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美德 - 絕對優勢理論與比較優勢理論的異同:新貿易理論與比較優勢理論的異同。

絕對優勢理論與比較優勢理論的異同:新貿易理論與比較優勢理論的異同。

論現代貿易理論與比較優勢理論的異同

1、現代貿易理論和比較優勢理論的區別:

(1)不同的理論假設:①規模報酬不變,規模報酬遞增。在李嘉圖看來,產品生產的機會成本不變,即規模收益不變。規模報酬遞增是指生產規模的擴大導致其單位產品的平均成本逐漸下降。內部規模經濟理論認為,正是規模經濟使得各國通過擴大特定產品的生產規模來降低成本,從而尋求獲得成本優勢,進而導致國際貿易。規模經濟理論還有壹種解釋,即外部規模經濟,它主要來源於行業內企業數量的增加導致的產業規模的擴大。由於同行業企業的增多和相對集中,信息收集和產品銷售的成本會降低。②完全競爭和不完全競爭。傳統理論假設市場是完全競爭的,但現實並非如此,企業傾向於追求規模經濟。差異化產品的存在也是這種追求的結果。同時,差異化產品的消費也帶來了消費者福利的增加。這些假設打破了原有的自由競爭的市場結構。但是在壹個國家的市場中,追求規模經濟和差異化產品是矛盾的,國際貿易可以很好的解決這個矛盾。

(2)分析角度不同。傳統的國際貿易理論大多從供給的角度來解釋國際貿易的原因、結構和結果。現代貿易理論認為,在相同的生產條件下,不同的需求也會影響國際貿易的區域分工。需求不同的原因可以是偏好不同,也可以是收入不同。前者認為各國的偏好因其自然和人文環境的影響而不同。後者的典型代表是重疊需求理論。

(3)靜態分析和動態分析。在李嘉圖的比較優勢理論中,各國的比較優勢是固定的,分析是靜態的,而現代貿易理論解釋的是貿易格局的動態變化和在某些產品中主導地位的變化。

2.現代貿易理論和比較優勢理論的相似之處:

(1)理論的發展是現實的回應。追溯到斯密乃至重商主義,貿易理論的發展是為了回應實踐的需要,解釋現實,服務實踐。比較優勢理論論證了國際分工和自由貿易能夠增加財富和福利,為資本主義的發展和對外擴張提供了理論支持。二戰後現代貿易理論的壹個重要使命就是解釋現實中大量出現的產業內貿易和貿易模式的動態變化。

(2)現代貿易理論是對比較優勢理論的發展而不是否定。相對勞動生產率的差異帶來相對成本和比較優勢的差異;資源稟賦和不同產品要素密度的差異,導致不同國家在生產集約利用其豐富要素的產品時具有成本優勢,即比較優勢;規模經濟,無論是內部規模經濟還是外部規模經濟,都是由成本差異引起,然後帶來比較利益;產品生命周期理論解釋了在產品生產周期的不同階段不同國家之間比較優勢的動態轉移;需求重疊導致貿易的原因還在於各國大規模生產其代表性需求產品所帶來的成本優勢所帶來的比較優勢。

(3)在理論政策方面,當前所有的貿易理論都傾向於支持貿易自由化。取決於不同的假設,尤其是傳統理論的發展,理論對現實給出了不同的解釋,但迄今為止,幾乎所有的國際貿易理論都認為,國家之間壹定的專業分工和交換可以帶來福利的增加,這種增加可能表現為消費數量的增加,也可能表現為消費種類的增加。

  • 上一篇:納粹德國勛章的功勛和聲譽
  • 下一篇:50年代的美國服裝是什麽風格(圖片)?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