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4-37猴頭菇
(1)營養
猴頭菇是壹種木腐真菌,在自然界中多生長在闊葉樹的樹幹上。提供其碳營養源的培養料有棉籽殼、木屑、玉米芯、麥稭、蔗渣、稻草等。麥麩、玉米粉、米糠、菜籽餅和尿素提供氮營養。猴頭菇對培養基碳氮比的要求為20 ~ 22 ∶ 1。氮源過高時,菌絲徒然生長,子實體形成延遲;碳源比例過大,氮源營養不足,菌絲薄,子實體薄。
(2)溫度
猴頭菇是壹種嗜溫真菌,菌絲生長溫度為6 ~ 30℃,最適溫度為25℃左右。子實體生長溫度6 ~ 25℃,最適18 ~ 20℃。溫度對子實體的形狀有壹定的影響。溫度高於20℃時,子實體刺長,球小而疏松,易形成分枝。溫度低於12℃時,常呈桔黃色,味苦。只有在溫度適宜的情況下,子實體才是白色,大,肉質,不分枝,刺長適中,商品化好。
(3)濕度
菌絲生長發育的適宜含水量為60% ~ 65%。75%以上,菌絲薄而弱,汙染率高;50%以下,菌絲稀疏,生長緩慢。子實體階段還要求培養基含水量為60% ~ 65%,菇房空氣相對濕度為90%左右。在這個階段,猴頭菇對空氣相對濕度的要求非常敏感。空氣相對濕度適宜時,子實體長得大、白、緊湊,刺的長度適宜。低於70%的話,子實體弱黃,刺短;達到95% ~ 100%時,子實體易分枝疏松,畸形菇多,刺粗長,品質差。
(4)照明
猴頭菇花絲在黑暗中比在光照下生長得更好。子實體的形成和發育需要弱光。直射光或過度散射光都不利於子實體的生長發育。
(5)空氣
猴頭菇是壹種好氧真菌,在高二氧化碳濃度條件下,其菌絲體仍照常生長。子實體對二氧化碳敏感,如空氣不流通,子實體不易分化,或柄拉長分枝,刺彎曲畸形甚至死亡。
(6) pH值
猴頭菇適合酸性環境,這是它的特點之壹。Ph 4.5 ~ 6.5適合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