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代軍隊的戰術和組織改革中,有壹股“改師為旅”和“合成營”的浪潮,以美國為首的北約部隊已率先實施。有人說這是因為歐洲現役部隊人數太少,不得不采用。那麽大國百萬現役部隊使用“改師為旅”和“合成營”後,戰鬥力會增加還是減少?為什麽要縮減軍隊規模?其實是美國人帶頭做的,因為美軍有全球霸權的需要。二戰結束以來,美軍向世界各熱點地區派兵,還對阿富汗、伊拉克、南斯拉夫等國發動局部戰爭。所以美軍應該是實踐信息化時代陸軍作戰的第壹人,也對舊建制在這種新模式下的問題深有感觸。在舊的軍事體制下,部隊是按兵種組織的。例如,陸軍有步兵師、裝甲師、摩托化步兵師、炮兵師、工程部隊、運輸部隊等等。要發動壹場戰鬥,就要完全匹配這些戰鬥類別。比如印度和巴基斯坦經常發生嚴重的軍事沖突,壹次就要派出3-4萬的軍隊,有時甚至會派出654.38+萬的軍隊。其實印度也不想去這麽大費周章,但是沒有辦法。比如他派壹個1-2師的步兵,1萬人以上,那麽他就派另壹個師的炮兵。有了火炮,還要防空襲,還要配備壹定的防空力量。有了弓兵和運輸部隊,3-4萬人跑不掉。這樣,面對壹場小的地區沖突,往往需要調動壹整支軍隊來應對,不僅反應速度慢,而且造成了軍事負擔。這是傳統二戰部隊編制的短板。其實二戰中就有過這樣的改革意識。例如,美國和德國經常將坦克營分配給步兵部隊或加強某些炮兵部隊。1942年,美國陸軍編制壹般給每個步兵師分配1坦克營、1防空營等部隊,實際上是合成思想的初步體現。怎麽縮小才是最合理的。在沙漠風暴等戰爭中,美國進壹步優化編制,從合成師逐漸演變為現在的“師對旅”、“合成營”,進壹步完善新型陸軍部隊編制。那麽怎麽改最合理呢?目前,我軍與世界其他軍事強國壹樣,普遍采用“師改旅”的思路,即建立集團軍直接指揮下的合成旅,以減少中間層級帶來的指揮幹擾。壹個合成旅下轄4個合成營,1炮兵營,1防空營,1作戰支援營,1偵察營。目前我軍有重、中、輕兩個合成旅,可以應對我國復雜的地理環境。比如適合西部廣大地區的重型合成旅,而南方水網縱橫,雨季泥濘更適合輕型旅。也可以裝備新型輕型坦克+新型輪式戰車,或者99A重型坦克+04A的重型組合。至於戰鬥力,由於層級簡化,旅以下沒有團級建制,而是直接組建9個合成營,每個合成營的實力實際上是加強了。以33的前蘇聯式建制為例,壹個坦克排是3輛坦克,壹個連是3輛坦克,加上連總部是1輛,壹個* * *是10輛坦克。目前合成營已改為西部編制14輛。壹個坦克排從3個增加到4個,指揮連有2輛車。這樣壹個連就是14坦克。每個合成營由兩個坦克連組成,所以有28輛坦克,壹個合成旅由4個戰鬥合成營組成。反過來,壹個重型合成旅會有112輛坦克,相當於某些坦克師的坦克數量。而且要知道重合成旅是優先裝備的99A新型坦克,戰鬥力更強。不僅僅是坦克數量,我們合成營的編制裏還有兩個步兵連,壹個炮兵連等五個戰鬥連。這樣壹個合成旅就有8輛步兵戰車,就是100 04A多。然後,營屬炮兵連,每個連6門120mm榴彈炮,旅屬炮兵營27門65438。但是,它在指揮上更加靈活。傳統上,師裏有軍,軍裏有集團軍。現在集團軍直接指揮旅,旅直接指揮營,快速高效,反應方便,足以應對任何復雜的地區沖突,可以用最少的人力在最快的時間內取得最大的作戰效率。這支6000-7000人的重型合成旅,配有壹定的直升機突擊部隊和空軍,足以完成以前需要3-4萬兵力才能完成的任務。多快多省啊!
上一篇:非傳統的解釋下一篇:白襯衫怎麽洗不發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