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市場的低迷對汽車企業集團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在國內市場銷量下滑的同時,中國汽車企業海外市場表現可圈可點,SAIC、長城等汽車企業表現突出。
值得註意的是,在2019汽車企業市場的整體表現中,各汽車企業集團旗下的合資品牌起到了“壓艙石”的關鍵作用。可以說,合資品牌的市場表現對集團整體具有“促進”和“拖累”作用。
汽車預測人士在進壹步分析主流車企的財報後發現,雖然各大車企業績下滑,但有壹個共同點值得關註,那就是在R&D的投資沒有減少,反而增加了。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和汽車市場低迷影響,政府出臺刺激政策,車企加大在R&D的投資,加快推出產品更新。業界期待未來市場復蘇。
1
車市下行?80%的汽車集團銷量下降。
汽車先知梳理主流車企財報發現,2019年,SAIC全年累計銷量為623.79萬輛,同比下滑11.54%,位居車企之首。壹汽集團汽車銷量達346.4萬輛,同比增長1.3%;東風集團全年銷售汽車293.2萬輛,同比下降3.9%;北汽集團銷售汽車226萬輛,同比下降5.91%;廣汽集團累計銷量206.22萬輛,同比下降3.99%,汽車銷量位居全國前五,市場份額同比提升約0.35個百分點。長安汽車集團累計銷售新車約654.38+0.76萬輛,同比下降654.38+05%。
主流車企集團2019年銷量
吉利汽車實現銷量65,438+0,366,5438+0.6萬輛,位居中國品牌乘用車銷量第壹,超額完成65,438+0.36萬輛的年度銷售目標;2019年,長城汽車交付新車近106萬輛,同比增長1.43%,連續四年銷量突破百萬輛,成為為數不多的銷量正增長的企業。比亞迪銷售466,5438+0400輛,同比下降65,438+065,438+0.39%。
2
受市場環境影響,大部分車企營收有所下滑。
受銷量影響,營收方面,根據SAIC發布的2019財年業績預告,SAIC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256億,同比下降28.9%;壹汽集團總收入6200億元,同比增長4.4%,其中凈利潤達440.5億元,同比增長2.2%;東風集團2019年營業收入101087萬元,同比下降3.3%;歸母凈利潤654.38+028.58億元,同比下降0.93%;北汽集團2019年度營業收入501.23億元,同比增長4.26%。
廣汽集團實現營業收入約592.34億元,較去年同期下降約65.438+07.17%,凈利潤下降39.3%至66.18億元,基本每股收益下降約39.25%至0.65元。長安汽車發布2019年度業績預告。預告顯示,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預計虧損24-29億元,較上年同期盈利6.8億元下降452.56%-526.438+0%。基本每股收益預計虧損0.50元/股至0.60元/股。
2019主流車企集團收入利潤
吉利實現營收97401億元;毛利為人民幣169170萬元;歸屬於公司股東的利潤為865,438元+0.9億元;基本每股收益人民幣0.90元;長城汽車營業總收入96211億元,利潤總額51.01億元,凈利潤4531億元,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44.97億元。比亞迪全年營業收入654.38+0277.39億元,同比下降654.38+0.78%。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612億元,同比下降42.03%;每股收益在0.5元同比下降46.24%。
三
保持百萬輛以上的海外業績?商用車表現出色
在中國車市環境低迷的背景下,部分車企在海外市場的表現可圈可點。據中國海關統計,2019年,整車出口1012000輛,同比下降1.0%;出口額6543.8美元+060.45億,同比增長3.28%。分析人士指出,整車出口量減少但出口額增加,反映了中國汽車和自行車質量的提高。
此外,分車型中,乘用車出口72.89萬輛,同比下降3.55%,出口金額96.03億美元。商用車出口2831萬輛,同比增長6.23%,出口額64.42億美元,同比增長1.82%。乘用車出口量和出口金額的下降與世界宏觀經濟有關,如貿易戰等因素。至於商用車出口的激增,分析人士認為,這與近年來中國推動的“壹帶壹路”倡議引發的相關國家基礎設施建設高潮密切相關。
出口企業以中國品牌企業為主。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2019年出口企業前十名分別是SAIC、奇瑞、BAIC、江淮、東風、長安、大慶沃爾沃、長城、壹汽、華晨,合計出口83.78萬輛,占出口總量的80%以上。十大出口企業中,SAIC、長安、長城增長迅速。
具體來看,以SAIC為例,隨著海外市場份額的增加,2065,438+09年海外出口銷售汽車35萬輛,同比增長26%,占中國汽車企業海外銷售總量的33%。分析人士認為,這主要是由於其在海外構建了汽車產業的整個價值鏈,包括創新的R&D中心、生產基地、營銷中心、供應鏈中心和財務公司。
長城汽車方面,2019年,長城汽車全球化戰略全面推進,海外表現強勁,實現整車出口6.54萬輛,同比增長44.93%。其中,皮卡車型全年出口654.38+0.75萬輛,累計同比增長34.66%;SUV車型出口4.38萬輛,同比增長57.62%。營業收入達到55.22億元,同比增長66.61%。
此外,長城皮卡連續22年國內和出口銷量第壹,全球保有量超過654.38+0.6萬輛,國內市場占有率超過35%。過去壹年,長城皮卡發布新品牌長城槍,上市三個月共銷售1.82萬輛,壹舉奪得1萬元高端皮卡銷量冠軍。
四
車企的表現如何?成功是合資,失敗是合資。
2019汽車市場環境下行,部分汽車企業集團逆勢上漲。分析人士指出,這與各大汽車企業集團旗下合資品牌的表現密切相關。
SAIC 2065 438+09整體表現可謂合資自主全線壓。在合資企業部分,SAIC大眾和上汽通用的年銷量均同比下降。其中,SAIC-大眾銷售2001萬輛,較去年的206萬輛下降3.07%,上汽-通用銷售654.38+0.60萬輛,較去年的654.38+0.97萬輛下降更為嚴重,下降654.38+08.78%。
自主板塊,2019年SAIC乘用車(榮威和MG品牌)累計銷量下降4.08%。值得壹提的是,“業務轉讓”的SAIC大通全年銷量達到15.3萬輛,同比增長21.36%。
壹汽集團346.4萬輛汽車中,壹汽-大眾銷量高達21.3萬輛,同比增長3.8%,成為國內首家大眾品牌銷量突破2654.38+0.39.8萬輛、奧迪品牌銷量突破近69萬輛的汽車企業,同比增長4.5%。此外,壹汽豐田銷售73.8萬輛,同比增長2.5%。
值得壹提的是,壹汽集團自主品牌壹汽紅旗宣布銷量突破654.38+萬輛,同比增長233%,壹汽奔騰累計銷量654.38+020.5萬輛,同比增長33.4%。?
東風集團方面,旗下神龍汽車2019年銷量為11.4萬輛,同比下降55.17%;另壹方面,東風本田和東風日產的合資品牌表現搶眼。數據顯示,東風本田2019年銷量突破80萬輛,同比增長11.02%。同期東風日產1159000輛,微增0.27%。
在銷售收入和歸母凈利潤雙雙下滑的同時,東風集團的毛利率卻在上升。東風集團2019年綜合毛利率為13.3%,較去年同期增長0.5%。"毛利率的增長主要是由於成本降低和銷售結構的變化."比如神龍汽車銷售有限公司為了強化業績,減少了宣傳。
高端方面,北京奔馳2019年銷量達到55萬輛,同比增長15.2%。福建奔馳實現銷量2.5萬輛。此外,2065438+2009年3月,ARCFOX在日內瓦車展全球首次品牌亮相,成為BAIC高端品牌全球化戰略的開端。
廣汽集團方面,合資品牌廣汽豐田2019銷量同比增長17.59%至66.2萬輛,營收同比增長1712%至980.54億元。廣汽本田同比增長3.98%至77.08萬輛,收入同比增長8.03%至1057.11億元。兩項營收均創歷史新高,銷售額占廣汽集團總規模近70%。
此外,廣汽集團財報中,廣汽本田和廣汽豐田產能利用率分別達到約120%和140%,部分車型仍供不應求,因此“兩田”積極擴大產能。引用財聯社報道:“3月中旬,廣汽豐田將建設第五條生產線,計劃年產能20萬輛。此外,廣汽本田增城工廠二期擴能建設項目也已於2月投產,全年新增產能654.38+0.2萬輛。”
相比之下,廣汽集團其他業務板塊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自主陣營廣汽乘用車銷量同比下降286,5438+04%至384,500輛。廣汽菲克和廣汽三菱分別實現銷量7.39萬輛和6.5438+0.65萬輛,同比下降40.96%和7.64%。
長安汽車中,合資企業長安福特銷售654.38+084萬輛,同比下降565.438+0.3%;長安馬自達全年銷量為13.36萬輛,同比下降19.66%。業內分析認為,長安合資板塊銷量下滑的主要原因是產品更新換代速度太慢。比如長安福特從2016開始缺乏新產品,直到2019下半年才開始改善。
業內人士分析,汽車企業集團2019的市場表現,壹方面受國內汽車市場環境低迷的影響,另壹方面也值得汽車企業集團自我反思。合資品牌的市場表現不僅能帶來高銷量,而且對集團整體業務有關鍵影響。隨著我國汽車市場環境的轉型升級,也迫使汽車企業集團重新審視合資品牌和自主品牌。
五
再窮也不能“窮研發”?汽車企業在R&D的投資總額已超過1000億元。
汽車市場環境的低迷導致了銷售和收入數據的收縮。面對這種情況,壹些汽車企業集團仍然堅持過度研發,以保證產品跟上市場需求。
以吉利汽車為例,2019年報顯示,吉利在R&D投資54億元,占其營收的5.6%。汽車先知梳理發現,這個R&D投資比例和奔馳、寶馬基本持平。這壹R&D投資比例高於目前國內上市汽車企業的R&D投資比例。
另外,現金儲備方面,吉利汽車2019?增加現金儲備35億元至6543.8+09億元,充分保障集團資金流轉安全。
長城汽車,為應對“新四化”轉型,財報顯示,長城汽車2019年度R&D投資2716萬元(費用支出),同比增長55.8%。R&D費用精準高效地投向清潔技術、智能網聯、自動駕駛技術研發、全球R&D布局。
對於比亞迪2019年的業績,比亞迪官方聲明中明確提到,2019年凈利潤下降,不僅是因為行業政策的變化,還因為研發費用的增加。雖然比亞迪沒有披露具體的R&D費用,但從2016到2018,R&D費用分別為45億元、63億元和85.35億元。預計2019年R&D費用近100億元。2020年,R&D的開銷將超過100億元。
最近發布的“刀鋒電池”是比亞迪研發的最新成果之壹。具體來說,刀片形電芯可以直接安裝在電池組中,這大大降低了電池組的復雜性,降低了制造難度、組裝復雜度、生產成本、重量和故障率,提高了電池組的能量密度和安全性。
長安汽車方面,盡管虧損擴大,但長安汽車並沒有因為研發領域的虧損而減少。汽車先知梳理發現,長安汽車歷年來壹直投入收入的5%作為研發費用。據悉,在上壹個五年計劃中,長安汽車在研發方面的投入為6543.8+06億元,而對於下壹個五年計劃,長安汽車將在研發方面投入近300億元。同時,長安汽車還計劃每年投入不低於65,438+00%的R&D費用作為車輛智能化研究。目前,R&D的成果涵蓋L3自動駕駛技術、遠程泊車、集成自適應巡航等領域。值得壹提的是,長安汽車全球R&D中心於2019年4月正式開業,投資43億元。
對於2020年汽車市場的表現,有權威機構預測,世界汽車銷量將減少近30%,中國市場銷量甚至將下降65,438+05%,短時間內難以恢復。面對汽車市場環境的下滑和市場競爭的加劇,汽車預測人士梳理多家汽車企業集團發現,為了應對困難,汽車企業進行了各種手段的降本增效,但從主流汽車企業來看,在R&D的投資不減反增。
這個行業的專家認為,作為技術密集型的集成商,越是市場環境下行,越需要投入。才能在低迷的市場環境中有翻盤的機會。
六
政府政策+車企推新舉措期待市場回暖?
對於2020年,盡管疫情防控初見成效,但汽車經銷商開始復產復工。但對於中國汽車市場,中汽協預計2019年將延續下行趨勢。
面對汽車市場環境,幾家汽車企業集團也開始出臺應對措施。其中,廣汽集團表示,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礎上,將加緊生產,努力減少疫情對車企生產的不利影響。2020年計劃投放19款全新及改款車型,其中自主品牌產品8款。廣汽集團預計全年產銷同比增長3%左右。
比亞迪車企方面,受7月補貼大幅下降影響,2019銷量下降。2020年,面對疫情對汽車市場的影響,3月11,工信部宣布2020年新能源汽車補貼不再大幅下降,隨後3月31,國務院宣布新能源汽車購置稅延長兩年。此外,3月27日,比亞迪發布了由“刀鋒電池”組成的電池系統,發布至今,比亞迪股票累計上漲13%。這些政策和自我調整表明,2020年將是比亞迪的好年景。
至於疫情的影響,在吉利發布的2019財報中,吉利汽車沒有調整目前計劃的2020年141萬輛的銷售目標,保持戰略定力。考慮到2020年是吉利收購沃爾沃十周年,分析人士認為,此舉表明吉利汽車在自身R&D、生產、平臺技術、銷售渠道體系等方面已經成熟,表明吉利汽車抗風險能力得到加強。
SAIC除了與廣汽集團進行全產業鏈合作,SAIC奧迪項目也在積極推進。上汽大眾MEB工廠落戶成都,可能有助於SAIC在2020年實現更好的表現。
至於北汽集團,北汽集團將其定性為“穩中求質,跑贏大盤”,計劃目標226萬輛,挑戰目標235萬輛;計劃營收目標5200億,挑戰營收目標5300億。
對於未來的市場前景,東風集團認為,未來五年汽車市場將保持小幅增長態勢,整體市場預計增長1.2%,其中乘用車增長1.6%,商用車減少1%。因此,東風集團預計2020年和2021年分別投資1665438+7200萬元和208.57億元,合計370.29億元。投資金額高於2019 15578萬元。
至於長安汽車集團,在合資品牌方面,除了迎來林肯品牌的首款國產全新林肯冒險者,林肯還計劃在未來三年內推出五款新車型,鞏固品牌形象。外界也看到長安福特發布了針對合資產品的“福特中國2.0戰略”。2019經過壹系列改革調整後,多家證券機構認為長安汽車2020年業績將有所提升,給予“買入”評級。
本文來自車家作者汽車之家,不代表汽車之家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