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傳統節日體現了中華民族勤勞勇敢、尊老愛幼、追求和平、團結協作的優秀品質和精神。這些品質對孩子有明顯的教育意義。
1.對兒童心理健康的影響
傳統節日對孩子有間接的潛移默化的心理影響。雖然不是很具體很明顯,但是對孩子在心智發展上有積極的影響。3 ~ 5歲兒童的心智發展處於活躍階段,他們主動對外界產生興趣和認知。傳統節日體現了尊老、友愛、勤勞、善良、感恩、回報等積極健康的情感和道德,有助於心智發展處於主動階段的兒童建立健康的情感發展。
2.實踐意義
陳鶴琴先生主張“應該允許孩子做他們力所能及的事情應該允許孩子獨立思考的觀點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意義。傳統節日正好給孩子提供了這樣的時間、空間和平臺,讓他們在這段時間裏接觸到更多自己實踐的機會。
(1)在傳統節日中,可以讓孩子參與到食物和器皿的制作過程中,通過參與和制作,提高孩子的動手能力。比如春節、端午節的時候,讓孩子參與到包餃子、包粽子的過程中,讓他們自己做,自己吃,都是很好的體驗。元宵節參與制作燈籠也是很好的體驗。
(2)傳統節日會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培養孩子對傳統文化的興趣。比如春節期間,貼春聯、年畫、剪紙、貼窗花、福字等活動,無疑將中國的傳統文化融入生活;在傳統節日裏,會有各種藝術表演,如民族器樂、戲曲、楹聯等的表演;在傳統節日裏有許多傳統的民間工藝品展出,其中廟會是最典型的壹種。
(3)傳統節日中的啟蒙教育能很好地開發孩子的智力。在豐富認知的過程中,孩子可以了解中國的歷史文化知識、風俗習慣、社會禮儀規範等等。比如重陽節的啟蒙教育活動,給爺爺奶奶朗誦詩歌,可以很好的發展孩子的語言能力。在元宵節的啟蒙教育活動中,猜燈謎不僅能激發孩子的興趣,還能充分發展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
3.學習意義
在討論學習的意義之前,有必要先討論壹下兒童的認知過程。3-7歲這個時期是兒童記憶系統和思維方式發展的重要過程。
記憶力的發展有以下特點:第壹,記憶儲存量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年增加;第二,幼兒期以兒童的無意識記憶為主,在教育的影響下,兒童在幼兒後期有意識的記憶和回憶能力逐漸發展;第三,兒童在幼兒期的記憶還很直觀生動,而對單詞的邏輯記憶能力還很差。在整個幼兒期,圖像記憶仍然占據主導地位。第四,兒童對新的和不尋常的事件的自傳體記憶往往相當好。
思維的發展有以下特點:第壹,思維的具象性是主要特征;第二,思維的抽象邏輯開始萌芽;第三,言語在兒童思維發展中的作用越來越大;第四,有原始概念的人有壹定的掌握能力;第五,抽象邏輯思維得到初步發展。
通過記憶和思維的特點,我們可以知道,孩子生活的環境和氛圍對他們的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傳統節日的內容包羅萬象,涉及人們的生產活動、衣食住行、禮儀規範、文化娛樂,營造了特色鮮明、氣氛和諧、傳統文化氛圍濃厚的良好環境和平臺。生活和活動是兒童學習的兩個基本要素。傳統節日來源於生活,以活動為載體,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對孩子的教育和主動學習有積極的作用。
二,教學中的滲透
如何有效滲透教學,有賴於社會環境、家庭教育、學校教育三位壹體,實現更好的滲透。
65438+
如今,人們越來越重視傳統節日。其中,國務院制定了“國家法定節假日和紀念日”,允許家庭在傳統節日期間團聚,這表明社會各界越來越重視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傳遞精神。在這樣的情況下,《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教育要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引導幼兒感受祖國文化的豐富和優秀”。傳統節日是最有效的社會資源。
2.家庭。
綱要提出,社會學習是壹個漫長的積累過程,需要幼兒園、家庭和社會的密切配合和協調,以促進幼兒良好社會品質的形成。為了實現幼兒園假日教育活動的最大效果,必須充分發揮家庭教育生活化、自然化的特點,為幼兒各方面的發展提供“實踐場”,整合社會和家庭資源的優勢,調動家長在合作教育中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實現家庭教育在目標、價值和追求上的協同。
3.在學校方面
(1)建設壹支基本功過硬、素質較高的教師隊伍。
首先是從根本上改變教育者的觀念。課程開發不是專家學者的事。教師不僅要教好書,還要探索課程開發。比如從壹個課題出發,組織教師收集資料,開展活動,結合實際梳理壹些做法,這是壹個課程開發的過程,所以教師也是課程開發的參與者、開發者和實踐者。
二是加強科研能力。通過實驗、學習、培訓和實踐,教師可以初步掌握壹些課程開發的策略和方法,使教師逐步從教學型向科研型發展,從而不同程度地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
三是進壹步增強教師的責任感。作為中國的壹名幼兒園教師,我應該增強責任感,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和中國傳統文化的弘揚而勤奮工作,教育祖國的下壹代。
(2)充分結合課程設計的原則。
我根據不同節日所包含的不同主題設定目標,根據不同年齡段孩子的身心發展水平設計組織不同層次的活動。因此,我在班裏開展了壹系列中國傳統節日教育活動,結合孩子們的身心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讓傳統文化滲透到孩子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讓孩子們在潛移默化中感受傳統文化的精髓。
二是幼兒園節日教育的主題必須符合節日所蘊含的民族精神和優良傳統;必須與時代潮流合拍,活動內容必須促進兒童社會性等方面的發展;活動的過程必須能夠將主題內容有機地融入到社會和家庭的節日環境和活動中。
第三,教師應在課程設計活動中發揮主導作用。其功能可以有效激發兒童活動的內在主體性,調動家長參與活動的主動性。課程設計中互動的主體是兒童、家長和教師,互動的核心是兒童。三方平等和諧。孩子不再是節日的局外人和旁觀者,也不僅僅是受教育者,而是作為壹個完整的、獨立的“人”,成為節日活動不可或缺的主角。
第四,課程的效果是多效而深遠的:其多效性表現在參與課程的三個主體(幼兒園、家庭和社會)都能獲得不同程度的發展,幼兒園和家庭進壹步建立起理解、信任和合作的橋梁;其深遠意義體現在,幼兒園以自身的實際教育行動影響家庭的節日觀念,積極與時俱進,從而融入“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創建和諧家庭”的社會主題。
本文論述了傳統節日對幼兒的教育意義以及如何滲透到教學中,從三個方面分析了其教育意義,並提出了壹些滲透的思路。效果如何,需要在實踐中檢驗,需要在實踐中積累、修正、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