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種方法都有自己的優缺點。在實際生產中,幾種診斷方法必須結合具體情況綜合應用,才能得到正確的診斷結果。最常用的營養診斷方法有:植物外觀診斷(形態學診斷)、土壤分析診斷(土壤化學診斷)和植物組織分析診斷(植物化學診斷)。
(1)植物營養形態學診斷是根據植物生長發育的外觀和癥狀,確定植物的營養狀況。植物葉片是植物營養狀況最敏感的部位,許多常見的元素缺乏癥都可以通過對葉片的觀察得到更準確的結論。但形態學診斷也有壹定的局限性,即當植物同時缺乏兩種以上營養元素時,很難確定哪種元素最缺乏,或者哪種元素是主要的、決定性的。
(2)確定土壤化學診斷的優劣,將土壤養分含量與參考標準進行比較,判斷豐缺。作物所需的礦質養分基本上是從土壤中吸收的,所以產量是由土壤養分的供應能力決定的,所以土壤化學診斷壹直是指導施肥實踐的重要手段。
根據土壤養分含量與作物產量的關系,養分等級通常分為高、中、低三個等級。土壤養分含量高,施肥不增產;在土壤養分含量上,不施肥可能會減產,但幅度不超過20%?25%;土壤養分含量低,不施肥顯著減產,減產幅度> 10%;25%。
土壤養分臨界值和植物養分臨界值的區別在於,後者很少受地區和土壤的影響,而土壤臨界值受土壤pH值和質地的影響顯著,比如作物從粘土中吸收養分比從沙土中吸收養分更困難,前者的臨界值更高。與植物化學診斷相比,土壤化學診斷有其自身的優缺點。
分析耕作土壤;壹是具有預測意義,可以在種植前預測缺什麽,以便及早預防;二是作為考察作物營養失調的原因,證明土壤養分不足,或者某些元素過多抑制作物正常生長,元素之間是否存在拮抗作用。
這些都是植物分析做不到的。因此,在壹般診斷中將植物分析和土壤分析結合起來,相互補充,相互印證,以提高診斷的準確性。(3)植物化學診斷的優缺點當作物營養不良時,體內某些元素的含量必然會出現異常。分析作物中元素的含量,並與參考標準進行比較,判斷其是否豐富,是診斷的基本手段之壹。
植物成分分析可分為全分析和組織快速測定兩大類。前者測定的是作物中元素的含量,而目前的分析技術可以測定植物的所有必需元素和可能涉及的元素,準確度高,數據可靠,通常是診斷結論的基本依據。全分析費工費時,只能在實驗室進行。
作物未吸收部分養分的組織快速測定,通過顏色反應和目測分級,簡單快速,壹般適用於田間頭部診斷。由於它的廣泛性,通常被用來作為是否缺乏某種元素的粗略判斷。目前,測試範圍僅限於氮、磷、鉀等幾大元素。,而微量元素的快速測定由於含量極小,精密度高,很難實現。
①葉片分析診斷是植物化學診斷的壹個分支,以葉片為樣本,分析各種營養成分含量,並與參考標準進行比較,判斷其豐缺。由於葉片分析的結果在指導果樹施肥、實現預期產量和質量控制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因此受到廣泛重視,並發展成為壹項果樹營養診斷的專用技術。
果樹是多年生作物,葉片壽命長,營養成分穩定期長,與樹木的營養狀況和產量有很好的相關性。果樹營養物質的臨界值受地區影響很小。發現果樹中某種元素的缺乏或毒性水平在不同地方是壹致的,尤其是微量元素。
例如,當葉片含量低於30毫克/公斤時,許多果樹就會缺錳。再者,根據葉片分析和診斷結果采取的補救措施可以趕上當季的時間和工作。(2)快速組織診斷。通過快速測量來確定新鮮植物組織的營養成分含量是壹種半定量分析。測得的養分是未被同化或同化但仍遊離的大分子養分,用目測比色法判斷結果。
這種方法最大的特點就是速度快,壹般幾分鐘或者幾十分鐘就可以完成壹個項目的測試。通常,組織碎片直接與提取劑和顯色劑在試管中反應,用於快速組織檢測。或者將組織液滴在比色板或試紙上與試劑反應,這種方法需要的試劑很少,也叫“點滴法”。
利用組織快速檢測進行診斷,在技術上應註意以下幾個方面:(1)應選擇對某壹元素敏感的部位取樣,最能反映缺乏(營養物質濃度最低)的部位為適宜部位;營養素要分少等級,壹般分為缺乏、正常、豐富三個等級,等級少,等級差大,有利於判斷,細分無用;為了減少誤差,使用更少的樣本,並且跌落測試需要更多的重復。要註意相關元素的測定,如缺磷作物的診斷,氮可以同時測定,因為缺磷植物中硝態氮的含量通常較高,有助於判斷結果;測定結果要結合作物外觀、形態癥狀、土壤條件、栽培、施肥等綜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