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美德 - 莆田元宵節有哪些習俗?

莆田元宵節有哪些習俗?

無論春節還是元宵節,它無疑是我們最大的傳統節日之壹。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的信仰和習俗。在莆田過元宵節,最不可或缺的就是放壹頂棕色的轎子。下面,邊肖介紹莆田元宵節放棕色轎子的習俗。歡迎閱讀。

莆田元宵節習俗中放棕轎介紹:

蕩棕轎子是福建省莆田市壹項古老的漢族民俗活動,屬於元宵節。人們聚集在燃燒的篝火周圍,表演者擡著棕色材料制成的“轎子”,跟著轎子的腳步和搖擺轎子的跳躍步伐,隨著時間緊迫時緩慢的鑼鼓聲,壹次次把轎子高高舉起又落下,跑來跑去,跳來跳去。它寄托了漢族勞動人民驅邪避災祈福的美好願望。

沒有人能說出放置棕色轎子的習俗的起源,除了它更神聖和莊嚴。在熊熊烈火前放壹頂棕色的轎子,有壹種原始的神秘靈氣,常與各種民俗、宗教、祭祀、婚喪等活動相結合。莆田漢族的元宵節時間與其他地區不同。“正統”的元宵節是在農歷正月十五,而莆田元宵節從農歷正月初六持續到月底。

蕩棕轎子既娛神又娛人,帶有壹定的體育動作元素。隨著鑼鼓的節奏,表演者或走或跳,或坐轎子或搖轎子,既有腿部動作,又有手臂和軀幹動作,既有直線動作,又有曲線動作,是壹種獨特的身體活動。

而且表演者和圍觀者在活動中相互呼應,將自己的感受表達的淋漓盡致,不僅帶來了視覺上的沖擊,也造成了精神上的震撼。人們壹邊享受生活,壹邊表達對上帝的敬仰。

人們的熱情被調動起來,人群沸騰了。這時,表演者和旁觀者都分不清誰是誰了。這種誇張的肢體語言旨在表達對上帝的敬仰。

莆田元宵節習俗探析:

元宵節是莆田壹個重要的民間節日,比春節更盛大,持續時間也相當長(因為各村時間不壹樣,最早的初八是正月二十九)。

解放前,元宵之夜,村裏的宮社張燈結彩,擺“宴桌”,疊餅,村民擡菩薩神像。當遊行隊伍走遍全國時,各家各戶都在大廳裏支起香案。遊行隊伍經過時,他們點蠟燭,放鞭炮,燒柴火,做“貢品”,祈求壹年平安幸福,俗稱“接風宴”。

收拾好家具後,主婦們把余燼帶回家,倒進爐子裏,表示來年會更加興旺。到了晚上,燈籠,“棕色的轎子”(跳火)和舞龍舞獅壹直持續到黎明。有的村還“做大棚”(幾班演員演大型歷史劇)。

壹些村莊以壹種非常特殊的方式慶祝元宵節。例如,在城廂區郊區的廣福仔村,正月十三早上五點到六點慶祝節日。家家戶戶拿出炒菜鍋,在院子裏“耙”幾下,算是過節。

  • 上一篇:中醫為何通過把脈就能知道病因?這背後隱藏著怎樣的奧秘?
  • 下一篇:49歲的胡兵被稱為“中國首席男模”,因其帥氣而受到英國富有女性的青睞。她的生活怎麽樣?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