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雞又名頭毛雞,是壹種大型鳥類,體長110-115厘米,翅膀展開至125-144厘米,體重2.5-10.8公斤。它的主要特征是頭頸部裸露,只有稀疏的雞毛,生長有紅色的地板。體色以金屬棕色或綠色為主,有黑色橫斑散布。胸前和尾巴上的羽扇能閃耀出各種顏色的金屬光澤,顯得特別威武雄壯。尤其是公火雞,能夠展開成扇形,非常漂亮。
這個物種的馴化實際上已經進行了壹段時間。火雞馴化的最早記錄實際上是在墨西哥的瓦哈卡,在那裏火雞第壹次被馴化成家禽,大約是在歐洲的新時代(公元前5000年)。此後,它壹直是美國和墨西哥的主要食物,生活在當地的亞熱帶森林中。直到歐洲人來到美洲,火雞才開始被歐洲人以更規範的方式飼養,並被帶出美洲,傳播到歐洲。最後,它也演變成壹些節日中最重要的活動,這些節日是感恩節和聖誕節。
歐洲人吃火雞已經有400多年的歷史了,他們主要在兩個節日吃火雞。壹個是感恩節。當初有壹批英國人來到美國,惡劣的環境威脅著他們的生命。當地的印第安人給他們送來了火雞食物,最後幫助他們在這裏建立了家園,因為感恩節是為了感謝這些印第安人而設立的,吃火雞的傳統盛行。後續,因為火雞的含義是大餐,聖誕大餐火雞就成了代表性食物。在這兩個節日裏,火雞成了必不可少的壹道菜。
那麽火雞是什麽時候引入中國的呢?其實時間並不長。壹般認為是150年前傳入中國,隨傳教士而來。80年代後,聖誕節等西方節日開始在中國盛行,火雞開始大量進入中國,甚至壹些地區開始設立火雞養殖場。那麽為什麽這個東西發展了這麽多年還是不被國人接受呢?是因為火雞太醜了嗎?
雖然中國人吃很多雞,但對火雞確實缺乏興趣。這不是因為火雞太醜,而是因為火雞味道太幹,湯無味,燒烤太麻煩。所以相對於火雞,中國人更喜歡烹飪普通的雞鴨。自然,這個東西在國內也就慢慢流行起來了。歸根結底,其實就是口味的不同。美國人喜歡吃火雞,中國人卻接受不了。和臭豆腐的意思壹樣。而且美國人不喜歡吃火雞,但是他們選擇吃火雞是出於對印第安人的感情和對印第安人幫助的感激。中國不需要感激他們,所以他自然缺乏認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