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油糍粑:黃油是從牦牛奶中提取的,牦牛奶是藏族人不可缺少的食用油。它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是藏族人每日熱量攝入的重要來源。酥油的精制方法是:先將牦牛奶略加熱,然後倒入酥油桶中,上下用力攪打,來回數百次,攪拌牛奶使油水分離。這樣水面上就浮了壹層淡黃色的脂肪,冷卻後就是酥油。倒入皮革口袋存放,使用時撈出。主要用於制作酥油雕塑、點燈,也用於煮酥油茶、制作糍粑、煎卡片、水果。
青稞是藏族人民制作巴贊的主要原料。青稞炒好後磨成面粉,和酥油壹起吃。人們還把青稞和豌豆混合在壹起做成糍粑。青稞制成的糍粑不僅是傳統的藏餐,而且作為藏餐出現的主要餐廳,也是中外賓客的重要食物。在宗教節日裏,藏族人民還投擲糍粑以示祝福。
酥油糍粑的方法是將酥油放入碗中,將茶葉倒入其中溶解,然後加入糍粑和少量曲拉、糖,左手持碗,右手無名指攪拌,喝掉多余的茶葉,再用四指揉成壹團食用。吃起來甜而不膩,能充饑解渴。當妳攪拌酥油時,妳應該避免草率的溢出。壹般吃完碗底是幹凈的,不會留下殘渣。
風幹肉:藏族人主要吃牛、羊肉和奶制品。牧區壹般不吃蔬菜,飲食單調。從單壹的飲食結構來看,牧區乃至整個西藏都屬於高脂肪高蛋白飲食區。眾所周知,牛羊肉熱量高,有助於生活在高海拔地區的人抵禦寒冷。有趣的是,藏族人有吃生肉的習慣。如果妳去壹些牧民或農民家裏,妳會看到風幹的牛羊肉掛在房子或帳篷裏。如果妳去這些家裏做客,主人會拿出風幹的牛羊肉讓妳品嘗。這種味道只有在高原才能嘗到。
湯死面包:俗稱藏式面包。用肥牦牛肉做餡,加少量蔥姜,剁成泥,邊剁邊加水。它是用死面卷成壹個薄薄的皮袋子,在袋子的連接處留壹個小口揉面,放在籠子裏蒸。出籠時,包子看起來像壹朵蓮花,內含大量鮮美的汁液,入口香而不膩。
手抓肉血腸:在牧區,宰殺肥羊煮手抓肉淋血腸招待客人,是最好最尊貴的規格。熱情的牧羊人現場宰羊,支起大鍋,加鹽、胡椒等佐料燒開,大塊的手抓肉在水和血中曬幹就可以吃了。味道很好,尤其是胸叉肉,經常留給客人。同時將牛、羊肉或內臟切碎,加入蔥花、姜、辣椒等。並與羊血混合,倒入清洗幹凈的腸子,分段結紮,放在鍋裏煮壹會兒,鮮嫩無比,滋補作用極大。
酸奶:農業區也叫臥奶。將鮮牛奶煮沸,晾至微溫,加入底料,罐裝,用皮袍或被子包裹,恒溫發酵56小時後食用。釀出來的酸奶就像豆腐壹樣,白嫩,微酸,清涼,微香,和紅糖、白糖壹起吃更好。具有解暑、活血、舒筋、補腎、消食、健胃的功效。
此外,甘南牧區還有辛(藏族小吃之壹,將糍粑、曲拉、蕨麻粉、葡萄幹、大棗、紅糖用酥油融化,使結塊的食物變涼)、道什哈(將羊肉的骨頭切碎,與燒紅的石頭壹起放入羊的胃中烘烤的方法)和豆卷(將羊的胃囊洗凈,用鹽包裹切片的網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