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原始社會,葬禮是壹種宗教儀式。人們以為死亡不是真正的“死亡”,而是埋在地下後可以重生。進入封建社會後,人們更加重視喪葬儀式。尤其是在封建社會早期,也就是商周時期,喪葬儀式的規格不同,直接與等級制度掛鉤。春秋戰國時期,宗法制度被破壞,墓葬文化也發生了變化,開始出現隨葬品等形式。死者的安葬已經不是家庭的事情,而是直接關系到死者生前對國家的貢獻。當時有殉難制度,貴族殉難人數可達數十人。這種殘酷的制度直到康熙才被廢除。
封建王朝滅亡了,但埋葬制度並沒有隨之消失。新中國成立後的很長壹段時間,人們仍然采取傳統的死後安葬形式。但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土地資源越來越緊張,尤其是城市,沒有多余的土地來建墓地,於是國家開始推行火葬。由於傳統觀念的阻撓,最初的推行並不順利,但隨著觀念的轉變,我們發現火葬確實更環保、更經濟。不僅可以節約土地資源,還不用擔心屍體成為傳染病的源頭。為了更好地推廣火葬,各地政府還專門修建了墓地,存放骨灰盒和墓碑,供家屬悼念。事實上,埋葬方式的變化在壹定程度上反映了時代的進步。
說了這麽多火葬的好處,真的沒有缺點嗎?當然不是。北京大學的壹位教授曾經談過他對火葬弊端的看法。他認為火葬制度讓現代人失去了對死亡的敬畏和尊重。而且火葬也不能完全解決土地資源短缺的問題。把壹個人的屍體燒成灰燼放在箱子裏,然後把箱子埋在土裏,本質上和土葬沒什麽區別。再說了,這壹步把人燒成灰不就和垃圾處理廠處理垃圾的方式壹模壹樣嗎?
火葬相當於把人像垃圾壹樣處理掉,這不僅違背了中國傳統的“葬於地下”的觀念,而且在實踐中也造成了很多不好的影響。例如,許多老年人強烈反對火葬,並威脅要自殺。還有的晚上偷偷埋起來,這樣不容易被發現。其他人在下葬後被舉報,屍體被挖出來再次火化。
但是火葬確實比土葬更符合現在的社會發展,尤其是現在的環保問題。雖然在某種程度上與傳統觀念相悖,但傳統思想中也有精華和糟粕。新時代需要新思想,我們自然需要摒棄糟粕,才能跟上時代的發展,適應社會的變化。也許很快,火葬就會被另壹種埋葬方式所取代,也許那時人們會對新的方式更加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