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美德 - 鹽城有哪些歷史風俗習慣?

鹽城有哪些歷史風俗習慣?

鹽城是淮劇的發源地,被譽為“淮劇之鄉”、“小劇種之鄉”、“現代戲曲之鄉”。鹽城也是中國三大半雜技之鄉之壹,在雜技資源、教育培訓、人才隊伍等方面具有獨特優勢。

淮劇又稱江淮戲。流行於江蘇省、上海和安徽省部分地區。清代中葉,江蘇鹽城、阜寧壹帶流行著壹種說唱形式“門嚷”,它是由賈敏的號子、田歌的“雷磊調”和“插秧調”發展而來的。形式是壹個獨奏或兩個二重奏,只用竹板拍擊。後來又與民間“香火戲”相結合,犒勞神靈,稱為“江北戲”。後來受徽劇、京劇的影響,淮劇在唱腔、表演、劇目等方面逐漸豐富。早期的淮劇,以“老淮調”和“倚巴調”為主調,唱腔基本由曲牌組成,沒有管弦樂器。1930左右,戴寶玉、梁廣友、謝長玉等人在“香調”的基礎上,開始創作壹些以二胡為伴奏的新調,因二胡用弓演奏而得名“拉調”。淮劇的表演藝術有了很大的提高,浮動區域從鹽城、阜寧、淮安等地逐漸擴大到江蘇省內。1912、淮劇藝人何、等。,把淮劇帶到上海來唱。後來,著名演員何教田創造了“連句”唱腔,進壹步豐富了“自由調”。淮劇傳統劇目有:《舌尖》、《捉腳》、《乖巧奶奶罵貓》等早期生活劇。秦香蓮、蘭等9部帶有荷花字樣的劇目,王、蘇等13部劇目。

在鹽城、阜寧壹帶的農村,歷史上就有巫會活動,包括:祈求豐收為幼苗會、加苗會;延福消災,做太平會,火星會等。隨著歷史的變遷,這種表演不斷豐富,經過長時間的演變,逐漸發展成為香火戲。

香火戲是與民間鬼神信仰密切相關的壹種地方劇種,又稱三火子、三顆子,最終於清同治元年(1862)前後形成。其唱腔由流行於中國的香火調和流行於淮陰、寶應壹帶的淮梆子組成。同時,香火藝人經常與門閥藝人聯手,所以香火戲中的很多曲調都來自於門閥。

  • 上一篇:30歲以上的男性不要亂剪頭發。試試這些時尚潮流。妳知道哪些是優秀的嗎?
  • 下一篇:世界頂級男裝品牌有哪些?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