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美德 - 秦漢以後中國軍事思想的發展

秦漢以後中國軍事思想的發展

孟子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孔子是至尊聖,孟子是次聖,孟子和孔子的思想被後人稱為“孔孟之道”。按照今天的學科分類標準,我們似乎很難找到專門的軍事論述。但在《孟子》七章中,孟子在闡述其政治學術思想時,對軍事的看法和見解是以零碎的方式表現出來的。對於孟子軍事思想的研究,學者們多從軍事哲學的角度探討孟子的戰爭觀,戰爭的本質,以及人們對戰爭的反對。本文在分析孟子軍事思想產生的歷史背景和軍事本質的基礎上,著重從傳統文化資源的角度探討了孟子軍事思想對我國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的借鑒和啟示。

孟子的軍事思想博大精深,“不僅使先秦時期所有其他軍事著作相形見絀,而且有克勞塞維茨的軍事經典《戰爭論》所不及的東西”[1]748。可見,孟子軍事思想的研究對於豐富和完善孟子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第壹,孟子軍事思想的背景。

(壹)“百家爭鳴”為孟子軍事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寬松的社會條件。

戰國時期,中國社會歷史劇變,各種社會矛盾錯綜復雜。由於社會政治處於不團結、不統壹的狀態,統治階級沒有余力推行封建文化專制主義,出現了“諸侯爭鳴,招收留學生”的社會現象[2]39。於是,思想文化領域出現了“百家爭鳴”的局面。孔子死後,儒家思想分為八大部分。戰國時期,以孟子為代表的孟子儒學積極參與“百家爭鳴”,孟子被尊為孟子。孟子的學生把他的言論記錄下來,編成了《孟子》。在《孟子》壹書中,孟子在論述其政治和學術思想時,分散了他對軍事的看法和意見,形成了他的軍事思想。

(二)“流血”是孟子軍事思想形成和發展的直接動力。

戰國時期,諸侯國經過激烈殘酷的吞並戰爭,大浪淘沙,優劣淘汰,最終形成七國稱霸,爭奪天下霸權的局面。通過兼並戰爭統壹天下,是當時諸侯國面臨的首要政治和社會問題。在激烈殘酷的並購大戰中,國與國之間妳爭我奪,生死往往只是壹眨眼的功夫,壹步之遙。諸侯國為了滅敵自救,完成統壹大業,不僅需要治國安邦的政治理念,更需要出兵制勝、統壹全國的軍事指導思想。在這種背景下,哲學家們大多順應時代潮流,把握戰爭主題,紛紛發表評論。

  • 上一篇:砂型鑄造工藝流程
  • 下一篇:第二屆巴蜀合唱節獲獎名單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