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最早記載赤水河釀酒歷史的是司馬遷的《史記》。《史記·西南夷列傳》記載,公元前130年,漢武帝劉徹喝了夜郎(今貴州北部)的名酒“葫蘆醬”,忍不住贊其“甜”。後來就有了漢武帝派漢將軍唐萌到貴州開辟對外道路,專門繞道茅臺所在的仁懷的歷史。有句話叫“中國政府的水粉算什麽?賺唐大笑道茅臺古稱夷布,勾醬則被證明是仁懷赤水河加水果、糧食釀制而成的酒。在中國釀酒史上,完全由糧食通過制曲制成的白酒始於唐宋時期。赤水河沿岸茅臺地區出產的大曲酒,已成為朝廷貢品。元明時期,茅臺鎮楊柳灣(現茅臺酒廠第壹車間區)已建有壹定規模的釀酒作坊。值得註意的是,當時茅臺的釀造技術已經創造了獨特的“回沙”工藝。到了明末清初,仁懷地區的釀酒業,每村都有作坊。這壹時期,茅臺地區特有的醬香型白酒已經成型。1704年(康熙四十二年),茅臺酒的品牌開始出現。壹批以“回沙為茅臺”、“毛春”、“春燒茅臺”為標誌的茅臺酒成為貴州最好的白酒。乾隆年間,貴州巡撫張廣泗上書朝廷,修建疏通赤水河,使川鹽流入貴州,促進了茅臺釀酒業的繁榮。到嘉慶、道光年間,茅臺鎮的燒坊已有20多家,其中最著名的有“壽生酒鋪”和“大河燒坊”。到1840年,茅臺地區白酒產量達到170多噸,是中國釀酒史上第壹個生產規模。“戶戶只儲賣酒,船載多鹽”成為那壹時期茅臺繁忙景象的歷史寫照。1949之前,茅臺酒產量下滑,酒廠只有三家,分別是華姓出資的“成毅酒廠”,稱為“華茂”;王興資助的“榮和酒房”叫“貓王”;賴興出資的恒興啤酒廠叫“賴茅”。華茂是現在茅臺的前身。1704年,“卓盛燒坊”正式將其酒命名為茅臺。1949年底貴州壹解放,中央就打來電話,要求貴州省委、仁懷縣委正確執行黨的工商政策,保護茅臺酒廠的生產設備,繼續生產。根據中央政府的指示,貴州省對成毅、榮和、恒興給予了大力的經濟支持,幫助他們發展。他還給上司政治待遇,在人民政府安排職位。1951年,貴州省收購了最大的成毅燒坊,並將其他兩家合並,成立了國有茅臺酒廠。政府立即抽調精幹幹部,投入大量資金擴大生產規模。1949 10,開國大典前夕,茅臺酒進中南海懷仁堂,民國開國元勛互賀。據中國新聞社報道,開國大典的第壹場建國宴會當晚在北京飯店舉行。從廚師的選擇到菜單酒,都是周恩來親自審定,以茅臺為主酒。國富民強,國富民強。當年治愈紅軍的茅臺,如今終於成為國家的“開國婚宴”。到90年代末,茅臺酒已經連續14次獲得國際金獎。
上一篇:老房子二樓怎麽裝廁所?老房子裝廁所怎麽解決排水問題?下一篇:中國的宗族制度有什麽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