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左右,冶金學家開始研究直接使用氧氣的煉鋼方法,並論證了用高濃度氧氣代替空氣可以提高煉鋼效率。
20世紀40年代,氧氣斜吹轉爐煉鋼法、臥式轉爐雙管吹氧法、純氧頂吹轉爐煉鋼法相繼出現,其中純氧頂吹轉爐煉鋼法的優勢最為明顯。與當時常見的平爐相比,其投資減少壹半左右,效率提高數倍,成本低,質量高,因此迅速得到推廣。在電力充足的國家,如美國和意大利,電弧爐煉鋼和感應爐煉鋼已用於精煉特殊鋼的生產。20世紀40年代出現的連續鑄鋼法是煉鋼技術的壹大進步。它可以節省錠模和初軋機,成倍提高生產率,明顯降低投資和成本。
煉鋼技術的發展也表明,在各種特殊鋼和合金鋼的不斷問世。不同的特殊鋼和合金鋼可以滿足不同的特殊需要。20世紀初,滲碳被發明,滲碳技術滲氮很快發展起來。從20世紀20年代末到30年代,鎳和鉻被添加到普通碳鋼中,制成了壹系列堅韌的鎳鉻鋼。重要合金鋼錳鋼的精煉技術也取得了新的進展。1882年,英國人S·R·哈德菲爾德首先研制出的錳鋼,含錳量約為12 ~ 13%。20世紀初開發出含錳80%的高錳鋼,具有極高的韌性,可用於艦船和武器的裝甲。1900年哈德菲爾德研發出高磁導率的矽鋼,是制造電器的好材料。1912年,英國人H. Brearley用壹定比例的鎳和鉻制成了耐腐蝕性能良好的不銹鋼。1912年,美國生產出含鎳71 ~ 80%的導磁鋼。1923年,德國研制成功高硬度氮化鋼。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通過對鎳鉻合金進行氮化和熱處理,獲得了壹種新的堅硬耐磨的合金。20世紀40年代,出現了壹種能承受800℃高溫的鎳鉻合金。此外,通過添加不同比例的矽、鉬、鈮、鋁和鈦,這壹時期還誕生了多種具有特殊性能的合金鋼。這些合金材料的出現促進了機械、電力、化工、交通和軍事工業的發展。
後來,鈦等金屬材料雖然在強度上超過了鋼,但由於數量極其有限,遠未取代鋼。鋼壹直以其巨大的數量和品種主宰著金屬材料的世界。據專家預測,至少在未來50年內,不會有任何金屬材料取代其主導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