則。(4)原則是人類的人性。朱,又稱太極,是宇宙原則的總和,即總真理的原則。太極只是壹個詞。太極包含了萬物之理,萬物都可以單獨體現整個太極。這就是每個人都有阿泰之氣,事物都有阿泰之氣。每壹個人和事物都以抽象的理性作為其存在的基礎,每壹個人和事物都有壹個完整的理性,即“理壹”氣是朱哲學體系中繼理性之後的第二個範疇。它是有形的,有情的,摸得著的,有跡可循的;它具有銜接性和人為性的特點。是鑄造壹切的材料。世間萬物都是理性與物質統壹的產物。朱認為,理與氣的關系有其主要和次要的方面。理怒居氣,氣為首要,氣為賓背,氣為次要。
動態和靜態視圖
朱主張生物依氣而生,從氣出發,展開了壹分為二、不斷運動的生物運動,即壹氣分為二氣,動陽靜陰,又分為五氣(金、木、水、火、土),分散於萬物之中。壹分為二是氣體向物質分化過程中的重要運動形式。朱認為,對立統壹使事物變化無窮。他討論了事物的原因,把運動和靜止看作壹個無限連續的過程。時空的無限性表現為動與靜的無限性,動與靜密不可分。這顯示了朱思想的辯證觀點。朱也認為,動和靜不僅是相互排斥的,而且是統壹的。朱還論述了運動的兩種形式:相對穩定和顯著變化,他稱之為“變化”和“轉化”。他認為突變滲透漸變,漸變滲透突變。逐步積累,實現突變。
物知論
朱在《大學》中用“知在物”的命題來探討認識領域的理論問題。在知識的來源問題上,朱既談到了人與生俱來的知識的先驗論,也沒有否認知識的知識性。他強調,窮離不開物,即物可以窮。朱論述了知行關系。他認為先有知識,後有知識才是光。從知識的來源來說,先知;從社會效果來看,行為重。而且,知識和實踐是相互傳遞的。“知道的越多,就越會做;做的越多,知道的越多。”
心、性、欲理論
在人性論上,朱發展了張載、程頤關於天地之性、性情的觀點,認為“天地之性”或“天命之性”專指理,是完美無缺的;另壹方面,“性情”是以理雜氣為基礎的,有好有壞,二者統壹於人體,沒有壹個人不能做人。與天命性情之性相關的,還有“道心民心”說朱認為,“道心”是以義或人生之義為基礎,內在地賦予了仁、義、禮、智之心。表現出惻隱之心、羞恥之心、是非之心、逆來順受之心就好。“人心”是建立在形氣自私的基礎上的,指的是對飲食的饑渴。如果是這樣,聖人不能無情。但是,聖人不是著眼於人的心,而是著眼於道的心。他認為“道心”與“人心”之間是既矛盾又聯系的關系,“道心”需要通過“人心”來解決,“道心”與“人心”之間存在主從關系,必須服從“道心”。朱以心性論為基礎,探討了天理與人欲的問題。他認為人有私欲,所以有危險;道之心是自然的原理,所以是微妙的。為此,朱提出了“抑人欲,存天理”的主張。朱承認人們對物質生活的正當欲望,反對佛教對無欲的普遍提倡。他反對超越繼續存在的條件的物欲。
審美意識形態
朱的哲學體系中包含著藝術美理論。他認為美是給人美感和道德善的統壹。朱從美是外在美與內在善的統壹的觀點出發,論述了文學與質、文學與道的問題。認為文與質、文與道的和諧統壹是完美的。朱也多次談到音樂。他把音樂和儀式聯系起來,這滲透了理學把音樂納入儀式以維護統治秩序的基本精神。朱對“文”與“道”關系的解決,在哲學思辨的深度上超越了前人。他對《詩經》和《楚辭》的研究往往表現出敏銳的美學洞察力。
拓展:朱的兒童教育思想
朱(1130 ~ 1200)徽州婺源(今江西婺源縣)人,南宋著名的客觀唯心主義哲學家、思想家、教育家。
朱壹生熱衷於教育事業。從政僅14年,投身教育活動40年。即使在做官的時候,他也重視文化教育,立誌辦學,從未停止過教育工作。比如他在南康學軍時,恢復了白鹿洞書院,在裏面講學,制定校規,對後世影響很大。得知潭州後,他提倡州學、郡學,親自主持修復嶽麓書院,處理政務,仍孜孜不倦地教導學生。
第壹,重視教育。
朱根據古代教育經驗,把學校教育的全過程分為小學和大學兩個階段,其中8 ~ 15歲為小學教育階段,即教養教育階段;15歲以後,是大學教育時期。他認為這是兩個獨立又相互聯系的階段。小學教育是大學教育的基礎,大學教育是小學教育的拓展和深化。
朱特別重視基礎教育在養成階段的作用,他說:“古代人的學習是以知識為基礎的,但必須在小學開始養成。”他還說:“古人從小學進入大學,在掃蕩、應付、進退之間,已經過了很久。大學的秩序是因為小學的成績。”由此,他認為如果孩子從小就“不是小學的Xi智”,就不能放心培養他們的德性,而德性是大學的根本。同時,他從兒童的心理特點和教學要求出發,指出只有讓兒童“壹邊智天真壹邊說話”,才能“學而有智,化而成材,不至於不知所措”,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為了說明養成教育的重要性,他還把小學階段的教育比作“做壹個空白模具”的階段。他說:“在古代,小學壹直是在黑暗中培養的,長此以往,它有自己的賢者空白模子,只是為它增添了光明而已。”他還指出,如果妳年輕的時候失去了小學,或者沒有做好空白的模具,那麽年紀大了就很難去填補了。他說:“現在妳從小就失去了,真的很難填補。”總之,在他看來,寄養階段的教育很重要,壹定要抓緊。
第二,要求慎重選擇老師和朋友。
因為孩子模仿性強,明辨是非的能力弱,所以周圍的環境對他們的影響很大。“習慣和規律是正的,習慣和邪惡是惡的。”因此,朱和古代許多教育家壹樣,強調幼兒教育要精挑細選老師和朋友。
朱認為,對於普通士大夫家庭來說,精挑細選幼兒的老師,應該從精挑細選奶媽開始。因為奶媽長期接觸嬰幼兒,對嬰幼兒的影響很大。作為嬰兒最初的教育者,“奶媽的教導尤為重要。”如何選擇奶媽?朱提出的條件是:妳必須選擇那些慷慨善良、溫良恭儉讓、謹小慎微、沈默寡言的人為妳的子師。這是對奶媽的要求,本質上也是朱期望孩子具備的性格。
孩子大壹點。除了慎重選擇老師,還要註意培養孩子明辨是非、廣交朋友的能力。朱曾在《與長子》壹信中教育兒子:“交朋友時,判斷和選擇尤為重要。雖然是同學,但壹定要分清親戚朋友。”至於如何決定如何交友,他指出:“壹般來說,那些誠實忠誠、能攻擊我們的人也是有益的朋友;它輕浮,傲慢,自大,導人於惡,害人於友。”“好朋友”要近,“壞朋友”要遠。
普通家庭的孩子要選好自己的老師和朋友,而老師和朋友的選擇對於王子和孫子來說更是至關重要。
第三,強調學習“眼前的事情”
為了讓孩子對“眼前事”的學習有章可循,朱親自為孩子編寫了兩本教材:《小學》和《孩子該知道什麽》。朱強調學習“眼前的事”,註重道德行為操作的訓練,要求幼兒由淺入深、由近及遠地學習,既符合幼兒認知發展和道德形成的規律,又有助於幼兒養成良好的道德習慣,養成踏實的作風。老話說得好,連壹個房間都掃不了,怎麽掃得了天下?不墨守成規怎麽可能偉大?註重“眼前事”的學習,即從小事、身邊事做起,仍然是兒童道德教育必須遵循的原則。
第四,倡導正面教育。
朱在教育工作中壹貫重視和倡導正面教育。他曾說:“嘗壹派之政治,不為法制之失敗所苦,而為正義之缺失所苦,不足以取悅其心。丈夫的正義感不足以取悅其心,無法阻止於法制的末端……”他還說:“如果妳知道這是自然的,妳責備這是不可避免的,那麽丈夫的規則是被禁止的。要不要別人先設定然後跟著做?”特別是對孩子的教育,他強調多壹些正面的誘導,少壹些負面的限制,要求“多壹些尊重,少壹些禁止。”因此,他在《小學》壹書中,非常重視榜樣的教育作用,收集了大量古今聖賢的“好言行”供孩子模仿學習,使孩子從中“學會做人”。同時,在他編寫的《兒童須知》中,對兒童日常生活行為的規定主要集中在積極具體的引導上。比如他教孩子“無論什麽時候穿衣服,都要先把領子提起來,打兩條領帶,不能有空隙。”寫字的時候壹定要把墨錠舉得高高的,磨得恰到好處,不要把墨水弄臟了手。
按照正面教育為主的原則,朱還要求老師們給予指導、示範和適時啟發。他說:“引路人也是老師的功勞。”再說壹遍;“老師和朋友,不過能在開始時表現出來,並在結束時表現出來。並將老師對學生的適時啟發比作“時雨之變”,認為“比如種下的東西,人力已隨增。可是就在那個時候,欲望沒有發生的時候,我欠了壹些雨,突然就有了這些雨,那麽生意怎麽會泡湯呢?
朱的幼兒教育思想是他多年教育實踐經驗的總結,在壹定程度上反映了他對幼兒身心發展規律的直觀認識,包含著許多積極的內容,在我國古代幼兒教育理論發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