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美德 - 美容漫談

美容漫談

人到中年,思想行為似乎都在回歸。比如理發,我厭倦了在發廊裏尋找童年的美好回憶。

?在昆明的富春街上,有壹家舊國營時代遺留下來的理發店。師傅是壹位年近60的老太太。商店很簡單:老式座椅、剃須刀、熱水龍頭、熱毛巾和奶油。師傅們聽洪湖紅衛兵的歌或者像《聖母院》那樣播的電影。商店似乎在20世紀70年代就凝固了。我發現了這個地方,並喜歡這裏。我用20分鐘洗了頭發,剪了頭發,刮了胡子。師傅基本功很好,尤其是刮胡子,修眉,刮鼻毛。真的是“臉上壹把刀,聲音無跡”!其中壹個是龍雲禦用理發師的徒弟,給龍雲講師傅理發的故事。每次10大洋可以讓壹根頭發不落地。

中國人有理發的歷史。古人雲:“身皮之損,患之父母不敢損之,孝之始也。”漢族人成年後不再剃頭,男女都把頭發盤成發髻戴在頭上。三國時曹操行軍,他的坐騎誤踩農田,依法斬首。曹公想自殺,人們勸他把頭發剪死。拿破侖稱霸歐洲,兵敗囚徒島,黯然離世。剪下幾縷頭發,送給親人做個紀念,比得到幾萬法郎更珍貴。亭外古道邊,戀人話別,癡情女子常有壹縷青絲壹滴淚,演繹“牽手看淚,無言可對”的動人故事。

最可恨的是滿人遷入中原,壹紙“剃發令”讓早已承認滿人統治的漢人奮起反抗,八旗兵如狼似虎,制造了“嘉定三屠”、“揚州十日”的血腥悲劇。從此260年漢人開始剃頭,理發師職業由此誕生。民國以後西風漸起,“豬尾巴”被拋入太平洋。但是我在外婆家玩的時候,看到壹個老頭,後腦勺上掛著壹根辮子,又白又亂,發型和村裏人不壹樣。我孤獨多疑,長大後才知道他是滿族遺民。

壹個人有多少次生理性頭發不算。但兩次尤為重要。寶寶出生後第壹次剃掉的胎毛特別珍貴,要小心保存。老了,快死了,就該刮臉理發,幹凈整潔地重生。弄亂了頭發,孩子會被視為不孝,逝者會被惋惜和憐憫,感嘆前途黯淡。理發是壹件大事。

小時候在農村,整天吊兒郎當,頭發長了就不想理了。每次我理發,就像殺豬壹樣。壹百個人舍不得,經常被媽媽抱在村裏王師傅的椅子上,洗頭打肥皂,迷得兩眼發直,難受。剃刀在磨刀的畫布上被王師傅弄得嘎嘎作響,手動的剪子偶爾夾到頭發,讓人疼得齜牙咧嘴,壹次剪1分。解放前,王師傅在胡宗南部隊理發,技術壹流。憑他的本事,當時全家都住在農村。

隨著改革開放,香港、澳門開始流行起來,“頭腦發熱剃光頭”的老辦法被各種發廊所取代,發廊裏貼滿了明星時髦發型的照片,尤其是80年代初,穿著“奇裝異服”、留著各種時髦發型的男男女女在大街上招搖過市,引人註目或暗暗贊嘆。那時候花幾塊錢理個發是壹筆不小的開銷。後來壹次理發要幾十上百,有的上千。後來發廊好像都不重視頭發了。每天晚上在壹些背街小巷,衣著暴露的女孩坐在燈光昏暗的發廊裏,低著眉毛頻頻向路人招手。

?能寫幾個字,畫幾筆的都喜歡留長發,而且刻意淩亂,表現出藝術家的風格。女影星如文靜也會剃光頭。不知道他們是想出家還是裝酷。電影中的“壞人”往往是光頭形象,比如胡寒山、日本隊長。現在很多老板和企業高管也流行禿頂,說是成功人士的標誌,可能是。經濟大潮中壹切都變了。

?2065438+2007年3月8日

  • 上一篇:清明節清明果的制作方法
  • 下一篇:中式婚禮的壹些音樂推薦,可以給我們講講嗎?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