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美德 - 用真情描繪農民――評辛東旺的油畫《村民傳》

用真情描繪農民――評辛東旺的油畫《村民傳》

去年,畫家辛東旺在中國美術館舉辦了以“三農”為主題的“村民傳記”展覽,並推出了同名繪畫作品集。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廣大農村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這種變化首先表現為人們強烈的生存欲望和改變自身命運的願望,表現為人們的生存觀念和價值觀念的碰撞和沖突。由於傳統的、歷史的、社會的因素,我們腳下的土地承載著幾代人的悲傷和苦難,承載著歷史和現實的沈重,承載著壹個民族的心理和精神壓力。

在辛東望的作品中,人物是現實生活中的人物,場景是現實生活中的場景,情緒是真實的情緒。他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人物的內心。他沒有帶任何主觀想法,沒有添加任何點綴。他只是和自己心中的對象交流,把那壹瞬間捕捉到的真實純粹的心理信息、情感信息、生活信息傾註在畫布上。他所寫所畫的,都是他與對象融為壹體的生命狀態。他作品中的人物,不管是熟悉的還是陌生的,都和他有壹種特殊的“緣分”,壹種彼此相連的“緣分”。這種“緣分”是建立在對苦難的認知上的。他太熟悉這片土地和它的人民了,他在這片土地上的經歷令人難忘。村民們的困惑和苦難激起了他的同情和憐憫,壹直觸動著他的心,促使他壹次次拿起畫筆,壹次次放下。有時他忘了自己是在畫畫,而是在和對象進行推心置腹的對話。在他看來,壹個藝術家如果不關心壹個民族的苦難,不關心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的命運,就不是真正的藝術家。辛東望把自己人生的沈浮牢牢地系在了土地的命運上,這是他經過多年的文化心理積澱和藝術錘煉後做出的關鍵選擇。他想用自己的畫筆承擔起壹個藝術家的使命,用自己的畫筆書寫壹部村民的時代、命運、精神的歷史。於是,他把自己的藝術牢牢鎖定在對村民生存狀態的關註上,探索貫穿靈魂與時代的“隧道”,從而發現民族的生活狀態、精神狀態和文化品格的上升。

辛東望筆下的人物不僅表現了個體生命的尊嚴,也表現了特定歷史條件下壹個民族的價值關懷。是壹個時代民族精神的成長軌跡。若幹年後,當我們回顧辛東望的作品時,妳可能會驚喜地發現,它已經作為壹個時代的生動標本,進入了壹個民族歷史的記憶。縱觀古今中外的文藝史,不朽的作品深刻地反映了那個時代的真實。辛東望《村民傳》是壹個非常響亮的時代命題。村民,農民工,下崗工人,雖然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地位低下,生活艱辛,但他們的血液和神經,是建設壹個國家,壹個民族文化和經濟的根本。他們的憂慮是壹個民族的憂慮,他們的向往是壹個民族的向往。他們的價值取向決定了壹個民族的價值取向。他們雖然窮,但財富是他們創造的;他們在苦難和困難中的每壹次掙紮,都是向人類的精神處境和生命高度邁進壹步。刻畫他們就是刻畫壹個民族的精神形象,為他們塑造雕像和傳記,也為壹個民族、壹個國家、壹個時代塑造雕像和傳記。藝術家如果遠離了他們,就遠離了藝術生長和滋養的沃土,從辛東旺的作品中,我們領略到了壹個藝術家的良知與責任,坦誠與自覺,愛與選擇,社會變革與時代進步的步伐,生命的豐富與沈重。這應該是《村民傳》閃現的時代意義和藝術價值。

  • 上一篇:男生理想的婚禮是怎樣的?
  • 下一篇:秋天有什麽特點?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