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村裏,遊客不僅可以了解雲南各民族的建築風格、民族服飾和風俗習慣,還可以觀看激光噴泉、水幕電影、民族歌舞和大象表演。品嘗民族小吃,購買民族手工藝品。身著民族服裝的導遊為遊客提供導遊服務,講解少數民族風俗。結合民族節日,村裏還有獨具民族特色的民族節日,如白族三月街、傣族潑水節、彜族火把節、彜族刀把節、景頗族眼腦神往歌、納西族三節等,讓人流連忘返,沈浸在各民族的海洋中。它是雲南重要的旅遊景點。有壹條旅遊客運索道橫跨滇池,直達民族村寨西山森林公園。
多彩雲南易慧花園,體驗民族風情。
為反映和展示雲南26個民族的風土人情,以自然村落式民族民居為特色,由26個村落組成的雲南民族村計劃於2008年2月18日正式開村。
展翅飛翔的金孔雀歡迎妳。
這座宏偉的鋼架大門是雲南民族村的主要入口。中間是展翅翺翔的金孔雀圓形標誌,象征著雲南民族吉祥幸福、繁榮昌盛。
白象歡迎客人
走進民族村,壹組雕塑映入眼簾:“白象迎賓”。每當夜幕降臨,村裏真正的大象總會向大家敬禮致敬!
這是最迷人、最美麗的村莊之壹。這裏長滿了熱帶亞熱帶植物,壹座精致典雅的傣族竹樓點綴其中。甘蘭民居、風情樓、潑水亭、佛寺、潑水廣場等57處傣族建築,展現了傣族鄉鎮建築的精髓。村裏雄偉的白塔叫“博鐘塔”,高23.6米。是仿照德宏州盈江的雲巖塔,按照1:0.9的比例建造的。40座小塔環繞在高大的主塔周圍,365個風鈴悅耳動聽。傣味樓也供應傣味菜肴。
白村是最豪華的。“三坊壹墻”,“四進五天井”雕梁畫棟,畫工作畫。還有三塔,洱海,蝴蝶泉,主廟和其他景點的縮影。在白美術館展出的蝴蝶是中國最大的蝴蝶博物館,擁有最多的寶藏,非常有價值,必須看看。大理石珍寶博物館充滿了奇妙的石頭,讓人大飽眼福。此外,還有定期的白松和舞蹈表演,您還可以品嘗三道茶和美味的白族美食。
彜族村的陽歷廣場,中間有壹根觀察時間的石柱,周圍雕刻著12石刻。透過石柱的日影觀察時間,生動再現了彜族古老的陽歷。巨型“虎”顯示了古代彜族的圖騰崇拜。此外,還有土棕櫚屋、舞蹈等場景可供觀賞。
其他民族村寨也各有特色。在民族村旁邊,有中國最大最好的民族博物館——雲南民族博物館。博物館由展廳、科研辦公樓、藏書室和手工作坊組成。展廳設有16個展室,展覽面積6000多平方米,設有示範車間和畫廊,藏品達12萬件。建築群前有壹個寬闊的廣場,是大型群眾集會的好地方。放眼整個民族村,它是融合雲南各民族的歷史文化、民俗風情、建築藝術、音樂舞蹈、宗教信仰、生活環境而建,並全部招募少數民族青年來服務和表演,讓人感覺不僅內涵豐富、園林風光秀美迷人,而且真實親切。再加上巧妙的結構和優雅的布局,形成了壹個江南風格的民俗大觀園,真的讓人有進入仙境的感覺。從大門口可以去歌舞廳觀看定期表演的雲南歌舞,然後參觀傣族村寨。我國傣族的分布主要在西雙版納、德宏、紅河、玉溪。根據他們不同的風俗習慣,人們把他們分為水岱,漢傣和花腰傣,大多數民族村向妳展示水岱的情況。
傣族民居是幹欄竹樓。涼爽防潮,分為上下兩層,下層有很多柱子,空間用來存放勞動工具。樓上是臥室、客廳、玄關、露臺。
進入戴家,必須脫鞋才能進屋,不能闖入臥室,否則會被認為是對主人的冒犯。
傣族是壹個非常註重衛生、整潔和好客的民族。大部分傣族女孩(小布少)身材修長,體態優美,鵝蛋臉,柳葉眉...傣族地區本身就是美女輩出的地方。這裏的水,這裏的山,這裏的整個生態環境,孕育了壹代又壹代的傣美人。傣族男生普遍高瘦幹練。農閑時,人人都能做精致的飯菜,傣族人還有壹項絕活——摘壹片葉子放在嘴裏,能奏出各種優美的音樂。
傣族地區屬於亞熱帶和熱帶氣候,人發育較早,壹般在16歲左右,青年男女開始談戀愛。到了戀愛年齡,父母會給兒子買手電筒和毛毯,這些都是傣族人談戀愛的“指南”。阿呆幫出去談戀愛,叫“獵少”,是阿呆語,直譯成中文就是“串姑娘”。辛苦工作壹天後,他回家,吃晚飯,穿好衣服。小夥子披上毯子,拿著手電筒,出去“少打獵”。田野、田野、院子、大綠樹下、馬路邊,都是“獵取年輕人”的好地方。“年輕人”們打扮得漂漂亮亮,三五成群聚在壹起嬉笑打鬧,等待他們的光顧。小夥子走近姑娘們,拿著手電筒壹個個拍照。在他找到他的真命天子後,他唱了幾首情歌。如果女生感興趣,他會主動鉆進那幫人裹的毯子裏,兩人去壹個僻靜的地方開始約會。當妳在夜幕降臨後驅車進入壹個傣族人聚居的地方,借助車內的燈光,壹道獨特的風景會躍入妳的眼簾——路邊,大綠樹下,寨子旁,四條腿暴露在毛毯下。這是傣族“布毛”和“布少”親密無間、腳對腳、頭對頭的原生態展示。達到談婚論嫁的程度後,如果女方父母同意,就按正常形式結婚。如果女方父母反對,就采取“搶婚”的方式。“布少”和“布毛”約好了。在特定的時間和地點,“布少”假裝上班或下班回家的路上,“布毛”帶著壹群人,把“布少”當布少家的親戚趕到時,布少早已被“搶”走,生米煮成熟飯。既成事實後,布毛家給布少家送了壹些禮物,布少家認可了既定的子女公婆。
傣寨有豐富的民族手工藝品。
戴婚禮
傣族人的婚禮被稱為“錢進”(意為婚宴),婚禮將在新娘家舉行。屆時,將宰殺豬、雞、牛,並舉行豐富的宴會,招待親朋好友和本村村民。婚禮當天,在新娘的廳堂裏支起“毛歡”(直譯為“靈魂”),擺上壹三根竹簽,鋪上芭蕉葉,以及壹對煮熟的公母雞、盛滿芭蕉葉的糯米、米酒、鹽簽、鹽、香蕉、紅布、白布等。公雞和母雞都要用芭蕉葉做成的葉帽蓋著,傣語叫“連多洞”。做好婚禮準備後,新娘的女朋友要陪著新娘梳洗壹番,等待新郎上門。新郎也要在家裏梳洗更衣,在親朋好友的陪同下去新娘家的竹樓舉行婚禮。
儀式開始時,主婚人坐在毛歡後面的中間位置,長輩們圍坐在壹起,壹對夫婦跪在主婚人面前,親友們簇擁著他們。坐在毛歡前面的人伸出右手放在桌子上,聽主持人背誦信息。“今天是個好日子,現在是壹天中最好的時光。妳們兩個會以善良和愛結婚,妳們的生活會很幸福。希望妳生孩子,也希望妳生女兒。祝妳幸福,永不分離...
婚禮結束後,新郎新娘各抓壹團糯米放在桌上,蘸上米酒和鹽,擦完鹽棒和香蕉後放在桌前。主禮人拿起壹條長長的白線,從左至右纏繞在新郎新娘的肩膀上,並將白線的兩端放在“毛歡”上,以示新人的心系在壹起。然後拿兩根白線繞在新郎新娘的手腕上,祝新婚夫婦百年好合,無災無難。在座的長輩還拿了兩股線,分別綁在新郎新娘的手上。在系繩子的時候,他們念了壹些祝福的話。綁完線,婚禮基本結束,婚宴開始。新娘和新郎向客人敬酒。
綁線結婚,傣語叫“樹福”,意為系魂。這壹永恒的習俗至今仍在延續。關於傣族婚姻中的牽線習俗,有壹個美麗動人的愛情故事:很久以前,壹位年輕的傣族公主不知怎的在宮裏發現了壹個年輕的奴隸,問:“妳知道我長大後會嫁給誰嗎?”奴隸張開嘴回答說:“我是妳未來的丈夫。”公主生氣了,把刀扔向仆人,割破了他的額頭,仆人被趕出了宮殿。在經歷了無數的艱辛和曲折之後,仆人終於成為了另壹個王國的君主,並和他曾經為奴的王國結了婚。婚禮當天,公主發現新郎額頭上的傷疤,知道他就是被自己用刀劃傷的仆人。她非常懊悔。她當即表示,願與丈夫心心相印,永不分離。並拿起壹縷白線將他們的手綁在壹起,表示永不分離。從那以後,傣家就有了嫁娶系線的習俗。
傣族人結婚,不僅要辦婚宴,還要請歌手唱歌祝福。參加婚宴的人通常會送壹些禮物或錢來表達他們的祝福。
和東南亞大部分地區壹樣,傣族人信仰小乘佛教,並向南方傳播。因為小乘佛教是通過緬甸傳入中國的,所以人們習慣把小乘佛教寺院稱為緬甸寺,也稱為方木。幾乎所有的傣族人都信仰小乘佛教,傣族地區幾乎每個村莊都有方木。任何房子裏都只有和尚住,這也是為什麽大部分傣族婦女不懂傣語的原因,因為他們的寺廟也是學校。
佛寺旁邊有壹座小塔。猜猜這是什麽?那是戴家的井。井的對面是仲婷和水花亭。
潑水節
潑水節是傣歷新年,時間在傣歷六月中旬(公歷四月中旬)。屆時,傣族的布少(女孩)和布毛(男孩)會身著節日盛裝,在歡樂的象腳鼓和芒鑼聲中,將傣家的吉祥水潑灑在賓客身上,誰淋得最濕最透,就意味著誰最幸運。
潑水節在傣語裏叫“祝賀還早”,意思是傣歷新年或六月新年,即傣歷新年。傣歷從6月開始計算,潑水節是從傣歷6月17日至6月19日,即陽歷4月13日至6月15日。每年的這個時候,在德宏、版納、臨滄、思茅、玉溪等傣族聚居的地方,都會舉行盛大的潑水儀式。
潑水節期間,潑水節嘉年華還在民族團結廣場和雲南民族村傣寨村持續了三天。傣族少女(小不點)身著白色、淡黃色或天藍色各種花邊的緊身內衣,大排扣或雙排扣t恤,紅色、黃色和藍色金絲絨或其他材料的深色長裙,美麗地出現了。他們把葉子浸在銀碗裏。當大盆小盆的水向妳潑來的時候,說明潑水的人對妳的感情很深...水在濺,水在飛,在歡聲笑語中,伴隨著傣族姑娘們“水、水、水”的歡呼聲和象鼓、芒鑼的敲擊聲,民族團結廣場、傣族寨子裏人頭攢動,溫暖吉祥的水被畫在人們的頭上、四周、空中。
到了晚上,圍著燃燒的篝火,上千人跳了壹整夜歡快的嘎陽舞(傣族的集體舞蹈),直到朝陽從滇池東邊的水面緩緩露出,朝霞映照著民族團結廣場和傣族村寨,人們玩得不亦樂乎。
白塔是傣族村寨中最壯觀的建築。它是按照1:0.9的比例,模仿盈江縣的雲巖塔建造的。中間的主塔高23.6米,周圍有40座小塔。掛在塔剎上的365風鈴不時發出悅耳的叮當聲。聲音告訴人們風的大小,傣族人認為這是來自天空的梵音,會給人間帶來好運。
告別了傣寨,我們來到了布朗、佤族、基諾族、拉祜族四個民族的寨子。追逐太陽的基諾族人
基諾族的寨子到了。在這個崇拜神靈和太陽的太陽廣場,每到特殊的時間或日子,基諾男孩會敲響神聖的太陽鼓,而女孩們會跳起來輕輕跺腳。以花為媒的做愛方式,正隨著竹竿舞的節奏悄然展開。像諸葛孔明帽子那樣的大酒店向妳展示了壹個父子家庭的和諧與團結。拉祜的傳說
拉祜族歷史悠久,以善於獵虎著稱。他們的部落叫“拉祜”,意思是用火烤老虎肉。關於人類的起源,拉祜族認為古代洪水暴漲時,壹對兄妹躲進葫蘆裏躲過了災難。從此兄妹成了夫妻,人類得以繁衍。在拉祜族村的葫蘆廣場上,身著盛裝的村民們正圍著大大小小的葫蘆載歌載舞著人類起源的故事,他們也熱情地邀請妳加入他們載歌載舞的行列。如果妳是基督徒,妳絕對可以在拉祜教找到知音。品味白族
我們來到了白族村。白族的“白”意為聖潔、忠誠、團結、友愛。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大理著名的崇聖寺三塔微縮景觀。是按照1:4的比例建成的。三塔是雲南現存最古老的密檐磚塔群,也是中國偶數塔中層數最多的塔。
然後就是白族紮染服裝店。紮染是白族著名的民間手工藝品,深受國內外遊客的喜愛。所謂紮染,就是把白布按圖紙圖案用針紮起來,用靛藍染色,染色後再把針抽出來,既美觀又簡單。
在這裏妳可以看到正宗的白族手工藝品。
在大理石車間。大理石因產於大理而得名。它石質細膩,光澤晶瑩,花紋奇特,色彩斑斕,有“天然中國水墨畫”的美譽。
在木雕屋和草編屋中,充分展示了白族兒童的其他精美手工藝品。
在白美術館,我們可以看到來自世界各地的蝴蝶標本。看完這些蝴蝶標本,人們自然會想到大理的蝴蝶泉。
來到民俗博物館,白墻青瓦的建築,整齊肅穆的庭院,會讓妳領略到白族的建築藝術。中國的房子大多朝南,也就是背風向陽,溫暖舒適。大理下關地區是風口,常年有大風向西吹,處於地震多發帶。因此,房屋沿東西軸線排列,主要房間均位於朝東的西面,通常為“三室壹墻”、“四進五天井”。“三室壹墻”是壹個封閉的院落,由兩層主屋兩側的廂房和主屋對面的壹面墻圍成。這面墻繪有彩色圖畫,中央嵌有壹顆圓形大理石;從中午到晚上,太陽照在墻上,再反射到院子裏,使整個院子非常明亮,這就是通常所說的“望墻”。“四合五天井”是指四面有建築,四角交接處有四個小天井,中間有壹個大天井的封閉建築。在民俗博物館,我們還可以看到展示的白族婚禮習俗。
“壹苦二甜三回味”讓妳在三道茶中品味白族的美味。
花園茶館:
妳可能聽說過“三茶”。所謂“三茶”,即壹甜二苦三回味。它象征著人生的歷程,從苦到甜,從苦到甜。嘗過白族三道茶,大家壹定會體會到“人生如茶”。
白族主廟:
白族在宗教信仰上主要信奉佛教,尤其是觀音崇拜十分普遍。此外,信主也是白族特有的信仰。耶和華是白族人民崇拜自然、祖先崇拜、英雄崇拜等原始宗教觀念融合的產物,實際上是當地的守護神。
白登臺:
每逢佳節倍思親,這裏是白族人民表演大本鐘、白戲、霸王鞭等民間歌舞的地方。在白族豐富多彩的傳統節日中,最有特色的是壹年壹度的大遊行。三月街也被稱為觀音節。最開始是佛教講經廟會,每年夏歷3月15日開始,持續壹周左右。在此期間,“商賈雲集,斑山堆積”,各族人民把最好的手工藝品和土特產拿到三月街去賣,把最好的節目拿到三月街去表演。後來,三月街逐漸演變成壹種具有濃郁民族色彩的交易會和節慶活動。
聆聽洞經的音樂,感受納西東巴文化的輝煌。
來到納西村,村口有壹尊雕像:手持長矛,駿馬騰躍。他叫“三花”,是納西族的民族英雄。相傳三多是麗江壹位名叫木圖斯的將軍。他在戰爭中英勇異常,立下了許多功勛。穆土司在玉龍山下北嶽廟為他祭祀。
在三尊雕像旁邊,有兩幅壁畫和浮雕墻,顯示出濃厚的東巴文化氛圍。其中,壁畫以東巴語繪制,反映了納西族本土宗教東巴教的始祖東巴世羅創立了東巴經典,並以此命名。至今仍被東巴研究者和藝術家使用,是迄今為止世界上唯壹活著的象形文字。浮雕表現了東巴經典中創世紀的內容。《創世紀》認為藏族、納西族、白族是同壹個祖先。講述了三族先民崇仁連創世的艱辛歷程,以及崇仁連後來結婚生子(三族先民)的故事。
我們看到的高大石牌坊,是仿照麗江獅子山老木土司房前的石牌坊。接下來,我們看到了納西族的“三室壹墻”、“民居建築”和“工藝建築”。這些建築共同展現了麗江大研鎮的“四方街”,展現了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地麗江市的古樸風貌。在這裏的展室裏,我們可以看到納西族婦女的“穿星戴月”服飾;可以欣賞到白沙細樂和麗江古樂,被稱為古樂活化石,是忽必烈元朝和明朝時期從北方和中原傳到麗江的。穿過“花馬坊”,越過花園般的山丘,呈現出“女兒國”和“瀘沽湖”的木屋。這是摩梭屋。摩梭人主要居住在麗江寧蒗縣永寧區,至今仍維持著男不嫁女不嫁的“阿霞”婚姻制度。在家庭中,母系血統占主導地位,女性地位高於男性。這個母系氏族社會遺跡被稱為“人類社會婚姻家庭發展史的活化石”。在摩梭之家,我們可以壹個壹個的參觀外婆的房間,禮拜堂,男生的房間,女生的房間,阿霞的房間。泗港的呼喚
走過竹藤橋,我們到達了瓦村,也就是“四崗裏”廣場。“四港”是瓦語,意思是山洞,“裏”是出來的意思。這個方塊顯示的是《創世紀》史詩《四崗裏》中講述的佤族從山洞中走出來的傳說。頭樁、牛樁、木鼓向人們展示了這個民族原始、淳樸、勇敢、蓬勃的民族文化...熱情的彜族人民。
我們來到了彜族村。彜族是我省人口最多、分布最廣、支系最多的少數民族。他們把老虎當作圖騰崇拜。妳看,村口對面紅砂巖墻上的巨幅“三虎浮雕”,粗獷活潑,指引著我們遊覽的方向。這是根據楚雄州牟定縣馮土司出土文物中的虎圖設計制作的。轉過石墻,我看到遠處還有壹個巨大的黑色“虎頭”,那是壹座人造的虎山。
虎山前是十月陽歷廣場。廣場中央矗立著壹根高高的圖騰柱,柱上雕刻著太陽、老虎、火、八卦等圖案。廣場周圍有十組月亮石雕。每個月亮都分黑白兩種,但黑白兩面朝向不同,表示月亮在十月歷中每個月的位置不同。十月歷將壹年分為10個月,每個月36天,加上每年5-6天的節日。這種歷法優點突出,月日數工整易記,季節準確科學。它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在夏朝就開始使用了。十月陽歷是彜族的驕傲。在十組月光石球的外圈,有十二生肖的雕像。在古代,彜族人用十二生肖記錄太陽,與中國的十二生肖不同的是,它的頭是老虎而不是老鼠。
再往前,有彜族民居。它是以雲南南部峨山彜族土帳坊為原型的。這種房子冬暖夏涼,造價低。底層用作廚房、馬廄,樓上住人,平臺屋頂可以用來晾曬食物,也可以作為活動場所。有刺繡樓、工藝樓、文化樓、土司樓等。在張圖的房間裏,各有特色,粗糙而簡單,精致而細致。火把節是彜族最隆重的節日,在農歷六月二十四日。節日期間,白天的鬥牛、摔跤非常熱鬧;夜晚,火把通明,夜空火紅,青年男女盡情歡樂。這壹切充分顯示了彜族人民熱情奔放的性格。
在雲南民族村寨,除了迷人的村寨,在民族團結廣場,還可以看到驚心動魄的苗族刀,歡快的景頗族木腦縱歌,多姿多彩的民族歌舞,有趣的大象表演。這裏的大象,在馴象師的訓練下,會向遊客敬禮,敬禮時會把鼻子甩向右邊,低下頭。太牛逼了!但這種“爽”需要勇氣和魄力。這是勇敢者的遊戲。當遊客給大象食物時,大象會頻頻點頭表示感謝!大象會踩著人們演奏的進行曲的節拍,大踏步前進。這是靈性訓象師對大象精心訓練和訓練的結果...真的很好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