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片相機使用膠片進行感光成像,圖像也存儲在膠片上。數碼相機使用電子傳感器進行光敏成像,圖像存儲在存儲卡中。
膠片機的原理、優缺點;
以黑白電影為例。膠片感受到光線後,其基片上的感光介質會根據光線的強弱發生化學變化。然後經過後期的定影操作,沒有光的區域會被洗掉,半光的區域會保留半層,強光的區域會保留。因此,在基板上形成了深度圖像(僅深度相反),從而形成了具有圖像的膜,並且可以用於以後的照片印刷。
基於以上原理,膠片獲得的圖像相對“原始”,明暗過渡自然。而且由於感光介質的技術發展,寬容度越來越高,得到的圖像越來越細膩,在小尺寸膠片上也可以實現精細成像。
但膠片是壹次性的,屬於耗材,在攝影成本中占很大比重。由於成像介質的原因,圖片會有輕微的顆粒感。而且膠片機在拍攝時無法實時顯示影像。單反雖然消除了雙反射,解決了取景的問題,但是拍攝者仍然需要靠經驗和測光設備來判斷曝光的調整,在拍攝的前期工作中會消耗大量的時間,很難提高拍攝效率。另外,膜的保存也是比較有講究的,不然時間長了容易發黴或者刮花。
數字計算機的原理、優點和缺點;
數碼相機的光學結構和膠片機是壹樣的,特別的壹點是膠片換成了電子光敏傳感器,它感應到光線後會產生電信號,再經過內部處理生成數字圖像,然後存儲在存儲卡上。
傳感器幾乎可以“無限”成像,而且不是耗材,明顯降低了拍攝成本。最重要的是,它可以實時顯示圖像,並具有主動測光系統。從此攝影師不再需要大量的前期工作和小心翼翼的按下快門,工作效率有了質的提升。
但是,數碼相機生成的圖像是數字的,由像素組成,如下所示:
為了讓畫面看起來更精細,需要使用更多的像素來組成圖像。
數字圖像還有壹個大問題,就是分類,如下圖:
顏色過渡會有臺階現象。雖然現在的數字技術在高端設備上可以做到16bit,也就是65536級別,基本上可以蒙騙人的眼睛,但還是分了類,和膠片自然的層次表現還是有區別的。
另外,數碼相機的灰度容忍度不夠高(即從最亮到最暗的表現範圍),對人眼來說並不刺眼的亮度在數碼機上已經曝光過度。人眼不暗的環境在數碼機器上已經暗了,很難在壹張圖像中同時得到高光和暗部的細節,這也是和膠片表現最大的差距。
最後,數碼相機的傳感器像素只能捕捉亮度值。為了表示彩色圖像,需要合成紅色、綠色和藍色像素,並且每三個像素進行插值。實際上,詳細的顏色是由軟件算法“猜測”出來的。不同的算法造成了不同廠商的色彩特點,這種工作原理也導致了色彩表現和膠片效果的本質區別。
從以上兩者的對比來看,數碼淘汰膠片是合理的,因為它降低了拍攝成本和技術門檻,簡單易用,讓數碼機在普羅大眾中迅速普及。在圖像效果方面,數字技術已經能夠達到接近電影的效果,至少在家用級別上是這樣。
當然,電影作為壹種傳承百年的影像技術,影響深遠。即使是現在的數碼相機,依然是從膠片機繼承而來,膠片特有的顆粒感和色彩效果成為了很多人心中不可替代的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