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民族工業在近代史上的地位

民族工業在近代史上的地位

壹場從黑發到白發的談判終於在2001有了結果。其實WTO真的是壹朵帶刺的玫瑰。也許這就叫——痛並快樂著。

民族工業的定義

民族工業是近代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時期由民族資本經營的企業。現在中國是壹個完全獨立的社會主義國家,加入了世貿組織,“民族工業”這個概念存在的歷史條件完全不同了。聯合利華對外事務總監曾表示,不應該把“民族工業”理解得太狹隘。在WTO背景下,“民族工業”不再是壹個封閉的概念,中國企業應該用更廣闊的視野和國際規則來描述它。“民族工業”這個概念會隨著時代的變化而發展變化。在新的歷史條件下?quot重新定位“民族工業”的內涵和外延。

世界經濟壹體化或全球化是當代世界經濟發展的大趨勢。在這種趨勢的推動下,各國企業和產品紛紛走出國門,在世界各地尋求發展機遇。很多產品變成了全球產品,很多支柱產業也變成了國際支柱產業,而不是某個國家的產品或產業。

民族工業的內涵不僅包括本地人出資的工業,還包括全體中國人出資的工業,如港澳臺、華僑等。不再是單純由國內資本創辦的盲目排外的企業,而是全民族的整體工業能力和水平。只要有利於提高中國國家生產能力和國際綜合競爭力,所有行業都應該屬於?quot民族工業”類別。

民族工業的外延不僅包括國內居民經營的工業(國有、集體、私營或個體),還包括中外合資和合作工業。但是,外商獨資,如果基礎技術和品牌完全由外國公司擁有,資金的轉移和調節由外國投資者控制,那麽該產業就不是“民族產業”。在中外合資或合作企業中,不壹定要中方控股才能使其成為“民族產業”。只要國家對企業有調控權,企業就可以稱為“民族產業”。但是國家的調控並不是完全通過控股來實現的。壹方面,國家可以通過價格、稅收等宏觀手段對這些項目進行管理。另壹方面,通過談判和協調,中方可以在原材料供應和采購權、產品定價權、產品銷售權、人事安排權、重大事項決策權等方面,以非控股的方式取得合資公司的實際控制權。

民族工業的提法有助於振奮民族精神,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調動廣大人民群眾特別是企業家的精神。壹句話,“民族工業”是指吸收各國有利條件就地生產,或單純使用本地成分,或本地與國外成分相結合,有利於提高整體工業能力、整體工業水平和綜合國際競爭力的工業。

對入世的理解

當今世界,WTO、IMF、世行是支撐世界經濟的三大支柱。世貿組織被譽為“經濟聯合國”,是世界經濟全球化的重要標誌。加入世貿組織是確保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的國家發展戰略。根據對世貿組織及其前身關貿總協定發展歷史的分析,許多國家因為積極參與這壹多邊貿易體制而取得了巨大的進步。希臘、瑞典、芬蘭、丹麥、意大利、德國1950-1951、日本1955、西班牙1963、韓國、阿根廷和1967、新加坡65438。關貿總協定在1947年只有23個締約方簽署。到1999年5月31日,世界貿易組織有135個成員,其中102個是發展中國家和地區,占成員總數的75%。世貿組織成員之間的貿易額占世界貿易總額的90%,中國與世貿組織成員之間的貿易額占中國對外貿易額的90%。中國貿易地位世界排名10,但這麽大的貿易國卻被WTO拒之門外。中國不僅享受不到世貿組織規則的好處,還經常受到無端的報道和制裁。美國對中國最惠國待遇的年度資格審查嚴重影響了中美貿易的正常運行,就是壹個典型的例子。另外,近年來,在我對外貿易中,壹些國家經常對來自中國的商品發起傾銷調查,但我們?停滯不前?妳怎麽了?BR & gt隨著中國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改革開放的發展,越來越證明中國需要世界,世界更需要中國。沒有中國的加入,世貿組織的世界將是不完整的。同時,中國石油加入世貿組織可以更好地與世界經濟接軌,擺脫中國在對外貿易中的不利局面。世貿組織前總幹事路捷表示,中國已經是相互依存的全球經濟的重要成員,中國越來越需要世貿組織體系的機遇和選擇,以滿足其增長和發展的巨大潛力。壹個快速發展的中國不能不保證進入全球市場!

加入這個組織後,我們不能指望得到立竿見影的好處。更重要的是,我們可以通過全面參與其活動,結合自身的經貿發展,積極進行戰略調整,獲得更大的長遠利益。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是壹個雙向的過程。我們在向外國產品和企業開放國內市場的同時,也為中國企業和具有國際競爭優勢的產品進入世界市場帶來商機。毫無疑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對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發展具有積極意義。

加入WTO的機遇與挑戰

毫無疑問,加入WTO對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將是壹個前所未有的機遇。首先,在國際市場上,中國的出口將享受締約各方的非歧視待遇,獲得自由貿易的好處,擴大國際市場份額。這樣壹來,壹入關就面臨更廣闊的市場空間,有利於市場多元化戰略的實施。對於中國擴大出口,改變東南亞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外貿出口低迷的狀態,走出國內經濟過剩的狀態具有重要意義。在國內,出口的擴大導致生產的擴大,這將帶動整個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對解決就業問題具有重要意義。其次,可以享受發展中國家的特殊待遇,對國內有發展潛力的行業的保護,如汽車、電子、化工、計算機、生物制品等。,將使他們成熟後能夠進入世界市場,參與國際競爭。

此外,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將有助於我們吸引更多的資金、技術和管理經驗,進口急需的設備和原材料,加快企業的技術改造。中國加入關貿總協定後,大幅度降低關稅將有助於提高國民福利水平。對於打擊走私,提升社會道德水平具有重要意義。外國直接投資對中國經濟發展的積極影響是:

1吸收了大量外資,彌補了國企資本金不足。

先進技術和管理模式的引進促進了企業管理水平的提高。

3.促進了產業和產品結構的調整和優化,使供給快速滿足消費者的選擇性需求。

在創造就業機會的同時,培養了中國的產業大軍。

但是,我們應該清楚地看到,大量質優價廉的進口品種,無疑將是對我國民族工業的巨大挑戰。入世後,按照國際慣例,沿海等地按規定必須出口的外資企業可能會擴大對內地的銷售,國有企業將面臨更加嚴峻的考驗,中國企業面對大量外資企業的進入將面臨生存危機:在失去關稅和非關稅保護的情況下, 中國企業在國內市場的競爭環境將惡化,產品市場份額下降,中國新興產業發展可能受挫; 中國企業將面臨管理人才和技術人才的流失,中國企業將成為外資企業的人才培養基地;我國民族企業就業將受到沖擊,下崗壓力更大。我們在生產技術、管理水平、資金、信息等方面都處於劣勢。如果我們不夠重視,或者處理不當,這些不確定因素都會產生負面影響。

應付自如

第壹部分:國家政策保護。

保護的必要性

作為壹個發展中國家,中國的民族工業還很脆弱。面對戰鬥力強、產品優的外國企業,如果我們沒有壹定的保護措施,那麽中國的民族工業就會被扼殺在搖籃裏,國內廣闊的市場大部分會被外國企業占領,我們的工業化夢想就無法實現。

具體保護措施

保護的具體措施主要有兩個:壹是控制關稅;二是針對某壹特定行業在數量、許可等方面的管控,制定相關制度。關稅降低後,外國產品將進入中國,這勢必會對中國的產業造成很大影響,特別是那些在國際水平上相對落後的產業,如機電產品的生產。適當提高關稅會給這些站在WTO浪潮上的企業更多的機會、更多的支持和更大的成長空間,使他們有足夠的時間適應WTO帶來的挑戰,把自己發展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同時,考慮到壹些行業的特殊性,實施必要的制度有利於相關行業的發展,並逐步納入國際軌道。同時,WTO原則所允許的手段,特別是對於?quot中國應該充分利用世界上發展中國家的特殊優惠措施。

保護的定義

首先,保護是在WTO允許的範圍內。WTO的基礎是市場經濟和貿易自由化。加入世貿組織意味著中國將接受貿易自由化原則,放棄過去的保護性貿易政策。在這個前提下,保護不再像以前那樣,只是在WTO條款允許的範圍內。事實上,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在接受世貿組織條款的同時,都采取各種保護政策支持本國產業。所以,沒有保護就沒有絕對的貿易自由化。

其次,保護範圍發生了變化。中國入世後,很明顯保護不應該帶著民族情緒“煽情”,而應該是有選擇性的,這是WTO自己決定的。因為市場經濟和貿易自由化不可能讓妳保護所有的行業,妳要對保護的範圍有清醒的認識和敏銳的判斷。保護就是保護那些目前有壹定實力,有很大提升空間的行業,比如機電行業。雖然我們不得不承認與國際壹流水平相比還有差距,但我們在許多方面仍然處於非常有利的地位。與此同時,在技術方面,我們許多國家處於世界領先地位,有很大的改進空間,並有希望在未來幾年或更長時間內成為極具競爭力的產業。但如果現在沒有適當的保護,我們從壹開始就面對來自國際社會的巨大沖擊,無疑是巨大的損失,很難再向前邁壹步,更嚴重的是被擠過去。同時,壹些已經處於世界領先地位的拳頭產業,無疑是中國,也不需要保護。比如中國的服裝、食品、玩具行業。這些產業已經是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王牌。入世等於放開手腳,似乎其他國家也需要保護。另外,對於壹些目前可能沒有競爭力,但是潛力相當大的行業,也要關註和投資。

最後,保護具有時效性。以前的保護沒有具體的期限,但入世後的保護大多是有期限的。有些保護是臨時性的,有些保護是過渡性的,有些保護是階段性的。比如中國用保護幼稚產業的條款來保護壹個產業,壹般需要3-4年。如果中國援引《國際收支保護條例》采取保護措施,時間不會太長;壹旦國際收支狀況改善,為此采取的保護措施必須停止。

正確理解保護

其實國家對某個行業的保護更有利於行業的發展,而不是把它包起來防止風吹雨打。俗話說:救急不救窮。我們所說的保護,是有明確目的的保護,是對其發展有暫時的、局部的有利條件的保護。對於壹些行業的壹些企業來說,內部運行機制腐朽,產品質量低劣,資源配置不合理。這樣的企業,即使有保護,也沒用。總有壹天,“保護罩”會被揭掉,問題會暴露出來,會沒有競爭力,會很快被淘汰。所以作為壹個企業,更重要的是如何更好的利用我們現有的國家和w to的優惠政策,如何提高自己的實力,看清形勢,認識問題,居安思危,放眼未來,而不是去爭取壹時的快樂,這是沒有光明前途的。

第二部分:企業內部運行機制。

(1)打“國家牌”。中華民族的本土文化很強,對民族工業的產品有壹種本能的親和力。這是根植於國人心中的民族情結,也是民族工業得以充分發揮的有利條件。幾年前,長虹電器“以實業報國,以民族富強為己任”的廣告宣傳很快得到了消費者的認可。創維電視的廣告導語“創維愛,中國心”很快被人們記住。這些貼近國人民族感情、具有時代特色的宣傳,為這些企業帶來了可觀的市場份額和利潤。

(2)實施“品牌戰略”。好的品牌永遠是卓越品質和完美服務的代名詞。創建品牌,首先要狠抓產品質量,建立完善的服務網絡。其次,要善於利用各種媒體全方位介紹和宣傳產品。事實證明,具有民族性、通俗性、人情味的廣告能激起消費者的購買欲。再次,要及時對擬創立的品牌進行註冊,對其使用的新技術實施知識產權保護。

(三)實施企業創新工程。在知識經濟時代,創新能力直接決定了產品的競爭力,也將決定壹個企業的生死。因此,民族產業必須有自己的技術創新體系。

1.建立優秀的科研開發機構。企業應自主建立或與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聯合建立研究開發機構。這是企業技術創新的前提。

2.加大科研開發投入,這是企業技術創新的基礎。

3.建立靈活的運行機制,這是創新體系的核心。只有好的機制才能吸引天下人才,人盡其才。

4.以引進國外先進關鍵技術為重點,把引進與匹配、引進與學習、轉化與創新結合起來。良好機制的標誌是:科技與經濟直接結合,科研成果產出率高而快,科研開發人員的勞動成果在精神和物質上得到充分肯定。

5.對於國外同類產品,積極開發符合我國消費特點的品牌,根據消費者需求的變化及時更新產品,這就是企業創新工程的目的。技術創新體系是企業發展的第壹推動力,而制度創新和文化創新具有深遠的意義。企業的制度創新是根據企業生存環境的變化,建立有利於企業自身發展的新的機制和制度。企業要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建立高效的企業制度,包括企業產權制度和資本運營制度、法人治理結構、企業分配制度等。企業文化創新包括企業形象戰略、品牌戰略、經營管理理念、領導藝術、員工素質和追求等等。優秀的企業文化是形象好、品牌精、領導力強、凝聚力強的文化。

(4)主動進攻,積極防守。立足國內保護自己的市場只是問題的壹個方面。另壹方面,妳必須主動進入國際市場,這是保護自己的積極策略。民族工業要有這個自信。壹旦他們的產品成為國際知名品牌,保護他們的國內市場就不成問題。

標簽

隨著經濟全球化和中國近年來的快速發展,我們加入世貿組織勢在必行。這既不是趕時尚,也不是壹廂情願的徒勞,而是發展的必然。如果我們必須為我們未來的實力付出任何代價,那麽加入世貿組織將是我們最好的選擇。不可否認,過去的經濟體制對我們的發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但也在某些方面起到了壹定的負面作用,使得壹些企業隱藏了自己的問題,逐漸失去了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和主動權。現在我們加入WTO,意味著我們的民族工業將面臨真正的挑戰和洗禮,並將逐步納入國際軌道。萬事開頭難,入世的頭幾年無疑是我們民族工業最艱難的幾年。利用現有的優惠政策充實自己,將是當前民族工業的首要任務,也是融入國際軌道必須邁出的關鍵壹步。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度過最艱難的日子,我們的民族工業壹定會成為世界經濟的主角,實現我們偉大民族的復興。

  • 上一篇:歐式復式建築怎麽裝修比較好看?
  • 下一篇:求壹套中學生主題班會計劃的題目:歡迎中考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