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極端貧困的標準是什麽?

極端貧困的標準是什麽?

貧困概念的相對性和貧困內涵的廣泛性給貧困的界定和貧困標準的制定帶來了困難。不同的國家,不同的地區,不同的群體,在不同的時期,對貧困的理解和定義是不壹樣的。人們最初只是從生活消費的角度來定義貧困,把因經濟收入低而不能滿足衣食住行等基本需求的生活條件稱為貧困,並把視野擴大到生產領域,認為可以滿足基本的生活需求,如果缺乏再生產的條件和手段,也屬於貧困的範疇;有學者從更廣泛的社會文化角度審視貧困,認為貧困還應該包括文化生活的匱乏、身心健康的不良,甚至包括權力和地位等政治因素的缺失。

結合我國農民的生活狀況,我們將貧困定義為:貧困是經濟、社會、文化落後的總稱,是由於收入低下而導致的生活狀態,如缺乏生活所需的基本物質和服務,缺乏發展的機會和手段。根據貧困程度,可分為絕對貧困和相對貧困。絕對貧困壹般是指基本生活沒有保障,溫飽沒有解決,簡單再生產不能維持或難以維持。如果基本解決溫飽,能維持簡單再生產,但低於社會公認的基本生活水平,缺乏擴大再生產的能力或較弱,則屬於相對貧困。絕對貧困可分為生存貧困和生活貧困。生存貧困就是極度貧困,就是最低的生理需求得不到滿足,生存困難。是生活條件最低的。

據此,我們將農民的生活水平劃分如下

為了區分不同生活水平的界限,我們將它們分別命名為貧困線(生存線)、溫飽線(貧困錢)、發展線(貧困線)、小康線和富裕線。前三行與貧困直接相關。極端貧困線(生存線):農民人均年純收入滿足最低生理需求的最低成本;溫飽線(貧困線):在維持簡單再生產的條件下,農民人均年純收入達到購買溫飽所必需的商品和服務的最低成本;發展線(扶貧線):農民人均純收入滿足溫飽後,仍有從簡單再生產向擴大再生產轉化、發家致富的投資成本。農民越過這條線是最低的理想,然後他們的經濟行為就會從自給半自給轉變為商品導向

用上述三條線代替現有單壹的“貧困線和貧困線”,主要是由於以下原因:壹是現行貧困標準單壹,不能全面準確地反映農民生活水平及其差距,給扶貧工作帶來諸多困難;第二,現行的貧困標準把貧困線和貧困線結合起來,說實現溫飽就是基本脫貧,忽略了農民有溫飽的時候生活還是比較貧困的。壹些農民很容易被宣布脫貧,但由於他們脆弱的經濟,他們很容易再次陷入貧困。第三,現行貧困標準只考慮收入和消費,排除生產要素,屬於傳統農業範疇。鑒於此,我們將貧困線(生存線)、溫飽線(貧困線)和發展線(貧困線)分開,以* * *作為衡量農村貧困狀況的標準線。壹方面把貧困農戶作為扶貧工作的重點對象,另壹方面把那些能夠擴大再生產,轉入商品經濟發展軌道的農戶算作真正的扶貧。

二、貧困標準測量研究綜述

自20世紀初英國的本傑明·朗特裏(Benjamin rowntree)和查爾斯·布斯(Charles Booth)提出絕對貧困和相對貧困的概念以來,許多學者和研究機構在貧困的定量研究方面取得了成果。荷蘭的Audi Hegenas和Klasdvo總結了衡量貧困標準的三個角度。

貧困測量的壹個視角:客觀相對貧困標準的測量。

所謂客觀相對貧困,是指社會上壹部分人的生活水平低於另壹部分人。決定

有兩種基本方式,即收入定義和商品定義,具體方法有三種。

首先是同等收入的定義。首先把國民收入分成幾個相等的部分(通常是5或10),然後用基尼系數來比較差異,從而確定貧困人口占總人口的百分比是多少;然後根據這個百分比,利用家庭收入調查的數據,制定出貧困標準。其缺陷是:本末倒置,制定貧困標準的目的是反映有多少人處於貧困狀態,這種方法已經包含了最終結論。

第二種是收入平均法。將居民人均收入按不同水平劃分統計組,將所有居民人均生活費除以2或3作為最低生活費標準,然後從統計組中得到相應的貧困率。其缺陷在於,將全體居民人均生活費用除以2或3,缺乏理論解釋和科學依據。

第三是商品相對短缺。它是基於壹個缺乏普通必需品的家庭必然是貧窮的,所以選擇壹定標準的消費模式作為社會普遍狀況的代表,然後與之相比較,壹個家庭缺乏的東西越多,缺乏的程度就越大,就會越窮。它的缺陷是,有些家庭,比如新成立的單身或二人家庭,雖然物品較少,但並不貧窮。

近年來,在許多國際組織特別是世界銀行的倡導下,許多學者和研究機構將註意力從相對貧困的測量轉移到絕對貧困的測量上。這是因為相對貧困表明,幾個家庭中必然有壹個是貧困家庭,無論我們如何努力扶貧,都不會改變這壹點,很難進行橫向比較。發達國家的貧困家庭可能是發展中中國的富裕家庭。

貧困衡量的第二個視角:客觀絕對貧困標準的確定。

所謂客觀絕對貧困,是指壹部分人的生活水平低於某壹最低限度,衡量的基本方式有兩種,即確定貧困線和編制貧困指數。具體方法有七種。

首先是潛在支出法。以每人每天的熱量攝入為基礎,根據人均生活成本計算每壹組的熱量攝入,然後找出熱量攝入最接近基準熱量的那壹組,這壹組的人均生活成本就是貧困線的標準。這種方法簡單易用,也比較成熟,但有以下缺陷:人體需要多方面的營養,只用熱量是片面的。如果再考慮其他營養成分,那就太繁瑣不實用了。

第二種是基本需求法。根據壹個人的衣食等“基本需求”的最小值,按照市場價格計算購買這些必需品的最低成本,定為貧困線。其缺點是:確定“基本需求”的難度大,隨意性大。

第三種是恩格爾系數法。恩格爾系數是家庭食物支出占總收入的比例,隨著家庭收入的增加而降低,即恩格爾系數越大,就會越窮。因此,恩格爾系數的某個值可以直接定為貧困線;也可以根據恩格爾系數用收入間接表示。後者的具體方法是根據營養學的知識確定壹個最低膳食標準及其相應的膳食費用,然後除以恩格爾系數的貧困值,其輸出即為貧困線標準。西方常用的公式是油炸:貧困線=A*最低膳食費用。

其中A指較低收入水平下總收入與食物支出的比值,是較低收入水平下恩格爾系數的倒數。

四是超必需品的淘汰法。根據家庭消費調查數據,將那些“超級必需品”從所有家庭消費支出中逐壹剔除,剩下的部分作為最低生活標準,即貧困線,公式表示為:

貧困線=家庭平均消費支出-平均超額消費支出。

這種方法雖然引入了需求彈性系數,將需求彈性系數大於1定義為超必要性,但仍然不實用,貧困線往往定得偏高。

五是總支出占總收入的比例。這樣,進不去出不去的人就是窮人,所以貧困定義為總支出與總收入之比大於1。其缺陷是顯而易見的。支出在很大程度上受有關各方消費偏好的影響。有些人的支出是浪費的,缺乏經濟性。

六是編制貧困指數法。以生活質量為衡量標準,根據居民對自身生活狀況的評價,確定最低生活標準,即貧困線。具體方法是選擇幾個與收入高度相關的人,對居民做問卷調查,對每壹項打分,確定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其缺點是主觀性和隨意性強。

第七,數學模型法。其中,經濟計量分析模型和收入與營養素攝入的分析影響較大。前者模型以柯布-道格拉斯函數提出的“線性支出系統”(ISE)為基礎,建立人均收入和食品、服裝、高檔耐用消費品及其各種用品、燃料、服務費、福利費等七大類支出的數學模型。這個模型直接給出兩大部分:維持基本需求的支出和超過基本需求的支出,從而確定最低生活標準,即貧困線。後壹種模式是基於這樣的認識:人的工作能力和地位與營養素攝入的數量和結構密切相關,工作能力和地位與收入相關,所以收入與營養素攝入的數量和結構密切相關,工作能力和地位與收入相關,所以收入也與營養素攝入的數量和結構相關;如果我們能恰當地確定營養需求,我們就能確定必要的最低收入和相應的貧困線。該模型側重於描述收入與營養素攝入的數量和結構之間的關系。

貧困測量的第三個視角:主觀貧困標準的確定。

鑒於客觀貧困標準難以構建,理論界在20世紀70年代後開始對“自我感覺生活需要不足”的貧困進行測量。這種測算簡單易行,但面臨著人們高估自己必要收入的危險,而這種高估的誤差範圍是很難確定的。常用的具體方法有兩種:

首先是主觀最低收入的定義。通過社會調查,向家庭詢問認為自己收入“充足”和“不足”的人數,這兩個數字的幾何平均就可以得到我們認為“剛剛好”的主觀最低收入水平。如果他們的實際收入低於這壹水平,他們就被認為處於貧困之中。

二是主觀最低消費的界定。通過詢問人們的基本需求是什麽,需要多少“收入”才能滿足,然後與他們的實際收入進行比較,就可以判斷他們是否屬於貧困。

  • 上一篇:有哪些關於金融的視頻、電視劇、電影、漫畫推薦?
  • 下一篇:歐洲有哪些著名景點?向上帝求助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