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邦的歌謠肖邦的歌謠受到波蘭革命詩人米茨凱維奇的歌謠的啟發。至於他的四首敘事曲中的第壹首——G小調敘事曲(作品23),許多肖邦研究者認為它是在米奇的敘事詩康拉德·瓦倫羅德的影響下創作的。康拉德·瓦倫羅德(Conrad Valenrod)是壹部愛國史詩,描述了14世紀立陶宛人反抗日耳曼武士的鬥爭。立陶宛人馮·斯坦丁小時候被俘虜,在日耳曼武士的照顧下長大。戰爭中同時被俘的立陶宛民謠歌手哈爾班,用愛國思想暗中影響著沃爾特。在他潛移默化的影響下,沃爾特正在醞釀復仇的野心。後來被立陶宛人俘虜,娶了立陶宛大公的女兒奧爾德娜。這對夫妻把自己托付給了國家,決心犧牲自己的愛情、幸福甚至生命和榮譽來拯救祖國的命運。他們兩人悄悄離開立陶宛,來到涅門河對岸。奧爾德娜自願成為修女,被鎖在尖塔上的壹個小房間裏,直到死去。沃爾特改姓康拉德·沃倫·洛德,回歸日耳曼武士,在對抗摩爾人和土耳其人的戰爭中做出了中立的貢獻,獲得了武士的信任,被任命為武士的總經理。掌握了力量之後。在蓄意的陰謀下,他做了許多倒行逆施的事,使武士集團浪費國庫,失去有利的作戰機會,使百姓血本無歸,節節敗退。後來事情終於泄露出去了。在沃爾特因叛國罪被執行死刑的前夕,他在尖塔上向奧爾德納作了壹次悲劇性的告別。《G小調敘事曲》開頭是緩慢的引子,雙手奏出莊嚴的曲子。這是說書人的開場白,把我們引入了悲劇的史詩氛圍。第壹個主題是典型的敘事主題。剛開始的時候,我聽到壹種揮之不去的音調,好像是老說唱歌手Harban在撥他的四弦琴。平靜而悲傷的旋律總在嘆息,仿佛在講述壹個被奴役民族的苦難歷史,用愛國思想哺育著在敵營中長大的沃爾特。下連接部分是第壹和第二主題之間的橋梁。連接部分連續發展出壹個短音。這種音調的痙攣性節奏表現出焦慮和不安,熱情逐漸高漲,變得洶湧而激烈。第二個主題展現了另壹種境界:溫柔、清澈、抒情,像壹首優美的歌。似乎是立陶宛少年沃爾特天真純潔心靈的寫照。結語部分是對第二主題的補充。進壹步表達了委婉、親切、詩意的柔情。/11728446/blog/1195834564這裏有壹個視頻。
上一篇:卷心菜可以做什麽菜?下一篇:世界各國慶祝新年的習俗是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