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民族服飾可謂:種類繁多,色彩斑斕;百花齊放,各顯風采;歷史悠久,連綿不斷;隨時升華,熠熠生輝。只要仔細觀察中國的民族服飾,就不難發現,這些具有民族性、豐富性、多樣性、實用性和地域特色的絢麗多彩的服飾,是歷史發展的產物,是獨特文化傳統的結晶,是與自然生態和諧的象征,是生產生活方式的具體體現。
歷史發展的產物
從盤古開天辟地,三皇五帝到現在,在這漫長的歷史進程中,人類社會走過了幾千年,到了今天,物質的豐富和社會的進步,為人類在物質和精神生活領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發展空間。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各類人群的服裝裝飾也在由低到高,由遮蓋到保暖,再到滿足社會發展的要求。這種發展變化,從壹個漫長的過程來看,是循序漸進的,有其相對穩定的時期,也有其突變的時期。無論是穩定期還是突變期,都直接關系到社會形態的演變,朝代的更替,政治的變遷。雖然這種“演變”、“更替”和“變化”有其統壹性,但縱觀中國歷史,由於幅員遼闊,民族眾多,統壹中的不統壹,導致了多元化的發展格局。各個民族的祖先都跟著自己的民族發展。在服飾方面,有些民族在質量和造型上與其他民族沒有區別,但在精品上有壹些差異。這才是民族服飾民族性的真實反映。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們必須用歷史的眼光來看待服裝的過去、現在和未來。只有這樣,才能清晰地解釋“穿衣服的民族歷史”,才能通過衣服了解這個民族的歷史變遷和發展。
獨特文化的結晶
中國民族服裝不僅是民族歷史發展的產物。也是獨特的民族文化傳統的結晶。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民族傳統文化,這不僅是區別於其他民族的主要標誌之壹,也是其繁衍生息、生存發展的根本支撐,是壹個民族的根和魂。不難想象,壹個沒有文化的民族不可能獨立於民族之林,更談不上生存和發展。這群人無論多或少,在歷史進程中只能自我分裂瓦解,分道揚鑣,融入其他民族。獨特的民族文化是壹個民族的內在氣質和精神動力,這種氣質和精神動力必然會通過各種形式反映到其生產生活的各個方面,頑固地顯示其民族特色以區別民族之間的差異。民族服飾是民族文化的外在表現和形象展示。這種被賦予文化內涵的服飾,展現了本民族鮮明的個性,有別於其他民族的精神面貌。它不僅實用,便於穿著和工作,而且觀賞性更強,節日穿著,美化生活,有些還具有收藏特性,比如婚紗等等。有些衣服是無價之寶,成為衣服之寶。這些衣服大部分都是勞動人民自己做的,從紡紗到織布,從刺繡到成衣。而且這種手工制作的技藝大多是祖傳的,沒有任何偽造或模仿的痕跡。有些民族服飾已經形成系列,款式、層次、造型很多,適合多種類型的人穿。這是他們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豐富實踐經驗的總結。壹圖壹案,壹花壹葉,都是精心設計,精心打造。而且在民族文化的背景下,每壹件作品都有其不同尋常的藝術特色,堪稱獨壹無二的藝術瑰寶。
與自然生態和諧的象征
中國的民族服飾具有強烈的地域特色。這是因為我國56個民族分布在祖國的四面八方,呈現“大分散、小聚居”的趨勢。由於中國幅員遼闊,東西南北自然生態環境差異巨大,經濟發展不平衡,生活在不同地方的各民族為了適應自己的自然環境,謀求自身的發展,創造了不同民族、不同地區的服飾。臨水而居的江、湖、海,也有不同的特點。大海的驚濤駭浪和水鄉的寧靜完全不同,在海裏釣魚和在內河釣魚,所以他們的服裝也不壹樣。住在深山也有區別,有的住在山林深處,有的住在山腳下的平壩之地;兩者都是以畜牧業為主,但東北和華北的草原與西北和高原不同。由於氣候條件不同,平原上的人們穿著不同的衣服。盡管如此,有壹點是相同的,那就是體現了“天人合壹”,即適合自然生態條件。在適應自然環境的過程中,民族特色的文化內涵被註入其中,各民族逐漸形成了與自然環境相協調的優美服飾景觀。
生產和生活方式的具體體現
生產生活方式是基礎。壹個民族特色文化的孕育和發展,都源於當時當地的生產生活方式。文化的延伸和物化也離不開當時當地的生產生活方式。因此,服裝的發展變化與生產生活方式密不可分,也可以說是生產生活方式的具體體現。
不可否認,隨著時間的推移,歷史的發展,科技的進步,財富的增加,生產生活方式會不斷發展變化,民族服飾也是如此,這壹點已經被歷史所證明。今天的民族服飾是由昨天的發展變化而來的。無非是我們的祖先為了更現實更實際,繼承優良傳統,淘汰不符合時代要求的東西。
中國的民族服飾發展至今。它不會停止,而且必將隨著現代化進程的加快而進壹步發展變化。當然,快速的發展變化更能體現民族特色和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