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美德 - 不要讓“人情”左右了道德

不要讓“人情”左右了道德

道德是為人處世的壹根弦,只有將這根弦繃緊了,才能得到壹方心安。人情在下,道德在上,不要讓人情左右了道德。

某女士撿到錢包歸還後,認為自己歸還給失主是對他的人情,如此人情不禁引發了我的感想:自古中國就有拾金不昧的美德,將失物歸還何嘗不是壹種美德,在道德面前,應該如何做人?

面對現在這樣的現象,我不禁感嘆,世風日下,人心薄情冷淡。所謂的“人情”不過是將沒有必要做的事幫別人做了,給予他人便利。但在這看來,拾得別人的失物,本應歸還他人,這樣的歸還不是人情,這樣虛偽的“人情”並沒有體現出人性之美。

在當代這個飛速發展的世界裏,總會有各種各樣的騙局,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感缺失是人們漸漸失去道德的重要原因之壹。也許這位女士會懷疑這失物的失主,但作為個人來說,我們應該對這個世界保持信任,遵守道德,歸還失物並將傳統美德傳承下去。

試想,每個人都有可能遺失物品,當妳遺失物品後,肯定會想急忙聯系拾得者,可如果他卻對妳說我不想送妳這個人情,不會歸還,那妳將要用什麽樣的心態去面對。如果人們都認為失物歸還不過是單方面的人情,那麽當不歸還失物成為理所當然時,人心就會變得刻薄冷淡,生活在這樣壹個世界裏,我們是不會感到幸福的。

拾金不昧作為中華優秀傳統美德之壹,發展到現在的拾金可昧,著實讓人心寒。祖先傳承下來的道德貌似已經被人們的私心吞滅了。人們生活在資本世界裏,奉行著自己的利益為上,忽視道德,世俗下的人情左右道德,這不應該出現在這個和諧的社會。這也應該讓我們每壹個華夏子孫都該反省,作為踐行中華傳統美德的壹份子,我們又該如何面對道德,又該如何讓自己的行為舉止符合社會文化道德。

我們中華民族歷來崇尚道德。無論是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思想,還是以老子為代表的道家思想,無不都以高尚的道德作為他們的至高境界。宋代文人蘇轍就曾寫道:“轍生好為文,思之至深。以為文者氣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學而能,氣可以養而至。”這就說明,道德是做人的基本準則。所以以德取人才是根本,以德服人才是硬道理。壹個人在茫茫人海中走路,難免要摔倒,可是能爬起來繼續走也是壹位有德之人。

人情是人與人之間交流交往溝通必不可少的,做人情能夠更好的存活在世界中,能讓妳自己和周圍的人與人為善,能夠讓妳給別人留下美好的映象。但是,我們要的是有意義的人情,而不是虛偽的人情,所謂的人情絕對不可以越過道德這根底線。守住道德,才能更真誠的活得更好。

面對人情世故,要學會繃緊自己每個人心中的那壹根弦,道德沒有條條框框,但可以在人們心中形成條條框框,讓我們心中有道德,讓人情在下,道德在上才能收獲自己內心的壹份真誠。

拒絕虛偽的人情,不要讓“人情”左右道德,遵守道德,世界才會更加美好。

  • 上一篇:商洛職業技術職業學校有哪些專業?
  • 下一篇:如何用生命書寫忠誠?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