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舒華是中國最原始的煙火表演之壹。春秋戰國時期冶煉技術飛速發展,工匠們經常傾倒多余的銅汁,在地面和墻壁上留下零碎的金屬物,在人們眼中就像樹幹和樹花壹樣美麗。漸漸地,大舒華表演從冶煉中分離出來,變成了煙火表演。後來,大舒華表演也被視為壹種驅鬼和祭祀神仙的方式,增加了崇敬的元素,成為傳統的社會消防活動之壹。
《大舒華秀》最早是由唐代詩人李白記錄的。他在《秋浦十七歌》中寫道:“火照天地,紅星大亂。朗朗月夜,曲動寒川。”754年(唐天寶十三年),李白從廣陵、金陵到宣城,往返於虢、涓兩國。《秋浦十七首》就是由秋浦在這個時候寫的。《唐代地理》記載:“秋浦是產銀、銅的地區。”從李白的詩中可以看出,唐代冶煉廠傾倒銅渣時的“大舒華秀”場面極其絢麗多彩,伴有歌舞。
今天,中國的山西和河北都保留了大舒華表演的傳統,尤其是河北蔚縣的溫泉古鎮,完整地繼承了這壹古老的藝術,並將其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加以保護。
然而,大舒華展對工匠的需求超出了壹般人的想象。首先要敢把鐵水控制在1600度以上,用特制的木勺把火花甩出去,要準,要好看。勺子不穩,會傷到手藝人自己。其次,大舒華秀的身體素質極高,通常在連續打了十幾勺後會休息壹下。只有真正勇敢的工匠才能做到。因此,從古到今,大舒華秀的工匠們都備受推崇。
正因為大舒華秀需要極其高難度的技巧,所以壹直無法大規模推廣。只能靠老匠人代代相傳。
現在,人們欣賞大舒華表演不僅僅是通過觀看煙火本身。在蔚縣的民俗活動中,妳還可以看到結合大舒華表演技巧安排的舞臺表演。通過排練那些來自中國的傳統題材或民間故事,妳可以贊美勞動人民的勤勞和智慧。大舒華秀的積極影響也使這項傳統技藝成為人們青睞的焦點。春節期間,河北、陜西等地都會上演大舒華秀的經典節目,為新年祈福。
冰燈
坐飛機,飛到北方的冰城。展現在人們面前的是壹個千裏冰封、萬裏雪飄、白衣飄飄的冰雪世界。
就像珠三角人愛花,每年舉辦壹次“花市”壹樣,生活在松花江流域的人也熱愛冰雪藝術。每年春節前後,他們都會舉行盛大的“冰燈遊園會”。
冰燈是北方特有的民間藝術,在中國已有100多年的歷史。據說,過去松花江沿岸的漁民習慣把壹個“冰塊”凍在桶裏,中間點壹盞燈照明。這是最原始的冰燈。
到了清朝中期,正月十五,大人往往會做各種小冰燈給孩子捉。孩子們在大街小巷遊蕩,相互競爭,成了節日禮物。壹些城鎮還舉行了小規模的冰燈遊園活動。《黑龍江外記》記載:“上元,城內五夜燈火通明,車聲響了壹夜。有人雕刻五六英尺的冰作為生日燈籠。火中間的雙筒火把看起來像水晶!”可見100多年前齊齊哈爾市的元宵之夜是多麽熱鬧。
到了近代,哈爾濱繼承了過去的傳統,經常舉辦冰燈遊園會。齊齊哈爾、佳木斯等城市和壹些國有農場也在春節期間舉行了類似的活動。春節期間,哈爾濱舉辦的“冰燈遊園會”讓這座冰城格外妖嬈。在這裏,不僅有宏偉的大型建築,也有精致獨特的小物件;古今中外都有生動的傳說,中國有引人入勝的雕塑;有各種花卉,生動的動物造型;這裏不僅有山水風光的冰峰玉洞,還有獨放光芒的冰燈雪燈。色彩斑斕,美不勝收。
冰燈的制作可分為冷凍和冰雕兩種。壹般小冰燈要先做成模具,然後裝滿水,送到室外冷凍。凍結時,必須在凍結的水面鉆壹個大孔,防止模具凍結。等凍到壹定厚度,把裏面的水倒掉,拿回室內。當它稍微溶解的時候,冰殼就可以被拉出來了。然後用燒紅的鐵棒把冰殼穿過小孔,綁上鐵絲,裝上電燈,接上電源,壹個精致炫目的冰燈就完成了。制作冰峰、冰獸、冰塔、冰樓等大型冰制品,要根據設計要求,用天然冰塊搭建不同的冰堆,再用斧、鋸、鏟等工具雕刻,加工成各種動物、花卉、建築等。最後制作人會挖壹個洞,把電燈放在冰燈裏。
查幹湖冬季垂釣
查幹湖又名查幹淖爾(蒙古語意:白湖),位於吉林省西部松花江畔原郭爾羅斯大草原上,總面積420平方公裏。是中國十大淡水湖之壹,盛產胖頭魚、鯉魚、鰱魚等68種魚類。
查幹湖真正的冬釣可以追溯到遼金時期。據史書記載,遼聖大宗喜歡吃“冰魚”。每年臘月,他都會帶領家人在冰封的查幹湖上紮營。仆人奉命刮去帳篷裏的冰,直到冰薄如紙,可以清楚地看到冰下遊動的魚。當妳看夠了,想吃的時候,妳就輕輕的打破薄冰,水中的鮮魚紛紛躍上冰面,成為君臣盛宴的案中之物。歷史上習慣稱這種捕魚方式為“春季博納”。
由於查幹湖冬捕便於保存和運輸,這種古老的冬捕方式延續至今。如今,查幹湖冬季垂釣奇觀已被列入吉林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每年都舉辦盛大的冰雪漁獵文化旅遊節。
釣魚前,先舉行祭湖儀式。“漁翁頭”將供品按順序擺放在祭壇上,然後在三個香爐中放上九支香點燃,再繞著祭壇、冰洞、冰雪敖包順時針轉三圈,誦經。隨後,“漁翁頭”站在會場中央,端起酒碗,雙手舉過頭頂,開始背誦祭湖詞。然後,“漁翁頭”會手捧酒碗跪在冰窟前,高喊:“查幹湖冬天捕來的網醒了,該給湖水獻祭了!獻給不朽的天堂!再次犧牲給我們生命的地球!三祭養我們查幹湖!”
所有參加冬捕的人在向湖中獻祭並喝下莊行酒後,跳上拖網或雪橇,浩浩蕩蕩地去冰面上幹活。
到達網場後,由“漁柄頭”根據湖底外觀和水深確定位置,挖第壹個冰眼作為下網,然後確定插旗位置,再確定網,插網旗。在下網的過程中,馬拉著馬輪扭動大絳,把大網往前擡,然後“網柄”用大鉤把網放到冰下,隨時掌握網的輕重。當整個網都在水裏時,所有的魚都被包圍在網中。
最後用幾個馬拉網輪來移動網,網的兩邊通過網輪上的旱帶和鉤子結合在壹起,形成壹張大網。每只翅膀可以同時拉出三片,稱為壹拉,總共* * *要拉出16次。釣魚時,直接用網把掛在網上的魚拉到冰上再摘下來,而用“魚竿”把浮在網出口的魚撈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