蝗災雖然現在看起來離中國人很遙遠,但在不到100年前,它曾是中國繼水旱災害之後的第三大自然災害。在民國38年的歷史中,郡縣蝗災有2100次,壹次有50多個郡縣發生15次蝗災,1928次蝗災最多的壹次有253個郡縣。
其中,山東和河北最為重要。山東* * * 32年(* * * 38年)發生蝗災374次,平均1.2 1次。環顧四周,山東有多少人不是受害者?
這不是冰冷的數據,而是血淋淋的災難,是個人承擔的真實悲劇。
這次我們從1927到1928年席卷華北的蝗災來看民國時期的蝗災和人們的自救。
通常民間有旱蝗相見的說法,因為蝗蟲繁殖最適宜的溫度是28-34℃。此外,山東大部分地區屬於黃河河漫灘,有大量的河流、湖泊、灘塗。旱澇交織的山東地區給了蝗災近乎完美的氣候和地理條件,導致民國時期山東人民受蝗災之苦最大。其中1927~1929是山東蝗災最嚴重的壹次。
1927入夏後,山東遭遇大旱。9月後秋蝗重創,魯西南出現了70年不遇的蝗災。在《二十世紀中國嚴重災害記錄》中寫道:?大量蝗蟲不斷湧來,壹團蓬松的蝗雲在天空中翻滾,無數蝗蟲翅膀煽動,發出令人恐懼的聲音?它們瘋狂地撕咬著,焦急的雨聲在田野裏響起,豐收在望的莊稼瞬間消失。?
蝗災過後,寸草不生,把當地農民毀了。旱災和蝗災後的第二年,山東省3萬多個村莊的收成只有往年的10%。1928年4月,華陽浮雕社的報道說?山東省有1000多萬災民,約占總人口的四分之壹?而這僅僅是災難發生的第壹年。此後,災難愈演愈烈,壹發不可收拾。據記載,山東1928年發生蝗災68次,11年發生蝗災65次。在這樣的情況下,把山東列為重災區並不為過。
讓我們往下看,看看民國人民當時遇到的真實困境。
這段時間東非蝗災之後,廣大網友和部分媒體會怎樣?中國吃貨?這個話題又被炒熱了。什麽?三個螞蚱壹個菜?諸如此類,感嘆中華民族吃的屬性的人不在少數,甚至還拿出李隆基吃蝗蟲的民間傳說,說中國人吃蝗蟲已經幾千年了。
但問題是,中國人真的把蝗蟲當成了美味,然後把它煮熟了嗎?會不會是民國時期?
其實這只是現代人壹種比較浪漫幼稚的想法。
真實的情況是,民國時期,相當壹部分人把蝗災視為天罰,如果殺了蝗蟲,就會觸怒神佛。雖然有壹些狩獵行為(多在南方經濟發達地區),但並不常見。
劉猛將軍的形象
徐光啟在《滅蝗》中指出:?雖然水旱兩災孰重孰輕?但如果蝗蟲不是,就要先準備好,修理好,保存好,人力不用任何教育就能消滅。?本文充分指出了人員在治理蝗災中的重要性,並在下文中提到了治理蝗災的各種方法。明清及清初,各種殺蝗方法早已有之,但後來由於人員腐敗,這壹措施在民間逐漸式微,使得民間不得不求助於巫術,甚至形成了蝗蟲來了,人們就不要幹預的觀念。
蝗災發生後,老百姓的本能反應是祭祀蝗蟲之神劉猛將軍(最初以八蠟廟為主)。劉猛將軍的民間信仰在清代得到官方認可後,成為壹種普遍的民間文化現象。1927山東高密東北鄉(莫言的故鄉)發生蝗災後,村民們在自己的殿堂裏祭拜聖案,如劉猛將軍廟、土地廟、城隍廟等,但是所有的寺廟都被農民踐踏,錯過了殺蝗蟲的最佳時機。等到蝗蟲潮過後,留下壹片光禿禿的土地。
民間小吃油炸蝗蟲
這種情況在抗日戰爭時期依然存在。比如1942年的饑荒,洛陽欒川縣甚至發生了蝗蟲吃人的慘劇,下潭頭鎮的百姓不知所措,甚至對蝗蟲心存敬畏。打電話給他們?蝗蟲大師?。河南大學農學院師生在潭頭鎮宣傳,說?蝗蟲是壹種富含高蛋白的小昆蟲,對人體有好處?。院長趙和他的妻子去地裏捉蝗蟲,在街上炸,並拿出壹些資金鼓勵大家殺蝗蟲。人們抓壹斤蝗蟲可以得五分錢,壹個半雞蛋可以得五分錢。有的中小學生壹天能掙七毛錢,真的是壹筆巨款。
這打破了潭頭鎮人的想法?蝗蟲是神蟲?封建觀念,但這樣的普及工作直到新中國成立後才慢慢在全國鋪開。
壹些科學團體和地方官員在進行宣傳和治理時,往往遭到民眾的阻撓。湖口彭澤治蝗的紀錄片裏,寫的是滅蟲指導員陳家祥到江西湖口農村,勸說農民不要求仙求佛,要科學治蝗。沒想到幾十個農民拿著鐮刀鏟子沖進教導員休息區破口大罵,說科學的辦法是?是騙人的嗎?。
胡適也以他壹貫的悲觀態度嘲諷中國的農民。他冷笑道:幹的時候只會求雨;河若定,只拜金龍王;風浪大的時候,只會祈求觀音菩薩或者天後娘娘;饑荒年,我不得不逃亡;瘟疫來了,我們只好閉門等死;我生病了,所以我不得不向上帝許願。?
蝗災過後,往往會導致壹個地方的饑荒蔓延,從而出現賣兒賣女吃孩子的悲劇。1927年山東的蝗災就是如此。山東人賣掉了所有的牲畜和財產,甚至典當了土地。然而,由於大量農民在市場上出售,這些房產的價格往往比平時低得多,有些只有原價的十分之壹。
1928年,《大公報》發表了壹篇題為《魯災目擊者談》的報道,反映了山東臨清、冠縣等地人口買賣的情況。十五六歲的女人賣二三十元,十歲的女人只值五六元?。另壹篇文章,北方省受害者的悲劇,記錄了壹些農民把他們的孩子扔進井裏,因為他們無力撫養他們。沒想到,被封了?。當地災民又轉投盜賊,基層秩序幾近崩潰。
這樣的悲劇不過是近代饑荒史的冰山壹角,這樣的情景不斷上演,以至於中國人民大學原校長、饑荒史專家黎文海說:壹旦我們接觸到大量關於饑荒的史料,就不能不被近代中國饑荒的頻繁、浩大和嚴重所震驚。?在現代中國社會?十年有九年?這句話壹點也不是文學上的誇張,而是現實生活的真實寫照。?
在中國近代史上,首先值得稱贊的是受苦受難的勞動人民,其次才是為人民謀生的知識分子。在治理蝗災這個盤旋在我們民族頭上幾千年的惡魔的道路上,壹代又壹代的人才嘔心瀝血,為中華民族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民國時期,在蝗災方面作出突出貢獻的專家有張居伯、戴、張金狗、楊、鄒、吳福珍、尤其偉、李、蔡邦華、傅生法、邱士邦、任、錢生豪、等。他們大多出生在東南各省的富裕家庭,卻毅然開展農業研究,深入貧困農村進行調查和實驗。他們不畏艱苦和疲勞,為我國昆蟲學和農業病蟲害防治做出了極其重要的貢獻,也為新中國成立後基本消滅大規模蝗災奠定了基礎。
1941年,吳福珍弟子錢浩生研制出國內第壹臺手動噴霧器?七七?噴霧器不在上面。
這批知識分子引進了國外先進的治蝗方法,並根據當地特點加以改進。當時流行的防治蝗卵的方法是耕鋤、挖卵。防治成蟲的方法有挖溝、火燒、誘捕、殺油、毒餌、器械滅蝗等。在實際應用中,以人工拍打為主,其他方法只在經濟情況稍好的地方使用。
他們還對蝗災進行了科學普及,如向地方普及科普,成立專門的職業培訓機構,並在1935召開了七省治蝗會議,推動了官方的立法和行政體制改革,制定了《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條例》和《冬季除卵辦法》,地方政府紛紛成立蟲局,基層政府依托地方嘉寶組織治蝗隊伍。
此外,人民本身也為治蝗做出了突出貢獻。比如最近在網上突然知道的用雞鴨控制蝗災的方法,其實在明清以及後來的民國時期都有實行。
比如江蘇南京八卦洲,養鴨治蝗的方法備受推崇,民眾自發組織起來?八卦洲蝗蟲養殖社?推廣該方法並對農民進行補貼,不僅可以提高農民的農副業收入,還可以大大降低蝗災的風險。比如江西人自己創造的?三角燈誘捕法?然後呢。掛燈掃簾法?用燈光吸引蝗蟲,然後用煤油悶死,壹晚上能抓到50到60公斤的蝗蟲。
壹些地方政府也出臺了激勵措施。比如安大略省在1937有壹個政策,標準是?壹斤蝗蟲換面粉1-2斤,壹斤蝗蟲換面粉半斤,壹斤蝗蟲卵換面粉1-3斤?包括招募捕蝗員。
然而,在全國範圍內,這些措施只是杯水車薪。在內憂外患、官僚體制腐敗的現狀下,無論是政府還是民眾,都無法徹底根除這場災難。
明代的郭敦飛寫過《蝗蟲》這首詩,全詩如下:
飛蝗遮天太陽無色,野老田淚流滿面。
抓不夠衣服,大葉子全是空的,小枝都斷了。
去年欠了男女的錢。今年我該告訴誰?
關曹喝醉了,沒聞到。他嘆了口氣,回到望京闕。
這首詩反映了蝗災後人民遭遇天災人禍的雙重打擊。即使到了民國,這首詩所反映的現實也沒有改變。
雖然我們可以看到,知識分子和壹些人都在全力推動治蝗事業,但這些規定和制度往往成為壹紙空文,在實踐中難以落實,相關資金也被地方政府侵吞。民國時期的長期割據也加劇了蝗災的蔓延。要知道蝗災是跨境的,但無論妳是河北人還是山東人,基層地方政府往往各自為政,全國範圍內沒有有效的統壹措施,導致蝗災越演越烈,百姓苦不堪言。
難民地圖的壹部分
民國是壹個特殊的時代。
壹邊是城市的浮華,壹邊是農村的苦難。
如果只看壹面,就無法正確理解那個碎片化的時代。
有些人心裏只有主人,沒有人。
希望人們不僅能理解《黑粉紅》中人物之間的愛恨情仇,更能理解這些曾經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小人物之間妳將何去何從、患難與共的道理。
看似冰冷的災難數字和死亡數字背後,代表的是相繼誕生的人類的真實苦難。
研究饑荒的歷史不是壹件愉快的工作,而且有人說妳在盛世談災難,總是有不好的引導,有吃人血饅頭的嫌疑。但是我總覺得過去有壹個又壹個的苦難?回答錯誤?,他是我們人類的歷史嗎?錯題集?不經常讀,怎麽面對壹個又壹個的未來?大考?然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