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美德 - 石漠化治理

石漠化治理

以水土流失綜合治理為核心。石漠化治理應遵循水土保持原則,因地制宜;堅持以水土流失綜合治理為核心,提高水土資源可持續利用率,把石漠化治理與退耕還林、防護林種植、水土保持、人畜飲水、扶貧開發等生態工程有機結合起來,進行綜合防治。石漠化防治對策首先要立足於保護喀斯特地貌區未發生石漠化的地方,防止其發生,防止潛在的石漠化繼續惡化演變;對已經發生石漠化的地區,要進行綜合治理,使之逐步向良性發展,重點是輕度和中度石漠化。

防治石漠化應多管齊下。如封山育林、荒山造林、退耕還林,改變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實施生態移民;同時,要制定優惠扶持政策,鼓勵企業、事業單位、個人和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參與石漠化治理;特別要註意調整石漠化地區的能源結構,加快農村能源建設步伐,降低森林資源的能源消耗。中國石漠化擴展趨勢逆轉,生態治理工程貢獻率達到72%

2012 6月14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國家林業局有關負責人通報了《第二次全國石漠化監測結果》。我國石漠化地區監測範圍涉及貴州、雲南、廣西、湖南、湖北、重慶、四川、廣東等8個省(區、市)的463個縣。它是珠江的源頭和長江的重要補給區,也是南水北調工程和三峽庫區的水源區,生態位置十分重要。1999以來,我國先後實施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還草等工程,加大長江、珠江防護林等重點工程投入,積極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石漠化治理取得明顯成效。

第二次全國石漠化監測結果表明,我國土地石漠化總體擴張趨勢得到遏制,由過去的持續擴張轉為凈減少,巖溶地區生態狀況呈現良性發展態勢。截至2011,全國石漠化土地面積為12002萬公頃,占監測區土地面積的11.2%,占喀斯特地區的26.5%。與2005年相比,石漠化土地減少96萬公頃,下降7.4%;年均減少1600平方公裏,減少率為1.27%。90年代末年均擴張1.86%,“十五”期間為1.37%。

喀斯特地區石漠化的凈減少和生態條件的良性發展,是我國實施綜合治理措施的結果。其中,人工造林種草、林草植被保護等生態治理工程對石漠化土地的逆轉起主導作用,貢獻率達72%;土地壓減和農村能源結構調整促進的植被自然恢復率為18%;農業工程和農業技術措施貢獻率為7%;其他因素貢獻3%。

實踐表明,石漠化治理的過程仍然是壹個減貧的過程。通過治理石漠化,項目區保持了水土,調整了種植結構,發展了果業和木本糧油。統計表明,項目區農民人均收入以每年12.5%的速度增長。

  • 上一篇:世界拳迷都佩服的張偉麗,獲評最佳運動員,“大師”卻頻頻挑釁她
  • 下一篇:秋季如何防火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